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广东车险综改与监管六大抓手 车险综改目标初步达成

2021-01-27 10:37:33    来源:

近期,银保监会正式发布了《人身保险公司监管主体职责改革方案》,再加上2020年7月发布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监管主体职责改革方案》,保险业正式进入属地监管新时代。

属地监管下,银保监会从机构监管角度出发,将更多监管权限下放至各地银保监局,各地银保监局因而开始在险企日常监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不同区域市场不同市场表现,以及背后的地方银保监局监管逻辑、手段,也因而有了更多的观察研究价值。为此,『慧保天下』特策划区域市场观察系列文章,试图去辨析不同区域的保险市场特征、监管思路,及其对于市场主体的启示。

作为区域市场观察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慧保天下』将目光对准了国内保费大省之一——广东省,2020年的全国数据尚未出炉,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广东省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成为国内首个保费收入破5000亿元的省份,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高达12.91%。

切入的角度则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对监管导向反应最为灵敏的车险市场——有史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车险综合改革,在2020月9月19日正式落地,在这一巨大变量之下,监管的动作、市场主体的表现无疑更能说明问题。

此次车险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为“降价、增保、提质”,即“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而从目前广东市场的表现来看,这些阶段性目标皆得以达成。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01

车险综改目标初步达成,广东车险市场在“两升两降”中实现规模利润双第一

众所周知,广东省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并存,车险市场规模大、机构多、类型全、中介发达,市场化程度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说是全国车险市场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国最复杂的车险市场之一。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又给广东省车险市场、车险综合改革蒙上一层阴影。新车保费被视为此次车险综合改革中,险企重要的“输血”来源,但受到疫情影响,广东省新车销量不振,依靠新车保费输血也成了泡影。据大搜车发布的数据,广东2020年新车销售负增长10.8%,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超过3个百分点,相较其他东部发达省份,下降更多。车险综合改革之下,旧车保费大幅下降不可避免,而新车保费又后继乏力,车险保费收入到底要“缩水”多少,令当地市场人士忧虑不已。

再加上,2020年,广东还经历了5.20暴雨灾害,车险赔付达到17亿元,直接影响全年赔付率约2.5个百分点。

但从最终的改革效果来看,广东车险综合改革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收入减了,赔付增了,这一降一增的背后,可以想象车险综改前,广东车险行业面临的巨大压力。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降价”“增保”的目标实现了。

数据显示,车险综改实施后,广东省车险市场呈现明显的“两升两降”,消费者保费负担明显下降,保险保障明显上升,改革初心初步得以彰显:

车均保费下降,续保客户保费普遍下降。商业险车均保费2349.5元,同比下降25.8%,续保客户降价比例达到93.5%。

据了解,为达到降价目标,广东在研究改革关键指标时,尽量做到“让利于民最大化”,据了解,其上报的总体折扣系数为0.92,最终执行结果为0.892,改革后的保费下调了不少;其分五档上报的最高手续费率位于17%-23%之间,最终总体执行结果为15.39%,而据了解,这一手续费率水平在新的一年还要稳步下行。

投保率上升,三者险保额整体上升。商业险投保率达到95.7%,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三者险平均保额达到168.8万元,同比上升76.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31个百分点。

从保险市场主体的角度来看,虽然保费显著下滑,但经营质效却得以进一步夯实:

2020

且在这些表面数据背后,广东的百元保费准备金还加厚了0.76元。

车险降价和增保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降价之后,消费者的负担下降,更有利于提高车险的保障水平,提高投保率,扩大承保面,这是车险综合改革的初心,而从经营表现来看,广东无疑是在

02

保证改革成效,广东银保监系统祭出“六大抓手”,牢牢扭住车险市场秩序这个牛鼻子

其一方面要保证车险综合改革顺利推进,一方面要着力培养监管队伍

车险市场,作为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业界一贯有“一放就乱”的担忧,车险综改期间,有效控制减少市场乱象,成为保证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对于各地银保监局来说,因为属地监管的推行,普遍出现人手不足的现象,,也为此次车险综改增加了难度。

据了解,为有效推进车险综合改革,广东监管部门建立了一个监管闭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逻辑,盘活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监管队伍,系统化围绕“六抓”开展车险监管工作,想到了前头,落在了实处,保证了广东车险市场“降价、增保、提质”目标的达成。

