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要闻 >

8家险企养老产业投入678亿 养老产业需求矛盾凸显

2018-12-04 14:05: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经历的一道坎,而基本养老缺口的问题也早已摆在了大众跟前。

近期,从企业到政府部门也围绕这一难题进行了各种探索。从企业角度看,发力养老产业成为商业保险公司近两年来的一大风潮;从政府层面看,研讨数年的养老第三支柱终于迈开实质性的步伐,税延养老保险和目标日期基金都已于近期推出。

日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2018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居民退休指数为6.65,自2016年起两连升。

从细分指标的得分上看,主要因为居民对养老安排主观意识的提升,“报告中凡是反映主观意识的指标都有明显提升,反映客观能力的指标都没什么太大变化。”上述报告发布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8家险企养老产业

已投入678亿

这一指数报告始自2012年始,中国于2013年被纳入调查范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覆盖15个国家。今年中国地区的调查样本数据来自于29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名居民,其中90%是在职没有退休的人员,10%是已退休的。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在上述报告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大公司对养老产业基本上都有所投入,从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一共有8家机构在18个省区建立了29个养老社区,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678亿,拥有4万个床位。在这个行业里面,保险公司已经摸索出一套经验了。

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从2017年开始选择部分中央企业和部分省份试点,统一划转国有股权的10%充实社保基金。2018年,三家试点央企国资划转社保基金超200亿元。

“这个通知非常及时,表明政府已经看到并重视这个问题了。”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教授徐文虎表示,中国的养老事业要解决双轨制的问题,一个是解决历史问题,一个是解决现实压力的问题。

养老市场需求供给矛盾凸显

不过,其中问题重重。特别是,养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且这种矛盾并非单纯地体现为供给不足。

陈秉正对记者表示,从金融产品的角度看,国内产品非常少,但是其实能做的产品种类很多,比如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做的长期护理保险;银行可以发行以养老为目标的理财产品(目前银行理财绝大多数为短期理财,十年以上的极少)。

金融工具在投资运作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同方全球人寿总经理助理兼首席团险事业执行官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彭勃对记者表示,前些年养老年金都不成功,其实这里面需要很多的风险对冲工具,其中还牵涉到比较复杂的定价,缺乏数据,“美国以前就出现过类似问题,保险公司对寿命预期不准导致定价不足,使得很多保险公司出现巨额亏空,不得不停售长期护理险。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从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的角度来看,彭勃表示,现在供需矛盾的表现是:一方面有效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有效需求也不足。目前有4000万失能人口,按照1:3的比例需要1300万护理人员,而目前事实上只有30万护理人员,缺口1000多万。另一方面,在供给端,近几年来,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以及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都在快速增长,但实际入住率却在逐年下降,显示出养老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

第三支柱建设仍面临重重困难。一位养老企业资管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启动以来,各家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相比预期都有一定差距。

陈秉正对记者解释,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可能制度设计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优惠力度不够;其次,操作上比较困难,这和税收征管体制有关,我国是单一报税且由单位代扣、代缴,增加了其复杂性;第三,现在税收优惠能覆盖到的群体不够多。

至于目前诸多保险公司正发力的养老产业,商敬国表示,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限制。首先,行业准入成本很高,保险公司投入其他的养老相关产业时,光审批环节就特别多。其次,投资回报周期很长,很多外资、合资公司非常谨慎。另外,现实情况是养老服务市场的环境的确不容乐观,至少服务供给方面特别差,能力技术参差不齐,缺少标准化规范,而且长期发展能力不稳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