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保险快报网 > 要闻 >

无人机撒药、App下单……“黑科技”越来越多

2020-04-24 09:11:11    来源:新华网

无人机撒药、在线技术课堂、大数据管农田、农资农产品线上交易……今年疫情笼罩的“春耕图”里,加速普及的智慧农业,正在为许多地方的农户排忧解难,让农业生产顺利渡过“疫情难关”。

智慧农业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让智慧农业加速普及,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田间农民少了,“黑科技”越来越多

四川省中江县,3500亩小麦地里几乎不见一个人影。然而在麦地上空,10架植保无人机组成的农药喷洒队忙得一刻不停,进行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病虫害统防统治。

“不到6小时的时间,3500亩小麦就完成了农药喷洒任务。当前小麦已到抽穗期,人不能进去;有了无人机,解决了大问题。”回龙镇党委书记张小江说。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副站长刘学兵介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江县加大无人机植保的统防统治,不仅避免了务农人员聚集,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

今年春季,记者在四川农村采访发现,田间农民少了,但“黑科技”越来越多:遥感卫星监测、无人机植保、多光谱照相机、在线农技指导……信息技术的不断加持,让农业生产越来越“智慧”。

往年春耕时节,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教授和学生会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今年由于疫情,农技人员无法下地,急坏了四川省汶川县200余名果农。

就在这时,一堂堂春耕技术培训会及时在“云端”开播。通过视频连线,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教授又与他们“见面”了,对小叶病该打什么药、生长过程中果子为何变小变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教授果农特色水果甜樱桃的春季培育技术。

“效果特别好,跟手把手教没啥差别,还不用出门。”一名果农感慨。

数字技术改变农业的产业形态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农业产业专家、四川川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卿成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25亿,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的比例均超过98%,互联网成为农民们解决农业和市场信息需求的最主要方式。

几年前,四川省大邑县农民黄海流转了当地1000余亩土地,成为一名种粮大户。过去,小春种油菜和小麦,大春种水稻,黄海要雇好几十人帮着浇灌、打药、收割;购买农资时,他要开车到一家家销售门店比对价格;粮食丰收后,还要跑遍县城各个烘干收购企业。

“现在只要在手机‘吉时雨’App上下单,就会有无人机、插秧机等机械代替人工完成所有耕种作业。至于购买农资、销售粮食,也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等着人上门,什么都不用操心。”黄海说。

技术不仅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据黄海测算,原来自己每年生产投入要10多万元,收益20余万元;现在投入下降了一半,收益提升了30%左右。

“传统小农户应对不了农业集约化发展,对大市场无所适从;我们搭建的‘吉时雨’智慧平台,采取‘平台+中心+农户’模式,提供‘耕、种、防、收、销、管’全链条、一站式的农业数字化服务。如今农户每亩粮食收入能提升40至60元。”四川润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宗滨说。

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的产业形态。

在山东寿光,今年的“菜博会、种博会”首次在网上举办,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蔬菜线上线下交易,“云种菜”项目还能让人们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慢直播观察蔬菜生长。

在江苏泗洪,养猪场推行“猪脸识别”“红外测温”,大数据记录每一头猪的个体特征、生长经历、防疫档案,实现“数字化”养猪。

不久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完成一项历经21年的基础性重点科研项目——首次创建了覆盖我国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利用土壤时空大数据对重点农区和流域实现分区、分类、量化管理,能在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量的同时增加产量。”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理说。

在日前召开的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当前应对疫情、灾情和市场波动叠加的风险挑战,迫切需要运用好现代信息手段,从更高层次、更全维度掌握农情变化,加快完善中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以信息化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农业须补齐短板、加快升级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近几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迅速,但大都处于尝试阶段;智慧农业的大范围普及,还须补齐短板、加快升级。

与城市相比,目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民使用信息终端水平相对较弱;与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相比,农业的数字化应用范围不广、水平不高。

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要提升至70%,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要提升至1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比重要达到15%。

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农业人口素质的提升是重中之重。

“村上一直在宣传引导大家用电商卖农产品,但我也没上过几天学,不会操作,特别希望能有相关的培训。”中江县龙台镇稻花村村民赖孝琼说,村里大都是像他这样的老年人在务农,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在新技术的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

“要让人才留在农村。现在专门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学校和机构十分缺乏,教育资源应该继续向农村倾斜,相关部门要制订中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短期要加强接地气、实用的农技培训。”长期关注中国农业发展的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组织数字经济专家丁宇说。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张漫等专家认为,我国农业产业集中度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集约化生产。发展智慧农业,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快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培育一批数字农业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

“推动智慧农业发展,还要加强智慧农业的体系建设,强化政府的组织引导和协调作用,形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数字农业形成‘一盘棋’‘一张网’‘一张表’。”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伦理说。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高健钧、卢宥伊、张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