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要闻 >

呼吸治疗师 临床需求量大但人才配备不足

2020-04-07 08:54:03    来源:工人日报

前不久公布的新职业,让呼吸治疗师的身份得以“转正”,但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缺乏职称考评体系和行业标准等问题制约着职业发展——

呼吸治疗师:“成长的烦恼”待破解

阅读提示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呼吸治疗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们虽不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医生、护士,却身披“白衣战甲”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前不久,国家公布了16个新职业,呼吸治疗师上榜。身份“转正”后,由于人才缺口大、培养体系不健全、缺乏职称考评体系和行业标准,呼吸治疗师呼吁这一工种实现规范化、职业化发展。

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却是距离新冠肺炎患者最近的人。作为患者的肺部诊疗顾问,他们协助医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呼吸治疗方案,他们就是呼吸治疗师,在前不久公布的16个新职业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希望有更多新生力量加入进来,期待未来能有更明朗的职业前景和发展空间。”连日来,记者连线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3名从抗疫前线撤回休整的呼吸治疗师,谈及在疫情中受到的关注,他们发出了近乎一致的“疫”线感言。

“没有人比我们更在行”

与死神搏斗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故事,在呼吸治疗师的工作中,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84岁高龄的危重症患者,因3天没有进行肠内营养,身体越发消瘦,急需胃管安置。由于患者气管已经切开,且带着呼吸机,护理人员连续3次安置胃管都以失败告终。经多学科讨论后,她用喉镜开放气道来暴露会厌位置,辅助护理人员进行超声定位和胃管安置。这项听起来并不繁琐的工作,却足足花了两个小时才完成,好在患者终于可以接收营养供给了。

凌晨3点,40多岁身患尿毒症的二次入院患者,即便使用了高流速吸氧,氧饱和浓度仅维持在80%左右。接到护理人员紧急呼叫后,她通过超声设备仅用1分钟时间确认系双侧胸腔积液导致呼吸阻塞,值班医生按照这一指定方向处置后,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

作为援助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5名呼吸治疗师中的一员,杨韵沁回忆起这些战“疫”前线的过往,仍然历历在目。

疫情暴发后,百余名呼吸治疗师奋战在一线,华西医院也派出了9名呼吸治疗师为呼吸“护航”。在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罗凤鸣看来,呼吸治疗师可谓是“为前线医疗队配备的特种兵,是能打胜仗的尖兵”。

杨韵沁不敢以此自居,有一点却十分坚定:评估患者在什么时候需要怎样的呼吸支持,是呼吸治疗师的强项。“小到呼吸道的雾化治疗、气道排痰,大到呼吸机等设备的精准操控,没有人比我们更在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韵沁刚刚结束14天医疗观察期,她十分怀念抗疫一线日夜忙碌、脱下层层防护、鞋子能倒出水的日子。既欣喜于近期呼吸治疗师频繁受到关注,但她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因为这一切是发生在疫情的背景之下,“很抱歉以这样的方式与大众‘见面’。”

临床需求量大但人才配备不足

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进程快,这需要医护人员严密监护,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疫情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了一位危重症患者。患者是一位货运司机,在较高的有创通气参数支持下,氧饱和仍难以维持正常。由于医院没有呼吸治疗师,如何更好地进行呼吸支持成为医院面临的难题。

自呼吸治疗师汪建文进驻支援后,他协助医院为这位患者完成了食道压导管的安置及食道压监测,并成功为患者进行了经皮气管切开,随着不断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氧饱和度、体格检查,协助医生查找异常原因并处理,最终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下来。

汪建文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此次疫情中唯一的呼吸治疗师,这让他深感专业人员不足。据华西医院统计,参与此次抗疫的呼吸治疗师,由于人数不多,每个人平均要负责11.5张床位,最多的地方甚至达到每人接近17张床位。疫情也进一步凸显了呼吸治疗师的人才缺口。杨韵沁所在的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5名呼吸治疗师必须24个小时轮流上岗,以保障病房全时呼吸支持。

记者了解到,呼吸治疗专业近20年来在我国兴起。目前国内的呼吸治疗师,需接受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西安医学院、郑州铁路医学院等高校教育,或是经选拔的医生护士,参加专门进修培训而来。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是国内首家设置呼吸治疗方向的医学院校,从1997年开始设立了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目前有毕业生259名,主要分布在大型综合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有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呼吸治疗师的总量在500人左右。人才资源的稀缺,让本应该是ICU病房标配的呼吸治疗师,最终只有一些综合实力强的三甲医院才有所配备。

“每年学生还没毕业就早早被各大医院预订,可见临床需求量之大。”汪建文表示,呼吸治疗师是医学科学化、规范化的产物。呼吸治疗师不仅在重症医疗方面,在慢性病管理、轻症患者的呼吸治疗,甚至社区医疗服务中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期待更明朗的职业前景

不为大众所知的是,需求大、总量少的呼吸治疗师群体,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身份的“尴尬”。

作为理学学位,呼吸治疗师既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没有自己的职称考评体系,“无证”上岗成为从业者心中一块沉重的石头,而这也直观地反映到他们的职业晋升和收入中。华西医院呼吸治疗师陈佰旭对此提出期待,希望职业资格认证能尽快确定下来,让同行有一个光明的职业化前景。

记者了解到,目前华西医院的呼吸治疗师隶属医学技术专业,与该专业下细分的影像学、康复、眼试光等几个方向相比,是最接近临床的方向,但由于没有国家统编的教材,要么是从国外引进的,要么由授课老师编撰而成。教学大纲、招生规模、内容设置、学分计划等,都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探索过程。

此外,由于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在不同的医院,呼吸治疗师受重视程度不同。一些呼吸治疗师常因人手不够、工作量过大、工作范围不明确等原因难承其重,最终选择另谋出路。

“目前呼吸治疗还没有出现在本科的招生目录里。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教材和专业教师储备等都需要国家层面的推动和实施。”陈佰旭告诉记者,职业前景的不明朗直接影响了人才规模的实现,“当然被确定为新职业,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静心等待吧。”(记者 李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