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惠民保比“百万医疗”更大胆 会取代“百万医疗”吗?

2021-05-26 13:43:37    来源:

一种新的健康险产品掀起了一股“拼多多”式购物狂潮。用户花一杯奶茶的钱,最高能获得300万元的医疗保障。

这种产品便是惠民保。它是地方政府联合商业保险公司一起推出的“普惠型”医疗保险,作为医保的补充来报销一些大额或者大病医疗费用。近期,惠民保在多个城市遍地开花,成为“爆款”。上海的“沪惠保”、成都的“惠蓉保”开售当天,话题热议不断,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

具体讲,投保不限年龄,患过癌症也可再投保,年保费不足百元能够实现最高300万元的医疗保障,用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就能给自己和爸妈购买,凭借“两低三高”特征——即门槛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额高、报销比例高,惠民保迅速俘获了一众消费者的信任和钱包。

《上海保险》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 23 省 82个地区 179个地市 111款惠民保产品上线,累计超 40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 50 亿元。业内戏称,2020年成为了“惠民保元年”。

到2021年,惠民保继续走红,不断吸引更多消费者投保参保。近期,上海推出的沪惠保在上线12小时后参保人数突破100万,截至5月10日参保人数已经突破500万人。

令创业邦·医线栏目关注的是,不单单惠民保这一类健康险产品当下有热度,2015年横空出世的百万医疗险已经卖成“爆款”,背后的众安成功登陆港交所。惠民保有潜力接棒百万医疗险卖向更广的人群,这背后正处在高速成长中的保险科技创业者,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全民参保,国家医保广覆盖满足大部分人基本医疗需求的大背景下,中国城乡居民医保外自费偏高,商保支付不足是现实状况。

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保险业经营情况表》显示,尽管国家医保赔付支出在整个医疗支出结构中占比达50%,但患者个人自费支出占比仍高达44%,而健康险赔付支出为2351亿元,在整个医疗支出结构中占比仅为6%。

商业保险支付不足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力,但真正卖成“爆款”的产品数量并不多。惠民保凭什么火了?这种势头会持续吗?这背后有哪些创业者和资本在参与这场变革浪潮?这样的成功能在未来延续和复制吗?

比“百万医疗”更大胆

惠民保的走红,并不是个案。比惠民保更早火出圈的,是2015年横空出世的百万医疗险。凭借几百元、最多上千元的年保费及多达百万的医疗保障额,百万医疗险迅速卖成了“爆款”。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百万医疗险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300万人,市场渗透率达5.2%,预计2020可突破9000万人,渗透率提升至7.4%。

但在当时伴随着热度而来的,也有业界争议:相对不高的年保费,高达百万元的医疗保障额,百万医疗险会不会赔钱?

“百万医疗险刚刚推出的时候,市场中最大的担心就是认为可能会‘赔超’了,就是保费收入覆盖不了最终的赔付。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严格的风控审核,同时也可能因为参保人普遍更年轻,更有健康意识。百万医疗险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中国健康险市场还有很大潜力没有被完全挖掘。”深度参与苏惠保、西湖益联保、沪惠保的镁信健康资本市场副总裁钱叶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说。

到2021年,百万医疗险已经成为参保人数相当的大险种,伴随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市场充分渗透,百万医疗险逐渐进入发展的瓶颈期。

“中国目前百万医疗险的利润还是不错,但恶化率非常之高,我们观察到最高的恶化率达到100%。而且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随着赔付率的升高,百万医疗险的每年保费反而不断下降,这对长期发展会是非常严峻的考验。”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人寿及健康险总经理王晖说。

“百万医疗险过于严格的风控审核,也把真正急需医疗保障的人挡在了门外,比如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带病人等。这驱动我们去尝试做一款真正普惠的健康险产品,于是想到了做苏惠保、沪惠保等一系列惠民保产品。”镁信健康钱叶说。

事实上,惠民保确实比百万医疗险更加大胆,以城市定制为核心理念,惠民保大大放宽了可投保人的限制,不限年龄、职业,带病体也可投保,个账划扣,而年保费则降低到少喝几杯奶茶就能拿得出的几十元、上百元。

能赚钱吗?

这样更加大胆的产品设定,使得惠民保在商业化上面临比百万医疗险更大的争议:惠民保凭什么这么便宜?能赚钱吗?会“赔超”吗?

“惠民保之所以保费比较便宜,是因为在官方指导、同时价格便宜的情况下,产品获客成本相对较低。过去保险产品卖得贵,很大一大部分成本都在获客营销上,估计能够占到60%到70%,要让用户看到产品、理解并相信产品,最终购买产品,这一系列链路需要投入很高成本。”镁信健康钱叶说。

但即便如此,惠民保几乎不对投保对象设置患病史、职业、年龄等门槛,极低的年保费及百万级的医疗保障额,仍然让业界对惠民保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有所争议。

“惠民保本身不是普通的商业保险,不能完全用商业逻辑来思考赚或赔。惠民保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之下,不可能产生超额的利润,但是既然定位为商业保险,就需要在商业上可持续。惠民保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惠民保本身,而在于普及全社会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在于建设保险行业医疗管理能力,在于扩展创新保险渠道等多方面。我相信,惠民保为未来商业健康保险的跨越式、爆发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建设。”深度参与广州惠民保、成都惠蓉保的思派健康副总经理陈明东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说。

“如果只是把惠民保当成是一个一年期、很便宜的消费保险看,可能大概率会亏钱。但如果把惠民保当成一个可连续多年经营的健康险,通过不断迭代发展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认可,这个业务则具备显著的价值。” 镁信健康资本市场副总裁钱叶表示。

“从商业医疗险通过控赔、惜赔、少赔、不赔获得承保利润的商业模式来看,惠民保似乎没有商业逻辑。但我们认为,随着惠民保、长期医疗险等业务的发展,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着手设计特定药品目录、正反面清单、一些地市也出台了地市级的自费药品目录。目前,中保协已经成立工作组,着手制定商业健康保险目录标准。” 水滴保险研究院分析师赵亚鹏分析说。

会取代“百万医疗”吗?

