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保险机构不断加码进军养老产业 泰康养老社区运营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2021-07-13 16:42:17    来源:

近年来,保险机构不断加码进军养老产业,泰康保险、大家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太平人寿、中国平安、合众人寿等大中型保险机构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养老社区项目。在首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上,大家保险集团董事长何肖锋给出统计数字:市场上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的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为全国20余省市提供床位数超8万张。

与供给端的火热相比,需求端的现实比较“骨感”。一方面,商业性养老机构整体入住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投资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运营专业复杂等原因,目前多数机构仍处在运营亏损期。某险资投资人士坦言,养老社区的投资回收期长达10-20年,如果想要很快实现盈利,养老产业绝不是一门好生意。

既然“不赚钱”,保险机构为什么还竞相涌入养老产业呢?

首先,人口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2.64亿老年人,其中60岁人口占比18.7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0%,如此庞大人口的养老需求形成巨大的市场。与此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伴随养老需求的凸显、政策红利的释放,养老产业的长期投资价值日益显著,成为险企必须提前“卡位”的赛道。

其次,保险和养老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可以反哺养老社区,塑造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中国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购买大额养老类保险产品的客户往往提前进行养老规划,对市场化服务更有信任,并有较明确的支付能力,所以通常对养老社区有需求。

因此,“保单+养老社区”模式日益成为险企业务发展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向。该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大额保单(保费通常在百万级别以上)可以获得养老社区入住权益。天风证券非银团队认为,这一模式利于促进大额保单销售,是区别于其他投资者的核心优势。长江证券非银团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寿累计销售对接养老社区的保单约6万件;截至2020年底,太保家园已发放资格函超1万份,对应的应交保费超过了220亿元。

养老社区单一实现净盈利的难度大且需较长时间,但“保单+养老社区”整体可实现净盈利。对于使用了入住权的保险消费者,经合同约定,其养老型年金的收益率水平可以下浮1%-1.5%。以一份预期收益为4%的普通年金为例,在兑现养老社区的入住权之后,消费者自愿下调收益,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可观的利差。

此外,一些头部和大型保险公司在加大养老社区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养老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以延伸产业链链条,打造康养大生态,进而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用更广泛的养老服务赋能和反哺保险产品和保险营销。

最后,养老产业不是真的完全不赚钱,只是周期长、回报慢,这正好与具有长周期、大规模属性的保险资金天然契合。

大家保险相关负责人称:“新开业的养老社区普遍都需要经历入住率逐渐上升的过程,当入住率达到一定比例时,就能够实现盈亏平衡和良性运转。而且养老社区一旦住满,会处于长期满员状态,较少出现入住率大幅起落的情况,盈利性相对稳健。”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CEO陈东升介绍,从国际经验看,成熟的养老服务业有8%左右的稳定收益,符合长期寿险资金的性质。“这和核电站、高速公路等基建项目一样,由人寿保险来做是最合适的,大规模的长期资金投入进来,成熟以后每年现金流很稳定。”

据长江证券非银团队测算,2017年以来,泰康医疗及养老社区开始贡献运营收入,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收入规模分别为2.69亿元、19.87亿元、34.84亿元和33.39亿元,从运营成本来看,近4年,泰康养老社区运营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泰康保险集团已经开业的养老社区7个,若入住率提升,预期收入将提升至150亿元左右。

关键词: 保险机构 养老产业 养老社区 社区运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