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健康经济”搅动的保险公司 如何填补健康保障缺口?
与健康有关的话题成为了上周保险业内最热的话题之一。瑞士再保险最新发布的报告《亚洲健康保障缺口》显示,按市场划分,中国内地市场的健康保障缺口估值在亚洲地区最高,达到8050亿美元,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较低的总收入水平是导致这一巨大缺口的主要原因。
不容忽视的健康保障缺口
从《亚洲健康保障缺口》看,此次研究的健康保障缺口,是指因预期外的大额医疗费用造成家庭财务压力的自费医疗支出与因支付能力有限而未治疗的费用估值的资金之和。瑞士再保险进一步解释,这类缺口没有被现有保险、社会保障、政府支持所覆盖。因此,需要家庭采取削减可支配支出、节约必需品开销、动用个人储蓄或借款来弥补医疗开支,或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
一组数据佐证了我国健康保障不容忽视的缺口。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显示,虽然政府、社会卫生投入不断增加,但我国个人卫生支出仍在快速增长。从2011年到201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年复合增长率为13.7%,个人卫生支出年复合增长率为9.5%。
以北京为例,假如在职员工在三级医院住院花费1.5万元,全部医疗费用符合社保支付范围,医保报销比例为85%,则员工个人自付3355元,实际自付比例为22%;假如在职员工罹患癌症,在三级医院住院治疗花费50万元,70%在医保范围内、30%在医保范围外,则员工个人需自付20万元左右,自付比例为40%左右。
如何弥合健康保障的巨大缺口?健康险是答案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将成熟定型。此外,到2030年,要实现个人卫生支出比重降低至25%,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在2020年超过8万亿元,在2030年达到16万亿元。
被“健康经济”搅动的保险公司
无论在自身发展潜力,还是在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与赔付上,健康险都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难以替代的功能作用。今年前9个月,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337.01亿元,同比增长21.04%,占寿险总保费的19.8%;为全社会提供保额64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8.96%;赔款和给付1195.27亿元,同比增长35.12%。上述数据更表明,百姓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风险管理,健康风险管理需求的释放已经形成了快速发展的“健康经济”。
“健康经济”的巨大潜力正搅动着保险公司敏感的神经。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新华保险、泰康保险这两家寿险业的“实力者”都发布了重要的战略布局,其核心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健康领域。
12月6日,新华保险召开“2018年公司开放日”,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预测:“健康险将成为保险行业主流产品,预计明年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基于这样的判断,新华保险将持续“押宝”健康险业务。除了对未来抱有期望,万峰认为,发力健康险也是新华保险主动调整保费结构的有力支撑。从此前的情况来看,2016年、2017年新华保险健康险新单保费分别为99.45亿元和111.75亿元,今年截至11月19日,健康险新单保费规模已达到百亿元。在回归保障本源的道路上,健康险是新华保险转型的突破点。
12月8日,泰康保险宣布,上市6年的产品“幸福有约”全面升级,升级后的产品依旧对接旗下养老社区,同时,还覆盖客户关怀、传承、家产、医疗、理财等七大需求,而在承接上述七大需求的12款产品中,健康险产品数量最多,达4款。与此同时,泰康保险推出“健康财富规划师”这一新职业。据了解,这一新职业不仅具有寿险领域的专业知识,还具备理财、医疗、养老等方面综合知识背景。通过国际、国内多个领域知名学者、教授担纲授课,目前已经举行5期培训,持证人数已达564人,预计2019年规模将超过1000人。正如泰康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所言:“泰康正在进行的就是大健康、大民生、大幸福工程。”
供给不平衡的健康险产品
综合2014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来看,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二是推动商业保险参与完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三是提升商业保险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数字上来看,健康险展现出发展快速、供给充足的整体态势,但实际上却与百姓需求有一定差距。
从供给来看,截至2018年8月,保险业共有4053款非税优健康险、30款税优健康险在售。
一位保险公司相关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尽管供给看似充足,但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个产品全国通用的现象非常普遍。数据显示,在售健康险产品中,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占比分别为53%、43%,两者占比达到96%。“总体来看,百姓在医疗、疾病、护理、失能等方面的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有巨大需求,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却存在与之不匹配、不平衡的现象。”上述人士表示。
另外,近年来,虽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业务规模方面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与医疗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等相关产业之间的纽带关系仍不紧密,尚未形成“产品+支付+服务”产业链生态圈。同时,因为普遍缺乏医疗卫生经验数据,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定价能力、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技术的发展均受到很大制约。
由于上述种种问题正在解题之中,因此,尽管百姓的健康需求已经被激发却难以完全体现在健康保险发展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就显示,近半数受访者认为,价格过高是当前商业健康险无法满足自己购买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在年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受访者中,16.3%的人认为健康险的覆盖范围不能满足自己和家庭的需要。
相关阅读
-
本周股指反复震荡 两市成交额在下半周...
本周股指反复震荡,两市成交额在下半周出现明显萎缩,下周创业板注... -
要不要转LPR应考虑这些因素 根据自身情...
房贷利率换锚期限将至,而对房贷一族来说,个人房贷利率的变化是他... -
铁矿石上演供需失衡大戏 供需矛盾决定...
铁矿石期货自上市以来持续发挥着服务钢铁产业避险和定价的重要职能... -
鼓励700多万人“单干” 从试点走向制度化
酝酿多时,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模式或将迎来制度上的破冰。《证券日... -
雅居乐集团核心净利润达65亿元 地产外...
多元化业务已经开花结果,希望做大做强。8月21日,在雅居乐集团控股... -
住建部联手央行 房地产长效机制监测重...
央行、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