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变保险”频发 四招防止银行理财"变脸"
近日,一则“840万理财变保险,身故或活到108岁才能取出本金”的消息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表示,银保渠道产品销售误导事件并非个案,个别金融机构及销售人员混淆产品类型、模糊产品性质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金融消费者,在办理相关业务时需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银行理财变保险”频发
消费者到银行存款或购买银行理财时,被销售人员误导购买保险产品。类似这样的销售误导行为时有发生。
具体来看,销售误导行为主要有:以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的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或将保险产品宣传为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机构共同开发的产品等,没有如实向消费者说明所推荐产品是保险产品。
“销售误导的原因,多是业务员业绩压力大或理财保险佣金高。”中国太保寿险一位销售人员表示,很多银行理财经理背负着基金、保险及信用卡等各项与绩效、奖金挂钩的业绩考核,可能会因此进行销售误导。另一方面,每卖出一份保险,银行销售人员会取得利润不菲的佣金。
在利益驱动下,银行这类“理财变保险”,“存款变保单”的事件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就今年以来因违规销售保险产品被处罚的银行已达8家。
据原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百年人寿的退保情况不容乐观。2009年,百年人寿退保金仅为15.09万元,但在2011年退保金额即突破2亿元,达到2.63亿元;在2015年突破50亿元。2017年,百年人寿退保金再次大幅增长,达到104.51亿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57.61%。
四招防止理财变保险
针对保险产品销售误导乱象,银保监会多次重拳治理。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如何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注意防范风险?
北京保监局曾发布风险提示指出,购买保险产品时要分清保险与银行存款及其他理财产品的区别,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说保险和银行存款最大的不同是存款可以随时支取,而且或多或少都会获得利息;而保险若提前退保的话,不仅没有利息,还要承担一定的退保损失。
某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寿险业务负责人表示,首先,要在银行的柜台或正规的理财窗口办理业务。银行柜台与银行理财专区的员工一般也是银行自己的员工。如果无法确定是否是银行员工,就不要提供自己的信息,更不要通过其办理业务。
第二,消费者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以及每一款条例。银保理财和银行理财实际上区别非常大,千万不可听信业务员的介绍就立即下单。但凡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都会有一个14位产品登记编码,通过中国理财网可以查询编码的真伪。
其次,看有没有进行“双录”———录音、录像。这是买银行理财产品规定要进行的步骤。
此外,要懂得合理的运用产品的犹豫期。一般情况下,保险产品都是有10-天15天的犹豫期,其中保险渠道10天,银行渠道15天。购买产品后,在犹豫期内可以免费退保。
相关阅读
-
特斯拉手握定价权 坚持自营模式
今年7月21日,拼多多联合宜买车店铺推出了一场特斯拉万人团购活动。... -
华润啤酒决战高端 净利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0年是华润雪花啤酒(以下简称雪花)决战高端的开局之年。其能否完... -
蓝色光标上半年营收173.75亿元 出海业...
8月19日,蓝色光标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蓝... -
金山办公上半年净利大涨143.3% 半年营...
8月18日,金山办公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财报。财报显示,其2020年上半... -
蓝思科技展现超强“赚钱能力” 各类在...
上半年公司克服疫情困难,积极复工复产,及时、可靠地保障了下游客... -
“钢管厂”欲改行“挖金矿” 转型四年...
钢管业务起家的玉龙股份瞄上了海外金矿资产,公司与BartoAustrali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