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要闻 >

险企今年增资补血718亿超2017全年总额

2018-09-28 09:02:3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根据各险企增资公告显示,主要增资方式分为三种:扩股增资、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以及发行补充债券。

偿付能力告急!根据东方金诚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155家寿险和财险公司中,均逾六成险企出现偿付能力下滑,中小险企成为重灾区。

偿付能力红线压顶,险企选择增资“补血”的方式来缓解偿付能力的压力、寻求业务规模的突破。根据中保协以及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已有24家险企获批增资,合计增资总金额达到718亿元,已经远超2017年全年增资总额度。

3家寿险公司偿付充足率不达标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表示,寿险公司中3家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财险公司尚未发生不达标情况;有6家险企被列入重点观察名单,包括2家财险公司和4家寿险公司。

具体来看,“踩雷”的三家寿险公司分别是:中法人寿、新光海航人寿和吉祥人寿,经营业绩持续亏损使得资本不断消耗系其偿付能力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其中,中法人寿和新光海航人寿自成立以来,因股权变更等原因资本金迟迟未得到补充,连年亏损下资本金已消耗殆尽。近年来上述两家险企一直处于偿付能力不足的状态,新业务开展均已被原保监会暂停。

吉祥人寿则是“后来者”, 2017 年亏损 4.55 亿元,2018 年以来又持续亏损。根据其 2017 年年报显示,其偿付能力下滑受实际资本减少及最低资本增加的综合影响,其中实际资本减少主要受业务资本消耗的影响,最低资本增加主要来自于业务规模的增加以及投资结构的变动。

此外,据徐承远的研究报告显示:二季度,富德生命人寿、珠江人寿、天安人寿和百年人寿四家寿险公司,以及安华农业和利宝保险两家财险公司,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已低于银保监会120%的重点核查线。上述四家寿险公司均为资产驱动负债型寿险公司,万能险业务占比较高,前期万能险的快速发展对其偿付能力充足率造成一定的压力。

即使勉强达标,但偿付能力也不容乐观,截至二季度末,逾 6 成中小险企偿付能力下滑。从下滑的原因来看,主要是受车险影响,在车险费率改革进一步深化背景下,中小险企的品牌影响力、议价能力等较为有限,无法获取规模成本优势。车险保单获取成本相对较高,使得财险公司业务亏损和资本消耗,偿付能力下降。

业务转型带来的阵痛是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而言,随着转型深入,其存量万能险保单不断退保、新增万能险带来的现金流入减少,同时为了销售保障型产品,个险销售人员增加、人力培训成本上升及渠道网络铺设等促使保单成本快速上涨,使得其盈利能力较弱,业务资本也消耗较快。

一家总部在华南的寿险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此前公司发展较为倚重万能险,万能险受限之后,其保费收入的增长能力大不如前。 公司受到的冲击较大。”已经在想办法转型了,但是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公司将通过发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不断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

发债融资仍是主渠道

偿付能力持续下滑,逼得险企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增资。根据中保协以及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已有24家险企获批增资,合计增资总金额达到718亿元,已经远超2017年全年增资总额度。

根据各险企增资公告显示,主要增资方式分为三种:扩股增资、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以及发行补充债券。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年初以来,获批扩股增资的险企共有15家,增资总金额约220亿元。其中,中邮人寿扩股增资金额最高,今年2月11日获批,资本金由100亿元变更至1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7月中保协又披露了一份中邮人寿新的增资报告,拟增加注册资本金65亿元。若此次增资获批,中邮人寿注册资本金将达到215亿元。

采取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险企有两家,分别为长江养老和国寿财险,转增总额达到53.5亿元。2018年6月27日,长江养老获批将注册资本从14.46亿元变更为30亿元人民币,转增金额约15.54亿元。同年7月6日,国寿财险获批将注册资本150亿元变更为188亿元。其中,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以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对国寿财险增资22.8亿元、15.2亿元。

相比上述两种最常见的增资方式之外,发债才是险企增资的主渠道。

2018年初至今7家险企获批发债,累计发行不超445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获批发债金额量已超越2017年全年水平。其中人保寿险、人保集团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规模最大,分别获批发行不超过120亿元、18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除大险企之外,中小险企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英大泰和、中英人寿、幸福人寿分别获批发行不超过15亿元、25亿元、3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与去年不同的是,2017年约3成险企选择发行为期5年的高级债券,而今年险企选择的均为10年期资本补充债券。

不过对于险企的增资热潮,徐承远认为仍要冷静。有险企长期依靠股东输血注资,走粗放型发展之路,激进扩张业务规模,走“注资-扩张-亏损”的循环老路,不注意谋求效益的发展。增资扩股或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加偿付能力,只能缓解眼前的偿付能力缺口。从长期来看,若不从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入手,其偿付能力压力或难以缓释。增资后不久,经营不善依然会拖累险企再次陷入偿付能力不足的危机。同时,长期亏损也会影响未来股东增资的意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