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要闻 >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加快国企国际化进程

2018-02-13 11:04:2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国有企业虽然体量很大,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依然有较大差距。未来我们要逐渐把国有企业培育成世界一流企业。在国内,将推动混合所有制,引入外资、民营企业等其他较为灵活的所有制机制,以有效改造国有企业。从国际角度,国企则将加快国际化进程。国有企业的市场大部分都在国内,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国企国际化的进程也须进一步加快。

有竞争也有合作 国企将更加开放

去年央企资产总额将近55万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27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国有企业有3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有很多在海外上市。中国去年石油进口量超过65%,铜进口量超过85%,钢铁、铁矿石进口量超过80%,锂进口量超过60%,进口量很大。同时,铁路等方面出口量也较大。

“一方面中国市场上不仅有中国公司,另一方面中国公司也需要走向海外。目前参与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资金大多是国内的,将来我们欢迎国外公司参与到中国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当中来。”肖亚庆说。

肖亚庆表示,中国的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不断加快的。国际化进程是不断与国外企业合作的过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竞争才能使市场更加发达。但是竞争和合作是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企业是仅靠竞争,而不需要合作。从企业的角度讲,在竞争中要合作,通过合作产生新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发展。竞争和合作对于企业,是现在和未来最主要的关系。

以改革增活力 以创新求机遇

国有企业未来要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出台了“1+N”的文件,作为改革的总体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主要包括要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内部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从外部看治理结构能有效制衡,从企业内部看运营机制是高效的,质量和效益就能提升。每个企业都应该成为在市场上竞争的主体,坚持“五自”的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肖亚庆表示,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首先要机制强企,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其次是创新强企,加快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第三是产业强企,加快转型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登。第四是开放强企,提高国际化水平。第五是人才强企,把国内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通过好的机制集聚到国有企业中来。

“国内方面,国有企业仍面临着转型的问题。目前70%的市场依然分布在传统行业。我们需要扔掉包袱,去年央企瘦身健体效益显著,去掉了8390家法人单位。可以说,中国的去产能是实实在在的,国有企业在其中也起着带头作用。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下一步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方向是将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委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运作使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竞争力不断增强。”肖亚庆说。

支持国企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下一步将支持国有企业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形成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肖亚庆表示,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已迈进或接近世界一流企业的阵营。中央企业中,有48家进入世界500强;不少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已达到了国际领先,如高铁、智能电网、“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等等。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可以说,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可谓正当其时。

“同时,也应认识到,不论是全方位的深化改革,还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世界一流企业不是能轻易做到的。我们要认真地、全方位地检视不足,认清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才知道往哪里努力、如何努力。所谓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首先应是在国际资源配置中能够占有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目前,不少中央企业资源对外依赖度还比较高,在国际竞争中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这种状况不改变,很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其次,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有一流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央企创新成果丰硕,但我们要看到,核心产品、关键零部件,我们还有很多要依赖进口。世界一流的创新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够锻造出来的,也不是只要加大投入就必然会实现的,需要一大批人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去推进。”他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