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关注 >

67家非上市寿险盈亏各半 转型带动利润料成主攻方向

2018-08-17 16:12:03    来源:国际金融报

目前已有67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公布了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上半年亏损情况较2017年有扩大,背后都有哪些原因?

目前已有67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公布了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统计上半年数据,盈利的非上市寿险公司达到34家,亏损的则达到33家。尽管上半年亏损情况较2017年有扩大,但各险企对未来的利润还是较为看好,表示将会通过加快业务转型、提高投资收益、产品与科技融合等方法,在未来带动净利润增长,进入收益的良性循环。

上半年盈利情况

整体来说,今年上半年盈利与亏损的非上市寿险公司数量“喜忧参半”。而相较与2017年的盈利情况,在公布数据的80家寿险公司中,有28家亏损。可见今年行业的亏损情况有所扩大。

这一情况背后都有哪些原因?记者向多家险企进行采访后,发现三个较为共通因素:

首先,价值转型业务投入高。近年由于监管力度加大,险企纷纷压缩万能险等中短期保险产品,而价值型业务首年费用投入较高,保费对应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管理费等费用支出同比下降幅度低于保费下降幅度,因此净利润有所下降。

其次,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大。从投资方面看,由于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行情不稳定,波动较大,不少配置股票债券的险企投资收益大大下降且可供出售类资产浮盈尚未兑现,导致财务收益同比有所下降。

再次,险企自身特点也是决定性因素。除了大环境之外,一些险企由于自身设立时间尚短,业务及基础设施等前期支出较大,导致了盈利难的问题。

此外,也有一些长期亏损的险企,由于内部管理层动荡、自身战略问题而导致的盈利问题。

多种举措改善亏损

找到亏损缘由后,如何改善更加重要。各险企未来又有哪些带动利润的方法?对此,多家险企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透露了要从持续优化保费结构、提升投资收益和产品差异化发展三个方向进行改善。

持续优化保费结构

在转型期中,要实现盈利,较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改善自身的保费结构。一方面回归保障本源,让险企自身的产品价值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也使自身尽快度过转型阵痛期,进入盈利周期中。

幸福人寿方面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将持续优化保费结构,提高业务内含价值。优化产品结构,增加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间长,实现从规模型产品向价值型产品转变。加大保障型产品投放的同时,也注重业务品质的提升。

接受采访的其他险企也都表示了类似观点,旨在通过快速实现转型,进入业务收益的良性循环。

提升投资收益

投资方面,各险企也表示将进一步进行投资策略的优化,从而带动净利润的提升。

渤海人寿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将结合资本市场行情变化,适当调整投资策略,继续做厚固定收益层,积极捕捉权益类资产投资机会,获得收益弹性,提高全年投资收益水平。

长城人寿方面也表示,除了转型工作的推进外,目标也要实现收益的稳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已有险企依靠投资收益成功实现了扭亏。如中融人寿,其通过上半年8亿元的投资收益覆盖了业务方面的亏损,成功实现扭亏。

另外,利安人寿也在采访中向本报记者表示,险企第一季度亏损虽然超过了1亿元,但第二季度亏损有所收窄。除了各类费用的降低外,更主要的是投资收益的入账,目前公司上半年的投资年化收益率高达5.8%。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投资收益应仅仅为险企利润的一部分,资本市场的风险较难控制,险企还是应在自身的业务方面产出收益。仅靠投资收益,未来的利润持续情况很难保证。

产品差异化

多数非上市的险企,想要加大自身产品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是加强产品的差异化、特色化。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自身品牌效应不大、资源有限等问题。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加速的大环境下,不少险企都想到了将科技融入产品的办法。

长城人寿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开发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保险产品,比如某新重疾险产品赔付不分组,赔付后后续保费豁免等。另外也将加速电子渠道布局,形成多渠道特色发展架构。

渤海人寿方面也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进程,以先进科技驱动服务升级,尤其在自营电商平台方面,公司将引入健康医疗资源,建立会员体系,实现承保理赔线上全流程,将其打造成为一站式保险服务平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