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要闻 >

托管规模连增16个月 中国债券获外资青睐

2018-07-09 13:29: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就在人们感慨传统配置机构力不从心的同时,2017年以来,境外投资者在债券市场大肆“买买买”的豪气不禁让人刮目相看。最新数据显示,境外投资者托管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债登”)的债券规模已连增16个月,持仓逼近1.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且6月增持力度为今年以来最大。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利率与汇率走势变化,可能影响未来境外投资者投资节奏,但我国债市开放政策效应将继续释放,从全球范围看,人民币资产仍具有吸引力,外资流入我国债市趋势不会改变。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已“盯上”中国债券,未来可能将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

渐成不可忽视的边际力量

中债登日前发布的统计月报显示,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在该公司的债券托管量达12958.56亿元,在继续刷新历史纪录同时,环比上月末增加870.85亿元,增持量创今年以来新高。

6月份,中债登托管的债券共增加7313.52亿元。在主要投资者中,商业银行托管量增加4080.14亿元,仍为绝对增持大户;非法人产品(各类资管产品)托管量增加1587.50亿元,仅次于商业银行;紧随其后的便是境外机构,增持规模超过保险机构、证券公司等。若将外资银行考虑在内,6月份,外资机构增持规模实际达千亿元量级。

统计显示,自2017年3月以来,境外机构在中债登债券托管量已连续16个月增加。

2016年末,境外机构托管量为7788.49亿元,全年增加1762.64亿元;2017年末为9741.45亿元,全年增加1952.96亿元;今年半年时间,已增加3217.11亿元。

上述统计均以中债登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范围为在中债登托管的相关债券,不含在上海清算所托管的债券以及直接在中证登托管的公司债等。目前,上清所尚未公布6月份托管数据,但5月份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托管在上清所的债券总额为2266.25亿元。截至今年5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的债券总额约为14350亿元。

以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测算,目前境外机构持有的债券规模在全市场占比约为2.6%,再创新高。虽然持仓规模仍有限,占比量还不高,但增势明显。

政策效应+主动进场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这是外资入市力度不断加大的基本背景。

人民银行先后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人民币境外清算行和参加行、境外保险机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2017年7月,“债券通”上线试运行,境外投资者可通过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直接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一是QFII和RQFII。外汇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QFII投资额度为1004.59亿美元,RQFII投资额度为6220.72亿元。二是CIBM即直接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人民银行2016年发布的“3号文”规定下,大部分境外机构投资者均可通过申请直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据央行公布,截至2018年5月末,共有65家境外央行类机构、30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三是“债券通”。目前,“债券通”已平稳运行1年。据官方公布,截至2018年6月底,共有356家机构投资者参与“债券通”,涵盖21个国家和地区。

外资入市大趋势难改

2017年就是这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债市收益率走高,中美利差扩大。这一局面保持到今年初,但最近出现了一些变化:在美元走强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落;中美货币政策取向存在差异,中美利差水平开始收窄。目前,10年期中美国债利差不足70基点,处在过去7年来低位,而2017年11月,这一数据一度超过160基点。

首先,对外开放政策红利将继续释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3日在“债券通”周年论坛上宣布一系列支持“债券通”发展的新措施。

全球主要债券指数纷纷计划或考虑将中国债券纳入,将从中长期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

海通证券姜超等估计,若中国债券被纳入全部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将会带来总计约2650亿美元资金流入,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

最后,虽然汇率影响不小,但也需区别看待。如果境外投资者资金来源主要是美元计划,且追求绝对收益,当前人民币利率和汇率走势确实可能影响其投资意愿,但如果是讲求全球资产配置的投资者,考虑到上半年人民币贬值幅度并不突出,债券市场表现比较突出,人民币资产仍有吸引力。

 

 

  从6月中债登数据看,当月人民币对美元贬值3.5%左右,是上半年贬值幅度最大的一个月,但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反而创了今年以来的新高。(记者 张勤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