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机构被停商车险 监管重拳能否扭转竞争乱象
2018年曾热闹一时的车险行业手续费自律彻底失效后,财险行业迎来了堪称近年来最严的车险监管年。
今年开年不足两个月,已有24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被停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涉及8家财险公司在多个地区的分支机构,其中不乏大型财险机构。此次罚单之密集、覆盖分支机构之广,都是近年来少有,且预计未来查处力度还将继续加大。此前不久,中国保险业协会出台了首个车险举报制度,举报受理范围是未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车险条款、费率的违法违规线索。
近年来,针对车险非理性竞争的监管一直持续,相关行业自律也多次实施,但车险竞争乱象却如业内人士评价的“一管就紧,一放就乱”,行政之手稍有放松,市场非理性竞争就卷土重来,越演越烈。
在针对车险乱象的强力监管下,目前车险市场秩序好转,手续费恶性竞争有所遏制。但从产险公司的内在驱动力来说,问题并没得到根本解决。
细究险企违法违规方式可以看出,系列行为往往围绕“手续费支出”这一核心问题。从此次保险机构被查情况来看,违规返现、套取手续费、费用数据不真实等三类行为最普遍,这也是车险市场久治不愈的痼疾。
具体违法违规行为包括:通过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变相突破报批费率水平,公司通过代理人或业务员返还现金;通过虚列其他费用套取手续费变向突破报批手续费率水平,公司通过虚列宣传费、劳务费、咨询费等费用科目来套取手续费;费用数据不真实,公司向中介机构承诺支付高于报批水平的手续费率,但不及时入账。
明知违法违规,为什么财险公司还前赴后继?究其根源,还是在于车险业务一家独大的背景下,“重规模、轻服务、轻效益”的不理性发展观念长期植根。
效益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指标,产险公司之所以会重规模而轻效益,实际上是希望先重规模再重效益,最终实现规模效应双赢。以往也的确有这样的成功先例。这一路径受青睐的原因众多,既有保险经营大数法则效应,也有产险公司车险业务“有保费无客户”的无奈,更有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考核机制缺陷等核心问题。
为了抢占规模保费这个大蛋糕,手续费因此成为一些“有保费无客户”产险公司抢占市场的最大利器。从这个角度来说,手续费支出多虽然导致保险公司营销成本增加,却是其实现当前规模效应的一条捷径。甚至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不拼费用的公司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风险。
但是,市场并不理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2018年产险公司共有88家,但承保亏损13.59亿元,承保利润率-0.13%,改变了连续7年承保盈利的态势。同时,产险业最大保费和利润来源——车险,虽然实现了10.53亿元承保利润,但同比大幅减少63.36亿元,下降幅度达到85.75%,承保利润率仅0.14%,亦逼近盈亏关口,态势严峻。
系列监管重拳是希望通过奖优罚劣的监管导向,纠正保险公司重规模、轻服务、轻效益的观念,提高行业经营效率,规范非理性竞争行为,降低过高手续费,推动保险公司加大对理赔服务领域的投入,进而提高消费者理赔服务满意度。
这些监管举措能否推动保险公司彻底放弃短视行为,投入更多精力到创新和理赔服务上,还需要时间检验。去年产险行业性承保转亏已经拉响警报,不转型、不创新的产险公司将面临持续亏损甚至被淘汰出局。放弃不理性竞争,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须立即着手实施的改变。
相关阅读
-
老太上钢琴课误入理财陷阱 初始本金也...
张老太在成人钢琴俱乐部结识了同为会员的王老太,经过对方的推荐,... -
六旬老人“抢夺方向盘获刑4年”具警示意义
山西晋城六旬老人王某某乘坐公交车,未到站点要求司机停车遭拒后,... -
滥用公权填私欲 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贪腐...
一间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却装满了钢普拉模型玩具。这是日前曝光的... -
一个生源卖6万 线下蹲守、线上拉拢 “...
半月谈记者赴湖南部分生源大县调查,发现民办中职招生领域存在一条... -
破除“一判了之”“一放了之”的困境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司法机关如何有效发挥... -
银行不良遭粉饰 监管喊话 罚单示警
在疫情影响下,企业经营环境、个人偿债能力均受到波及,商业银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