第一抓,针对车险市场“不容易看清”的特点,抓非现场监管,努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以车险、全险种为经,全国各地区、全省各地市为纬,建立数据监测基础报表。以车险签单保费、市场费用投放水平为先行指标,新车、异地车、业务进度率为专项指标,生效保费、“三率”等监管数据为结果指标,多维度、全方位监测车险市场情况。结合广东区域特性,将地市统计进一步细化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区域维度,探索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特点,指导分局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

每周在省公司一把手群里发送两条左右的长信息,局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也经常在群里吹“耳边风”,对市场进行窗口指导,通过“贴耳式”监管起到贴身监管的作用。

第二抓,针对车险“市场集中度高”的特点,抓重点公司、重点区域,稳定基本面

紧盯平安、人保、太保、国寿财四家业务占比近八成的主要公司,以及广州、佛山、东莞、惠州四个业务占比超六成的联结区,通过规范重点公司和重点地区的经营行为,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公司和地区共同规范。对于四大家公司的数据指标和市场行为保持高度关注,发现异动第一时间进行窗口指导。

广州则由省局财险处直接监管,着手建立广州监管示范区,旨在树立榜样,探索地市监管的模板。广州、东莞、佛山、惠州每月固定召开四地联席会议,加大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及时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稳住全省的基本盘。

第三抓,针对属地监管难以落实的难点,抓异地车险管控,推动形成全省车险监管“一盘棋”

广东按照有抓手、有机制、有措施的“三有”策略,做好监管上下联动,真真正正形成了治理车险市场的合力。

这应该是广东车险监管的一大突出亮点。不含深圳,广东有20个地市,19个分局。但车险业务是流动的,一个地方市场不好,就很容易通过车险业务的异地流动“传染”到其他地市。并且地市监管干部大多缺乏车险监管经验,如何调动全省监管力量,盘活全省产险监管的这支队伍,进而把属地监管落到实处,这无疑是个新课题新任务。

是以异地车险监管为抓手,严打异地车险业务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对于确实属于异地使用的车辆,不仅不打击,还要确保服务好,不搞一刀切,着力推动车险业务属地化、服务本地化,夯实属地监管的基础。

“有机制”,主要做好了两件事:一方面,

分三组开展全省监管巡讲,向分局宣导、解读车险监管政策、监管逻辑、监管思路和监管方法,把培训做到位做出特色;每月定期召开广佛莞惠四地车险监管联席会议,同时邀请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两家分局参加,针对特定时期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既是敲警钟,也同样培养了地市监管干部

“有措施”,也是做好两件事:对公司

每月通报异地车占比的数据变化,给予监管警示,必要时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建立全省财险监管微信群,将对省公司高频率的窗口指导和监管新要求转发给各分局,并把微信群作为答疑解惑的“场所”,进一步推动省地上下联动。

第四抓,针对人少事多的实际情况,抓依法自律,推动行业解决自身能解决的事情

依法自律合规是生命线,必须牢牢坚守数据真实和报行合一两大底线,鼓励理性经营、合规竞争,打击违规高费用争抢业务,摈弃前端不计成本投入,后端拖赔、惜赔、无理拒赔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损害行业形象的行为。

第五抓,针对车险监管涉及部门较多的情况,抓纵向横向联动,发挥分局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合力

车险市场和中介市场紧密相连,单维打击效果不够,消费者权益保护也不能和机构监管两张皮,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监管形成合力非常重要。

一方面,通过异地车险监管加强纵向联动,一方面通过建立定期不定期的协商机制加强横向联动,把车险监管放在更大的范围内监管,反而可以用更小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第六抓,针对屡教不改者,抓严查重处,重典治乱象

2020年5月份的千万罚单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效应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阳奉阴违的公司,达到一定情节的,坚决查处,不查则以,要罚就要形成震慑。,就是要立足于查处的偶然性、突发性、严重性,切实发挥出利剑高悬的警示作用,这也是非现场监管能够奏效的重要前提。

据了解,广东的监管部门特别关注拖赔、惜赔、无理拒赔“回潮”问题,为此他们也在与时俱进,推动车险监管进一步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三个创新。

两个转变是:结合车险综改精神,探索从管费用向调价格转变,从管销售行为向管理赔、管服务转变,把让利于民的改革初心进行到底。

三个创新是:按照简洁、管用、便于操作的思路,完善《广东车险回溯监测工作办法》,防止借改革之名,行破坏市场之实。结合广东区域性差异大的实际,把差异性监管往前推一大步,在全省监管一盘棋的基础上,鼓励百花齐放。探索建立谴责制度,对涉嫌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给予行业通报或者媒体曝光,增加保险公司违规的声誉成本。

关键词: 广东车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