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要闻 >

资本江湖沉浮了三年多的摩拜 终于迎来了被收购的结局

2018-04-10 10:30:1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为风口上的创业项目,摩拜只用三年走完了其他创业公司获得资本青睐的漫长路径。但在看似欣欣向荣的发展境况背后,却是一直无法盈利的尴尬。除了不盈利的商业模式遭到质疑,摩拜这一类共享单车因为破坏率高而容易成为废旧单车,外界一直有共享单车是在制造城市垃圾的声音。

但饱受争议的摩拜,其创始人胡玮炜当初却是带着“让自行车回归城市”的初衷创立的,她希望摩拜能够为用户带来健康美好的生活理念。

如今,带着这样情怀主义的摩拜,在资本的催化下,终究还是未能守住自己的独立阵地,卖身美团,成为腾讯狙击阿里的又一枚落子。这与当初被滴滴收购的Uber命运何其相似,正如胡玮炜所说的:“资本是助推你的,但你最后都得还回去。”

作为明星独角兽的摩拜,三年来是如何在资本的裹挟下,走到了今天的结局?收购背后的缘由与当初被滴滴收购的Uber又是否相似?

抵不过资本的情怀

诚然,作为明星独角兽企业,摩拜从一开始就是资本催化下的产物。

据悉,截至被收购前,成立三年多的摩拜融资次数高达12次,平均三个月左右就有一次。从C轮开始,融资额就已超1亿美元。根据天眼查的公开数据显示,最后一次的F轮,融资金额超10亿美元。三年来共融资高达171亿人民币,超过25位投资方参与融资,其中不乏红杉资本、腾讯、创新工厂这样的知名机构,王兴更是早在C轮就已经参与了融资。

摩拜不断融资主要是因为其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且一直未能盈利,根据摩拜去年12月的损益表显示,当月净利润亏损达6.81亿元人民币,日订单量也在持续走低。摩拜靠“烧钱”续命在所难免,而这也注定了其到最后因为高度依赖融资,而不得不向资本低头的命运。

胡玮炜曾在采访中曾表示,对共享单车的竞争会如此激烈感到意外,“并不想自己每天都要打仗”。

胡玮炜当初创立摩拜,可谓是机缘巧合。投资人李斌希望与汽车设计师陈腾蛟就共享单车模式进行合作,可因为后者不感兴趣,这个机会转而指向了胡玮炜。当了十年汽车记者的她相信出行领域将要发生大改变,而李斌的提议让她觉得“这个想法太牛了,一定要做。”

对于摩拜的成功,胡玮炜在参加TED的演讲时表示并不在乎“独角兽”的名号,她在乎的是真正改变了这个世界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好理想主义,但是确实我就觉得这个比较有意义。”

吴晓波在采访后曾评价胡玮炜,认为她“没有被打磨成一块圆石头,依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赚钱并没有成为胡玮炜创业的第一目标,“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怀才是她创业的原始驱动力。

有趣的是,胡玮炜的情怀,并不仅限于自己,而是进一步影响到了员工。摩拜的员工都自称为“mobiker”,在摩拜工作的小陆(化名)告诉时代财经:“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工作是真的能够改变城市出行生活的,会有一种使命感。”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同是情怀主义深厚,但在最后都不得不屈服于资本的Uber。巧合的是,摩拜的CEO王晓峰,就是当年Ube中国的上海区总经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Uber中国前员工透露,Uber被滴滴收购之际,恰逢摩拜成立之时,不少Uber的员工都愿意跳槽到摩拜,现在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职。

这位Uber中国前员工表示,当年的Uber中国内部有着浓厚的“hustle精神”,即“不断努力,不管怎样,做到为止”,这让她得到了极大的成长。“大家都很拼,全心全意为人类出行助力,凝聚力很强。”

以上图片是这位前员工一直保存至今的在Uber工作时期的宣传海报

以上图片是这位前员工一直保存至今的在Uber工作时期的宣传海报

胡玮炜曾在“2017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表示,希望自行车能够让人们回归本质生活,成为城市出行的一部分,正是这样的愿景吸引了许多Uber的人加入。

收购敲定的当晚,胡玮炜发布朋友圈,依然强调摩拜是“美好的生活方式”。对于收购,她表示:“live better也是美团的愿景,这一点上我们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绕不开的资本意志

据了解,在收购前的摩拜股东大会上,CEO王晓峰坦言自己的态度一直是坚持公司独立发展,但奈何在中国创业公司永远绕不开各种巨头。王晓峰之所以如此措辞,是因为这次收购方虽是美团,但交易背后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的却是大股东腾讯。

摩拜的创始团队:创始人胡玮炜(左)、CTO夏一平(中)、CEO王晓峰(右)

摩拜的创始团队:创始人胡玮炜(左)、CTO夏一平(中)、CEO王晓峰(右)

回顾摩拜的融资历史可以发现,腾讯从摩拜C+轮的融资开始就已参投,同时根据天眼查显示的信息,美团最新一轮高达40亿美元的融资,腾讯为主要领投方。因此,在这场收购中,腾讯同是摩拜和美团的大股东。

