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关注 >

超强台风“利奇马”:浙江经济损失242亿,各类报案报损20.74亿元

2019-08-13 08:54:04    来源:国际金融报

近日,一场超强台风“利奇马”,掀起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狂风暴雨。

浙江温岭作为台风的“第一接触点”,登陆时强度为超强台风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风速达到52米/秒,随后逐渐减弱。台风横穿整个浙江,受灾严重。

截至8月12日7时,台风“利奇马”已致浙江省66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9人,直接经济损失242.2亿元。

截至8月11日16时,浙江全省(不含宁波)各财险公司共接到因台风“利奇马”造成损失的各类报案65320件,报损20.74亿元。

台风还在持续北上。据中国气象局消息,台风“利奇马”的中心已于8月11日晚上8点50分前后在山东省登陆。山东多地暴雨如注,从8月10日8点到11日8点,山东省约50个县(市、区)平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有17个县(市、区)平均降雨量超过200毫米。

据山东省气象台统计,8月10日06时至11日06时,全省普遍出现降水,折合水量约114.0亿方,相当于降下9500个大明湖。

浙江已决赔款逾2000万

据浙江省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消息,截至8月12日7时,超强台风“利奇马”已致66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9人,失联9人;紧急转移安置12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4万公顷;倒损房屋4.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2.2亿元。目前,各地搜集工作仍在进行中。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8月12日,浙江保险行业协会在其公众号上披露了一组数据:截至8月11日下午16点,浙江(不含宁波)保险业共接到因台风“利奇马”造成的各类报案65320件,报损20.74亿元。目前车险查勘完成率为约60%,企财险等非车险查勘完成率为约80%,已决案件5090件,已决赔款金额1088.8万元。

另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方微信发布的消息,截至8月11日上午9时,宁波保险业共接到报案43970件,报损金额达到32123.48 万元。其中,已定损3876件,赔付1259件,支付赔款400.86万元,预付赔款648.64万元,合计已赔付金额超过1000万元。

据悉,为确保防台抗台工作的有序进展,各公司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立应急服务工作小组。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全省共出动查勘人力12745人,查勘车辆6071台次,已排查11287余家企业,出具防损建议书3554多份,购买防灾物资709万元,准备理赔应急资金20.78亿元。

各财险公司总公司对辖内救援抢险和理赔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5家总公司负责人赴浙江成立工作组开展工作,支援人力200余人,支援车辆800余辆,将其他省市报案电话切给浙江10余条专线,以保证报案渠道畅通。

保险报损尚不及经济损失1%

对比台风“利奇马”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保险报损数据来看,保险报损数额尚不及1%。

即便之后的报损数据不断完善,但这其中的差距也依然巨大。

根据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发布的2018年自然灾害报告,全球2018年自然灾难造成的损失达到1600亿美元,其中800亿美元损失获得保险覆盖。欧洲保险覆盖率为37.5%,日本保险覆盖率达47.06%,北美(包括中美洲和加勒比)保险覆盖率最高,达64.63%。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生成和登陆台风多、登陆位置偏北、灾损重,“安比”“云雀”“温比亚”3个台风在一个月内相继登陆上海。而1949年至2017年登陆上海的台风总数仅有6个。

台风灾害的影响正越来越大。

东部沿海地区商业发达,厂家众多。据Wind数据,浙江辖内共有上市公司447家,山东共有209家。作为台风灾害高发区,长年累月的经济损失无疑一个庞大数字。

巨灾保险缘何尚在“襁褓”

巨灾保险作为巨大灾害的风险转移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政府服务及财政制度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尚在“襁褓”。

瑞再企商大中华区首席核保官杨静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7 年,以直接登录粤港澳地区的台风计,粤港澳地区因台风导致的年均经济损失约为100亿元,保险损失仅约为 5 亿元,占总损失的 5%。其中,2006 年广东连续受到四次台风侵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72亿元,其中保险损失 9.6 亿元,仅占总损失的 2%。

2017年,安信农险曾在国内推出首款“农作物风力指数保险”。但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该款保险目前已经下架,据安信农险内部人士推测,停售的原因估计与渠道问题有关,该款保险有几家渠道商都停止了代理。

造成巨灾保险尴尬境地的原因较多,业内人士作出如下总结:

其一,供应端意愿低。目前缺乏明确的管理条例,很多地方政府制定当地特色巨灾险时都要求“保本薄利”,导致险企盈利空间微弱,意愿不高。

其二,需求端面临考验。巨灾险在各企业、政府、受众心中的普及度并不高,需要大量基础的教育宣传工作。面对灾难,人们的第一想法往往是灾后求援于政府,而不是提前防范于未然。

其三,操作难度大。巨灾保险对险企开发产品的技术要求高,自然灾害的定损数据难以预计又难以采集,目前国内市场上关注企财险、灾害险较多的是一些背靠发达国家经验技术的外资公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