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重疾险销售不及预期 保险板块垫底A股市场

2021-06-16 16:47:15    来源:

今年年初被众人看好的股票市场保险板块,上半年的涨幅严重落后大盘。

统计显示,2021年前5个月,沪深300指数下跌0.5%,保险板块指数下跌15.8%,相对沪深300下跌15.3%。保险板块的涨幅为-11.6%,位列A股倒数第一。截至6月11日,今年保险指数下跌14.33%。

市场的担忧加大

其实,今年保险股的开局并不“灰暗”。3月份时,新时代证券、安信证券、国信证券、申万宏源、国泰君安等在内的18家券商共计发布30份研报唱多保险股。话音未落,保险板块便任性地掉头向下,而保险板块垫底A股市场的现象在近年中实属罕见。

2021年上市险企开局良好,主要为“开门红”和重疾险新旧定义切换的需求刺激所致,但随后转入低迷状态。一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6.4%、23.1%、34.2%、50.4%和-16.7%,但较去年四季度均有上行。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保险板块跑输大盘的时间主要在1月以及3月中下旬之后。

1月初由于延续了去年12月的趋势,流动性较好,市场资金对于投资回报率要求较高,导致资金不太偏向流入低估值的保险板块;1月中下旬,由于华夏幸福债券违约等问题,保险板块继续跑输大盘;截至1月末,保险指数下跌 9.4%,跑输沪深300指数12.1个百分点。2月春节后至3月中旬,市场预期一季度险企业绩能够有较好的表现,这一区间内保险指数开始连续跑出超额收益,截至3月15日,保险指数下跌2.5%,跑赢了沪深300指数0.9个百分点;3月中旬后,保险行业寿险负债端表现普遍不及预期。

业内人士认为,保费增速疲软拖累股价。在新旧重疾险定义切换的背景下,1月重疾险需求提前消耗,在1月末的切换截止日,保险公司的宣传力度大,并且旧产品对于客户而言确实性价比更高,因此,1月重疾险销售火爆,需求提前释放。2月和3月,险企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销量较弱,低于保险公司自身以及市场预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险企的价值,造成保险板块股价回落较多。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武平平认为,受去年同期疫情影响减弱,基数逐渐恢复,以及保险作为非必需消费品需求恢复缓慢等因素影响,险企负债端销售承压。资产端,长债利率下行则压制险企固收类资产表现。

重疾险销售不及预期

重疾险销售不及预期,被认为是今年以来保险板块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旧重疾险产品定义切换后,各家险企新重疾产品陆续推出,但销量较弱不及预期,导致负债端承压,这也是短期内保险板块的核心矛盾。

健康险近年来的保费增速基本在20%以上,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渐增加至20%以上,重疾险作为健康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家寿险公司新单保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各家寿险公司的主要竞争区域。保险行业协会在2020年11月正式发布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 年修订版)》,新版定义主要新增3种重疾,并建立重疾分级体系,将部分过去属于重症但目前诊疗费用较低、预后良好的疾病明确为轻症,对应新增3种轻症。同时,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使用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自2021年2月1日起保险公司不得在销售旧定义下的重疾险产品。

在这一背景下,2021年1月份保险公司和代理人加大了重疾险的宣传力度,并且旧产品对于客户而言确实性价比更高,1月份重疾险销量极其火爆,尤其是以信泰人寿的达尔文3号为代表的中小保险公司的高性价比爆款产品,从数据上看,信泰人寿1月保费收入151.6亿元,同比增长69.2%。2月份后,保险公司陆续推出了新重疾产品,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等龙头险企也更新了各自的主力重疾险产品,推出了升级版的国寿福、平安福等产品。和老重疾产品相比,龙头险企的新重疾产品主要进一步扩大了重疾责任,并增加了中症等责任,同一系列的新重疾产品价格相比于老产品略有下降。

兴业证券分析师傅慧芳认为,由于需求在1月份提前释放,并且代理人需要更多时间积累客户以及适应新产品的销售,重疾险销量相对较弱,也拖累了上市险企新单数据,各家险企3月份和4月份在新单基数不高的情况下,新单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导致了保险板块跑输大盘。

代理人队伍需要提质

对于保险板块的萎靡不振,长江证券分析团队认为,代理人对于新产品还未完全适应以及线上冲击的影响等,均是导致保障型产品销量不及预期的原因。

疫情以来,不断变化的展业环境、逐渐趋严的人身险监管体系也对代理人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上市险企均提出向高质量人力发展转型的战略,中国人寿提高招募甄选标准,在考核上更加侧重利润和价值的比重,由“扩量提质”转化为“提质扩量”。

代理人渠道仍是上市险企的核心渠道,各家险企今年基本以提质为主要目标,从部分披露代理人数据的公司看,中国人寿一季度末代理人规模128.2万人,较去年末下降7%;中国平安一季度末代理人规模98.6万人,较去年末下降3.7%;其他几家上市险企代理人规模据了解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代理人规模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主动清虚,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部分代理人在2月份和3月份保障型产品销售较难加大的情况下有所脱落。目前各家险企均提出了提质的发展方向,并通过更优化的制度激励和科技赋能等方式提升产能,未来重点关注提质的成效。

兴业证券分析师傅慧芳表示,从保险行业代理人渠道的趋势来看,2015年至2017年是保险行业代理人的高增长期,上市险企代理人规模普遍在这一期间翻番,但近两年代理人增员的难度则有所加大,并且依靠短期代理人规模来实现保费高增长的模式也无法长期持续,因此代理人提质则变得更为重要。

银保渠道带来重要增量

由于代理人渠道的发展难度加大,且在长端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年金险等储蓄型产品更受欢迎,上市险企近两年对于银行渠道的重视程度整体上有所提升。

在上市险企中,中国人寿储蓄型产品占比略高于同业,银保渠道一直是公司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鼎新工程中也提到了大力发展银保渠道,2018年和2019年公司逐渐将600亿元的银保趸交业务完全压缩,但银保期交保费则有较大的增长,这一趋势在2020年更为明显,银保首年期交保费实现了25.6%的高增长。中国平安加快推进的寿险改革中,也提到了银保渠道加大发展力度,2020年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长了51.3%。新华保险在2019年新管理层就任后,提出了“规模价值全面发展”的转型思路,重新开始发展银保业务,2019年11月开始银行渠道贡献的保费收入就带来了明显的增量,2020年在银保的推进方面加大了分公司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加大了财富队伍的建设,从数据上看,2020年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24.7%。

对此, 市场普遍预测加大银保渠道的趋势大概率会持续,预计银保期交产品能够继续实现较高的增长,为上市险企负债端继续带来重要的增量。

东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表示,“保险监管环境近期持续偏紧,短期内仍较难看到边际改善迹象。目前业绩和估值层面仍聚焦寿险新单拐点,而居民消费能力增长放缓和险企竞争加剧或使拐点出现滞后。高净值客群和年轻客群成为险企竞争主战场,如何突破外资和互联网险企的‘前后夹击’成为A股上市险企破局关键点。”

关键词: 重疾险 保险板块 A股市场 保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