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要闻 >

前十月产险公司保费收入9673.58亿增长12.62%

2018-12-18 13:59:4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临近年末,保险业即将交上2018年答卷。

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9673.58亿元,同比增长12.62%;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3358.35亿元,同比下降1.85%。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18年1-10月,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前十的阵容延续以往趋势。例如,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前十的分别是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华夏人寿、太平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人保寿险、富德生命人寿、中邮人寿。

当前保险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往哪转,怎么转,这些都是行业参与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健康险业务快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保险业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714.01亿元,同比增长22.69%。目前来看,不少保险公司都在加大对于主力健康险产品的推广力度,并在稳定新业务规模和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保险业对于健康险业务的发展趋势已形成共识。“当前,健康风险管理需求不断释放,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深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老病死残各类风险日益凸显,养老与健康业务将成为中国保障性业务最大的市场。以保障性业务为核心实际上是回归保险本源。目前,年金险业务已经受到压力,首年保费出现了负增长,而健康险业务是两位数的正增长。”在“新华保险2018年公司开放日”上,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如是强调。

根据上海保交所数据,我国商业健康险业务占医疗卫生支出的比重仍然较少,仅在2.5%左右,这说明我国商业健康险业务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兴业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健康险业务仍处蓝海,预计成为新单增长主要推动力。

多位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由于健康险新业务价值率较高,随着其新单占比的提升,将推动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率提升,推动死差益持续增长,并带动剩余边际释放。

不过,保险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健康险产品亦不例外。目前,健康险产品九成是医疗险和疾病险,失能险、护理险等其他险占比仅一成左右,健康险产品结构难以满足大众多样化的商业健康保险需求。

瑞士再保险中国人寿与健康险业务部负责人张永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弥合健康保障缺口需要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协作。保险公司作为医疗卫生产业价值链的关键参与者,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具有科技含量且符合中国市场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为社会和普通消费者提供弥补缺口的工具。”

“下蹲是为了更好起跳”

上市保险公司也陆续披露了2018年1-11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以集团为上市主体的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376亿元(未审计),财产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230亿元(未审计);太保寿险、太保产险原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956.55亿元、1068.97亿元(未审计)。

以寿险为主体上市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股份原保险保费收入约5123亿元(未审计),同比增长逾4%;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161亿元,同比增长11.73%。

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在保险业转型压力过程中,大中型公司基础好、转型早,其品牌、渠道、管理、机构优势进一步强化,行业引领作用突出,中小公司应该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不过,“保险业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的发展方式都亟待改变,潜在客户的保险意识、收入水平、主体结构、差异化需求都应考虑在内。”该人士强调。

一位保险公司业务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2018年保险业务难言轻松,很多任务都是临近年底才“紧赶慢赶”完成,预计压力将继续存在。

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在“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太平人寿总经理张可表示:“2018年是中国寿险市场变化较大的一年。临近年末,可能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今年感觉特别的累,好像不再像过去那般的轻松了。但其实,累就意味着成长。这几年在监管的引导下,行业释放了前期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下蹲是为了更好地起跳。经过阵痛,行业和公司都会成长得更健康。就像每一次的健身,虽然接下来会有几天的酸痛,但这也正是肌肉生长的积极信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