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要闻 >

资本市场29年来发展壮大

2019-10-03 10:15:10    来源:证券日报

今天,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70年的崛起发展,70年的沧桑巨变,70年的辉煌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在70年的光辉岁月中,资本市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脱胎换骨”的跨越式发展。

从1984年11月份新中国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诞生,到1990年12月19日,8家公司股票(俗称“老八股”)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再到目前为止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逾3700家,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商品期货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一……资本市场29年的发展成果在新中国70年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服务实体经济

作用凸显

29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新兴市场之一。股票、债券和商品期货的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实力“担当”。

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淑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29年来发展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9月25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3702家,总市值61.83万亿元,流通市值45.31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已披露中报的3648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4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的51.98%;131家证券公司净资产1.96万亿元,管理客户资产接近13.59万亿元;126家基金公司管理证券投资基金13.84万亿元;149家期货公司管理客户资产接近0.13万亿元。

二是,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断优化。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科创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证券公司柜台交易市场协同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期货市场产品日益丰富,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基本形成。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证50ETF期权为代表的衍生品市场也在稳步推进中。

三是,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改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证券投资基金、QFII、QD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各类理财产品构成的多元化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四是,规范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市场监管持续加强,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伴随着上市公司内控与信息披露、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以及资管新规等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落地实施,“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投融资氛围逐步形成,市场主体的风险管理能力明显增强,经受住了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考验。

邓淑斌认为,伴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体系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大幅提升,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向技术创新型、资源节约型企业集聚,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而且,在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分散风险、管理风险的工具,极大促进了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股债齐头并进

稳坐全球第二交椅

“中国资本市场29年来最大的制度变革之一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这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的推出。”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大小、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

一直以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一直是中央强调的发展方向,从2003年10月份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到2013年至2019年“多层次资本市场”连续七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无不体现出中央对资本市场前所未有的重视。

目前为止,我国股权市场已基本形成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新三板等场外交易市场为底座,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科创板为塔尖的金字塔架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董登新认为,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的推出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次为民营企业专门提供了IPO通道和融资平台,民营企业有了自己的专属融资平台,与主板市场形成了互补格局。

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25日,A股市场主板上市企业1962家;中小板上市企业940家;创业板加科创板上市企业8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245家。

此外,截至2018年6月底,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21730家,展示企业90829家。

今年以来,多层次股权市场体系又有新突破,那就是科创板开市并试点注册制。作为资本市场增量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不仅加快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填补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短板。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科创板开市并试点注册制,将会进一步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新兴企业更容易获得市场融资而加快发展,证券市场的估值也将逐步趋于理性,给市场带来长期利好。

在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发展壮大的同时,债券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规模在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的扩展;市场的功能也在持续深化,市场的品种、工具、创新也在不断涌现。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92.1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其中,国债托管余额为14.9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托管余额为20.1万亿元,金融债券托管余额为22.2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为19.8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为3.2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余额为10万亿元。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充分显示出我国债券市场自诞生至今所迸发出的巨大活力。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债券市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正日益突出,为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融资结构、推动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提供了重要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推动债券市场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助力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对外开放

展现大国自信

“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定调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既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成果,也是展现大国自信与大国胸怀的必然选择。”董登新表示。

从2001年12月份,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QFII、RQFII、QDII,到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再到A股相继纳入MSCI、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国际指数,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市场的版图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从2003年瑞银下了QFII第一单到现在已经16年的时间,瑞银QFII额度也从最初的3亿美元增长到目前30多亿美元。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也迎来了‘黄金十年’。”瑞银中国证券业务主管房东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感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速度之快。

如果说QFII政策开启了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那么,2014年、2016年、2019年,“沪港通”、“深港通”和“沪伦通”的启动则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通”向国际的重要桥梁!

与此同时,中国交易所走出去也实现了突破。2015年10月29日,由上交所、中金所和德交所出资成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国法兰克福正式成立;2017年2月20日,沪深300指数ETF期货合约在中欧交易所上线交易;2018年10月24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D股在中欧交易所挂牌交易。

今年6月份,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了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9项政策措施。包括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允许合资证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东实现“一参一控”、放宽外资银行在华从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的准入限制、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以及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拓展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渠道等等。

9月24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目前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已经大幅放开,明年将全面放开股比限制。

“资本市场推进对外开放的坚定态度决定了对外开放的速度。”李湛表示,只有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才能保持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才能真正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