伴随着惠民保的火爆,其对“网红”产品百万医疗险构成的挑战,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惠民保与百万医疗险在产品结构、核心客群上,有相当大的相似和重叠。

“健康险市场不可能被百万医疗险‘一家通吃’。惠民保出来之后,百万医疗险如果不更新迭代,很可能会被替代掉,因为两个险种覆盖人群、保障范围有一些重叠,但惠民保的保费更加便宜、保障人群更加广泛。惠民保的出现会是健康险行业发展新的转折点。”镁信健康钱叶表示。

但也有市场观点认为,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会构成相互补充的关系,促进商业健康险行业向更细分、成熟的方向发展。

i云保创始人、CEO李哲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表示,惠民保在结构上和百万医疗险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本质上是百万医疗险的分支迭代,门槛更低,百万医疗险撬开了中国商业健康险的大门,这个市场要更加成熟需要进一步降低门槛,惠民保在政府背书的情况下,更容易走进千家万户,帮助完成健康险行业教育用户的工作。

“越成熟的市场,产品越容易细分,越不成熟、越没有需求的市场,产品越不需要细分。惠民保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它极大解决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垂直人群认知上的差异,同时借助政府背书和保险公司参与,把风险控制在了一个合理可持续的水平上。随着健康险用户被教育得更加成熟,市场还会更进一步细分,比惠民保更创新的产品还会不断推出。”李哲补充说。

“惠民保与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有正面的促进作用的。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如果不是自己或家人住院,很少有人能搞清楚自费、自理、自付、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等医保概念和具体的比例、金额。透过与医保紧密衔接的惠民保,老百姓对基础的医疗保障体系有了初步的认知,必然会催生更进一步的商业健康保险需求。” 水滴保险研究院赵亚鹏表示。

健康险的风口刚刚开始

惠民保去年开始爆火,不是偶然。它起源于2015年由深圳市多政府部门联合,向商业保险公司定制采购的“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

刚刚推出时,惠民保并未走红,而如今各家保险公司都投身于其中。“全国来看,参与到惠民保的大潮中的保险公司,有传统的人身险公司,也有大量的财产险公司。由此可见,很多保险公司的参与也是看到了未来健康险发展的趋势。”思派健康陈明东说。

时隔5年,它才火遍全国,根本原因是商业健康险政策、市场、参与方等多维发展条件,在现阶段已经逐渐成熟。

国家大政上,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在顶层设计上对国家医保再定位,由不断扩容走向精细化管理、节省开支,这为商业健康险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2020年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到2030年,全面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在基本医疗保险主体之外,鼓励商业健康险共同发展。

“惠民保这类商业健康险发展背后,国家医保基金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必须重视。从2012年到2019年,居民医保基金结余率下降趋势明显,由23%下降至4.5%。近20个百分点的背后,可想国家医保基金面临的赔付压力。”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说。

政策之外,供给方、需求方的积极参与,也促成了惠民保这类商业健康险走红的关键因素。

“从产品同质化程度、市场渗透率看,百万医疗险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期,获客等成本不断上升,保险公司有动力做出更创新、更普惠的产品。从需求方的角度,2019年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从国际经验上看这是商业健康险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针,当人的经济水平提高后,对健康需求会大幅增长,这中间很大一块体现在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上,这会是中国健康险行业快速发展一个最根本的驱动力。”镁信健康钱叶说。

“从刚刚公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当前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老龄化的加速催生了人民对养老,特别是医疗健康领域的关注,保险随之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话题。15-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约63%,高等教育受众人数超2亿。这批人群将成为下一波医疗健康保险的重点目标人群。”思派健康陈明东说。

“我们预计,惠民保有机会成为覆盖5亿人以上的大保险品种,现在看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镁信健康钱叶补充说到。

伴随百万医疗险、惠民保等产品不断破圈,健康险赛道也不断升温,相关健康险科技公司投融资事件不断。

据睿兽分析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健康险科技领域一级市场融资事件达13起,合计融资金额超过80亿元。而二级市场,水滴公司已经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微医已经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商业健康保险近几年的保费增长速度平均23%,年均赔付平均增长30%,而且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在积极转型,从传统的展业模式慢慢向互联网方向发展,也可以更大程度的让惠于人。但是,健康保险的发展还受限于某些基础建设,包括医疗服务市场的供应、医疗管理能力的缺乏等,目前还没有迎来真正的红利期,我个人认为健康保险行业未来还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领域,特别是在沿着产业链布局的方向。”思派健康陈明东说。

惠民保打响了商业健康险普惠大众的“第一枪”,按照覆盖5亿人口的市场潜力看,增长还有相当的空间。惠民保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也让众多刚刚上市,因高价被国家医保挡在门外的创新药,看到其作为新支付渠道的价值。

“其实我们国家的自费和商保占医疗费用比重不低,占比超过50%,但由于商业健康险占比低,自费偏高,这部分支付方式一直非常零散。通过百万医疗险、惠民保这类商业健康险,能把这些分散的支付方聚集起来,这会是未来创新药准入市场的重要新渠道之一,也是打通‘医+药+险’闭环模式的必经之路。”镁信健康钱叶补充说到。

对于中国而言,属于商业健康险的风口才刚刚开始,无论是保险公司、保险科技创业公司还是下游的消费者、创新药企,都需要提前布局,抓住其中的创新机会。

关键词: 惠民保 百万医疗 保险 商业健康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