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石墨烯产业化逐步聚集 有望打破新材料国际格局
“石墨烯薄膜不仅散热好,还能应用在下一代折叠手机。”国内首家以石墨烯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瞿研告诉央广网记者,也有企业在生产石墨散热膜,但材料都来源于国外。石墨烯薄膜在替代进口方面意义重大。据悉,第六元素的石墨烯产能已经达到每年300吨。
迄今为止,像第六元素这样的石墨烯企业在常州聚集了超过100家。常州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昱告诉央广网记者,年底常州的石墨烯企业将突破150家。目前,常州聚集了中国50%的石墨烯企业,“全国石墨烯一半在常州”的美誉由此得来。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教授从石墨薄片中剥离出石墨烯——世界上最薄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因为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热、力、光等性能,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新材料的革命性事件。海外求学的瞿研意识到,石墨烯将带来巨大商业应用前景,而事实上,就在他2010回国创业的第二天,两位教授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不胫而走。
别名“黑金子”的石墨烯用途广泛,除了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提高电池性能外,石墨烯导电率强,在芯片领域的用途也大于电池;石墨烯铝合金可以替代航天中的铝材料,改善铝材料的性能;添加在钢材里面以增加柔韧性。
瞿研庆幸自己赶上了石墨烯的风口, 2010年底,石墨烯走进中国投资机构的视野。石墨烯本身极其特殊的特征,让人们对石墨烯带来多领域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活,寄予更多期待。一夜之间,石墨烯成了新材料的代名字,资本市场对石墨烯的追捧,更加速了大众的认知。
2011年,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在常州成立,成为全球首家石墨烯研究院。依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的孵化加速、公共技术服务等形成的原创技术培育体系,常州石墨烯产业在全国得以率先起步。
张昱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们不仅诞生了10项全球第一,还形成了150多种石墨烯产品,特别是在原材料方面,常州石墨烯发展特点明显,聚集了6家做原材料的工厂,而其他地方只有1-2家,这是科技创新转化的成果。”
石墨烯的前景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可以支撑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常州,目前已初步形成从石墨烯材料制备、设备研发、石墨烯相关产品生产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初步建成“产-学-研-金”的石墨烯生态圈。
起步高,发展却并不如创业者们预料得顺利。26家石墨烯概念重点上市企业和16家新三板石墨烯企业财报显示,石墨烯业务板块仍处亏损状态。
瞿研总结,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石墨烯是一种原材料。“作为产业链,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活用。举例来说,只做石墨烯不够,要把它做成尼龙聚合纤维,还要纺丝,还要织布,织布完以后要印染,印染后做衣服,产业链必须打通。”
石墨烯作为一个新材料、新行业,应用场景还没被完全开发,产业链条没有打通。瞿研认为,培育这样一个新产业不要说十年八年的投入,二三十年都是应该的。但目前中国的创新企业规模偏小,以江苏省为例,共有300多家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约30亿元人民币,而早在2010年,世界最大的汽车的零配件供应商德国博世一年的研发经费是46亿欧元。
瞿研曾经对中国全社会投入石墨烯领域的资本做过统计,发现所有石墨烯企业的融资总和只有七八十亿元,甚至只相当于一家ofo的融资额。这对于一个需要重资本投入的行业来说,金融的支持任重道远,支持创新型企业还需要创新机制。
“创新是非常难的事,九死一生。创业者所要做的就是血战到底,战至一兵一卒。”瞿研感叹,第六元素去年亏损1500万元,“如果把一年2000万元的研发费用减去,公司就盈利了,但这决定公司未来的竞争力,咬牙也要坚持投入研发。”
“在新材料领域,我们在全世界领先的企业几乎为零。但是我相信中国在五到十年内,一定会有几家拿得出手的新材料企业。”瞿研说。
相关阅读
-
特斯拉手握定价权 坚持自营模式
今年7月21日,拼多多联合宜买车店铺推出了一场特斯拉万人团购活动。... -
华润啤酒决战高端 净利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0年是华润雪花啤酒(以下简称雪花)决战高端的开局之年。其能否完... -
蓝色光标上半年营收173.75亿元 出海业...
8月19日,蓝色光标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蓝... -
金山办公上半年净利大涨143.3% 半年营...
8月18日,金山办公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财报。财报显示,其2020年上半... -
蓝思科技展现超强“赚钱能力” 各类在...
上半年公司克服疫情困难,积极复工复产,及时、可靠地保障了下游客... -
“钢管厂”欲改行“挖金矿” 转型四年...
钢管业务起家的玉龙股份瞄上了海外金矿资产,公司与BartoAustrali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