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要闻 >

人身险4.025%预定利率被叫停 寿险业直面利差损风险

2019-02-12 15:02:00    来源:上海金融报

今年“开门红”期间,高预定利率的年金产品成为险企吸引消费者的“主力军”,但近期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已叫停险企报批预定利率为4.025%人身险产品。对此,专家表示,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大多随投资端而动,从去年“成绩单”看,人身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并不乐观,考虑到当前经济仍不景气,有必要加强险企控制利差损的能力。减少高预定利率产品的增量,或许是监管层在未雨绸缪。

高预定利率卖点足申万宏源(000166,诊股)研报显示,2019年“开门红”期间,国内不少寿险公司均推出了预定利率达4.025%的储蓄类产品。例如,中国人寿(601628,诊股)的主打产品“鑫享金生”,根据缴费年限不同分为A款和B款,定价利率均为4.025%。数据显示,该款产品第一阶段预售的新单接近350亿元,十分可观。新华保险(601336,诊股)推出“惠添富”年金产品,卖点也在于4.025%高预定利率。

据悉,4.025%的预定利率是目前国内备案类保险年金产品预定利率的上限。根据监管规定,备案类的普通寿险产品最高预定利率为3.5%,而普通型养老年金或保险期间为10年及以上的其它普通型年金,最高预定利率可上浮1.15倍。

“4.025%的预定利率低于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保险公司一旦许诺了4.025%的利率,无论经济环境变化、市场利率起伏,都需要按这个标准进行兑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郭振华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考虑到当前国内理财市场存在各种风险,加之处于利率下行周期,保险公司给出4.025%的利率,而且期限长达数十年,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这类产品能较好地拉动险企的保费增速,有助于做大保费规模。”

控制利差损至关重要

不过,较高的定价利率是把“双刃剑”,虽然短期能为险企赚来“真金白银”,但从长期看,也对险企的投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即便有高超的投资水平,一旦遇上经济下行,仍将面临利差损的风险。

“如果是终身养老年金,在几十年的保单存续期里,保险公司都要兑付高利率。在经济环境好的情况下,当然没什么问题,但一旦经济下行,甚至发生经济危机,险企承受的投资压力会非常大。”郭振华认为,利差损对寿险公司经营是非常大的风险,不可等闲视之。

“近几年,各家保险公司都有一些产品的预定利率达到4.025%上限,这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变数还在于国内目前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如果宏观经济持续低迷,监管层就需要‘未雨绸缪’,尽可能减少经济下滑对保险业的冲击,尤其要预防利差损风险。”郭振华指出,根据国外经验,严重的利差损是寿险公司倒闭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以日本为例,1992年、1993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导致该国8家大型寿险公司于2000年倒闭。

而在中国,保险业也曾经历过一场由利差损引发的危机。“1992年至1993年期间,保险公司给出的预定利率一度达到甚至超过8.8%,销售了大量高利率保单。但随后几年,国内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10.98%一路下滑至2.25%,导致了大量的利差损,保险业亏损额达500亿元至1000亿元,而当时整个行业的总资产仅1万亿元左右。”郭振华指出,“虽然中国目前尚没有保险公司集体倒闭的情况,但仍应尽力规避行业出现大规模利差损。”

事实上,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上已有所体现。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基本在3.3%-4.8%,而2017年同期大多在5.1%以上。

某寿险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年保险行业的日子不会太好过,无论是负债端还是资产端,经济不景气对保险公司经营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此前险企靓丽的业绩很大一部分依靠投资收益支撑,但现在投资市场风险较大,好的标的很难找,意味着今年险企的投资收益难有起色。保险的逆周期性主要指的是保障类产品,诸如车险、重疾险、健康险等产品的需求,即便在经济下行期间也同样存在。但对年金储蓄型产品来说,经济不好的影响很大。”

郭振华表示,就目前保费占比看,储蓄类产品仍是大头,为了能取得好的销售成绩,化解生存压力,未来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或忽视风险,加大高定价利率产品的推广力度。考虑到这些情况,行业需要进一步探索控制利差损风险的办法,除监管层加强监管外,还可从产品设计上进行改善,如采用类似分红险和万能险的模式,即2%左右预定利率+浮动收益,这有助于减少险企的投资压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