据知情人士透露,对摩拜有意的除了美团,还有滴滴和软银,这两者提出的方案给了摩拜更高的估值,并且不会进行控股。相比于美团全资收购的方案,这似乎更有利于创始团队,但该方案因腾讯否决而遭到放弃。虽然之后滴滴否认收购摩拜的意图,但这也间接看出摩拜的创始团队在腾讯面前基本没有否决权。

此外,美团在收购摩拜前就已经参与了后者的融资,是摩拜的重要股东之一。有分析认为,美团收购摩拜,其主要意图就是利用摩拜补充短距离出行板块,为日后搭建完整的出行领域生态进而对抗滴滴铺路,同时为提高估值和即将上市做准备。

同时,作为美团背后股东的腾讯,早就瞄准了阿里“新零售”这块大蛋糕。据悉,阿里在上个月8.66亿美元领投ofo,并且入驻其董事会,加上美团最近与滴滴的打车大战爆发,腾讯急于将摩拜收归旗下,实际上是要再添一枚狙击阿里的落子。

企业意志服从资本意志,这样的收购逻辑,与当年Uber退出中国市场而被滴滴收购的历史何其相似。

据悉,当年Uber进驻中国,因为烧钱过多而让投资方失去了信心。其首席执行官Travis Kalanick曾坦言进驻中国市场第一年就损失了10亿美元,在之后与滴滴抢夺市场时,更是传闻Uber两年烧掉20亿美元。

盈利问题对Uber中国造成的困扰,可以从当年Travis Kalanick在收购之际给Uber中国团队发送的一封内部邮件看出端倪。

Travis Kalanick表示:“在中国城市提供可持续服务,以及这个服务赖以生存的乘客和司机,是我们实现盈利的唯一可能。此次合并为我们的团队以及将来与滴滴携手完成巨大使命铺平了道路。”在当时滴滴已经基本奠定了国内出行格局的情况下,Uber“烧钱”过后并不能带来高增长,寻求财务回报的投资方自然不愿意。

除了投资方的推动,当年Uber砍掉中国业务,许多投资人都认为这是在为其上市扫清障碍。汉领资本香港董事总经理夏明晨曾公开表示,对于Uber和滴滴两个行业巨头,上市无疑是他们留给投资人最好的退出机会,而两方整合中国业务则对上市大有裨益。

对于当年的收购,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Uber中国前员工依然记忆犹新,她告诉时代财经:“团队里都是能力很强的人,做事专心,也很愿意教新人,当时突然被通知收购是真的很伤心,资本的力量太强大了。”

其实,资本在这场收购中的力量,王晓峰早已洞悉,在摩拜股东大会的最后,他说:“规则就是规则,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这个决定,希望大家不要后悔。”

被资本推下的创始人

在摩拜被美团收购后的几日,“女记者变身亿万富翁、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类似这样夺人眼球的标题铺天盖地。收购之时的喧嚣逐渐褪去,外界的目光转而聚焦到了创始人胡玮炜及其背后的创始团队身上。其中,收购中他们所持股份对应的可套现金额,则成为了外界主要的热议话题。

有媒体称,此次收购,美团以35%的股权和65%的现金收购摩拜单车,总价达到37亿美元,实际作价27亿美元,相差的10亿美元为债务。在美团收购摩拜之时,胡玮炜的股权比例可能为9%,套现约15亿人民币。

创业公司卖身巨头,创始人套现走人,这是近年来大家最常听到的资本故事。

但事实上,经过多轮融资的创业公司,一般需要遵循“优先清算”的原则,投资方会按照融资顺序,由后往前退出,即参与最后一轮融资的投资方优先资本退出,“拿钱走人”。

此外,摩拜在被收购前负债累累,债务总额超过10亿美元,挪用用户押金60亿元人民币,在这场收购中摩拜的话语权极弱,这意味着,只有在所有投资方安全退出后,创始人才能在剩余资金的基础上按股权比例进行分配。

对于这一问题,家居分享社交平台好好住的创始人在朋友圈表示:“公司实力较弱时,保全投资者的利益回报,远比保全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利益重要。只有极低概率在公司出售或清算的时候创始人可以获得丰厚财务回报,许多公司到最后,创始人几乎是净身出户。”

但值得注意的是,摩拜收购前融资的171亿人民币,与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基本持平,这意味着大部分投资方都能够全身而退。一位创投圈资深人士告诉时代财经:“胡玮炜不大可能净身出户,钱应该还是到手了很大一部分的。”

除了对于创始团队获益多少的关注,收购后创始团队能否保持摩拜独立运营,也是外界的热议焦点。

摩拜的创始团队目前职务基本不变,王兴自己担任摩拜的董事长。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的收购是由摩拜的早期投资人兼创始人李斌直接与王兴进行谈判,而非掌握实权的王晓峰,胡玮炜更是没有过多参与到谈判中,甚至有传言其已在摩拜内部被“边缘化”。

对于此次收购将怎样改变摩拜的未来,仍有待观察,而曾经的创始团队还能掌握多少实权,能否延续其充满理想主义光芒的创业故事,也需要时间作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