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显现!2021年CPI同比上涨0.9%,今年物价预计温和上涨
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2021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低于市场预期的1.7%,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8.1%。
从数字看,2021年12月份PPI和CPI涨幅均出现较明显回落;C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回落;PPI与CPI“剪刀差”连续两月收窄……
CPI受猪肉价格和疫情影响
2021年12月份,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消费市场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1年12月份,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消费市场总体平稳。C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回落。
从同比来看,12月份CPI同比1.5%,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影响最大,由上月上涨1.6%转为下降1.2%,而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36.7%,降幅最大。鲜菜价格、淡水鱼、鸡蛋和食用植物油分别上涨10.6%、16.7%、14.2%、9.0%。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猪肉价格由前期的低位反弹转为基本走平,前期压栏现象有所缓解,供给恢复推动价格走稳。从2021年全年看,CPI同比上涨0.9%,较2020年的2.5%明显走低,主要是猪肉价格走低和疫情两方面的影响。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CPI整体在温和区间,是政策施行得当的结果。“2021年CPI同比最高是11月份的2.3%,可以看出2021年CPI整体在温和区间,一般认为低于3%的CPI涨幅都是比较温和合理的通胀水平,而在PPI高涨的同时压制了CPI的上涨,这是我国政策施行得当的结果。”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3%。食品中,鲜菜上市量增加,价格高位回落,环比由上月上涨6.8%转为下降8.3%;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鲜果价格上涨3.4%;冬季腌腊进入尾声,加之生猪出栏有所加快,猪肉价格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11.8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CPI和PPI都开始出现下行迹象。随着美联储开始释放紧缩信号,全球大宗商品虽然还有冲高动能,但整体通胀预期已经趋向平和,2021年末到2022年,全球通胀压力将略有缓解,这能够赋予我国经济政策更高的灵活性,比如在通胀压力下降的同时可以考虑适度宽松。”盘和林表示。
PPI与CPI剪刀差下降
“12月PPI和CPI涨幅均出现较明显回落,物价上涨势头趋于放缓。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降至8.8个百分点,比上月收窄1.8个百分点。”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记者。
2021年12月份,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原油等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工业品价格有所回落。12月PPI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个月回落2.6个百分点。
12月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3.4%,涨幅比上个月回落3.6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个月下降,表明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涨幅与上月相同,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之间的同比涨幅差额仍然达到12.4个百分点,表明价格从生产端向生活端传导较为缓慢。
而从环比看,2021年12月PPI环比下降1.2%,为2020年6月以来的首次下降,同比上涨10.3%,涨幅较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2021年全年PPI增长8.1%,创2003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
交银金研认为,PPI回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保供稳价力度加大,煤炭价格继续回落;二是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类价格走低,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三是冬季生产淡季,钢材、水泥等需求偏弱,黑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制品等价格有所下降。
今年CPI涨幅预计扩大
2021年12月CPI、PPI涨幅双双下滑,2022年国内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已经明确,未来经济数据和宏观政策将怎么走?
“下一阶段,全球通胀有望回落,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国内随着增长基数的提升,叠加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实施和大宗商品价格见顶回落,预计PPI将继续回落,CPI中枢或有所上升,国内通胀整体保持温和水平,对货币政策掣肘有限。”温彬表示。
多位专家认为,未来CPI有抬升的趋势。此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前期涨价因素明显抬高了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水平,使得中下游和消费端未来一段时期仍将面临上游成本转嫁传导的压力,预计2022年CPI涨幅比2021年有所扩大。预计2022年物价总体温和上涨,PPI涨幅下降,CPI涨幅提高,PPI和CPI分别上涨5.0%和2.5%,两者剪刀差将明显缩小。
交银金研认为,由于未来国际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工业初级产品价格进一步大幅上升的空间逐渐缩小,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弱。受保供稳价力度加大、能源供应充足等因素影响,2022年PPI将逐渐回落,呈前高后低走势。而随着价格涨势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传导,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将带动非食品价格有所上升。因此,2022年CPI将有所上升,全年涨幅可能高于2021年,整体涨幅将较为温和,不存在通胀压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国内结构性通胀不会对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构成实质影响,政策重心仍偏向促内需、稳增长。
“一是消费者物价保持温和。CPI同比与核心CPI同比均处于‘1’时代,从趋势看,我国农产品及居民必需消费品供应充足,物价整体保持稳定;二是内需动能有待加强。目前相对于生产供给端,内需尚未完全恢复,部分需求仍受到抑制,行业复苏不够平衡,外需不确定性较大,国内需要托底政策,需要适度发力推动需求稳步恢复,促进供需均衡发展。”周茂华表示,结构性通胀及疫情非对称影响,以及美联储可能加快收紧政策,国内纾困支持政策需要兼顾短期稳增长与中长期经济发展,政策精准发力,加强政策间协调配合,提升政策效率,将政策潜在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关阅读
-
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显现!2021年CPI同比上...
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2021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 -
名创优品深耕年轻消费者和中国供应链 ...
1月6日,名创优品(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发表题为《兴... -
国内植物蛋白食品科技企业“星期零” ...
1月11日,国内植物蛋白食品科技企业星期零宣布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 -
意甲第21轮保级大战:热那亚在主场以0∶...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意甲第21轮的一场保级大战中,热那亚在主场以0... -
公益类节目《向你致敬》:听老兵讲述战...
音乐致敬榜样公益类节目《向你致敬》上周六晚播出本季的收官之作,... -
开心麻花首档团综《麻花特开心》1月9日...
大型沉浸式角色体验真人秀《麻花特开心》1月9日在优酷首播。作为开... -
建党100周年献礼片《农民院士》于9日在...
建党100周年献礼片《农民院士》已于9日在全国上映,该片真实还原了... -
广东开展健身设施现状调查 优化体育场...
到2025年,广东要实现每万人足球场达到0 9块以上,而作为全国社会... -
艾媒咨询:预计2021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
2005年第一张医药电商牌照的颁布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医药模式的序幕,... -
2021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
2021年已经过去,回顾过去,消费情况的数据也统计出来了。国家统计... -
车险一般买哪几种险?商险脱保有哪些危害
商险脱保的危害非常大,形容脱保期内导致的安全事故车险公司不容易... -
数字人民币冬奥场景已落地场景40.3万个...
央行北京营管部近日在“2022年工作会议”上指出,数字人民币冬奥场... -
推进我国养老金体系建设须做强第三支柱
“2021年,我国养老金政策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城镇职工的基本... -
从增速到提质的破局之道 科技助力保险...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作为七大任... -
1月12日 金融要闻
融信、中梁等房企否认接到央行“一对一”电话通知1月11日消息,据RE... -
众安科技获众安保险投资5亿元 处于实际...
中国网财经1月12日讯近日,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国寿财险拟增资90亿元 注册资本将增至278亿元
中国网财经1月12日讯近日,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新债中签一般能赚多少钱?打新债有资金...
打新股和打新债中签的话都是能够从中获取收益的,所以不少投资者都... -
水利股票值得入手吗?投资水利行业能赚...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行业的所属的股票,而有不少股票是龙头股,而龙头... -
零犀科技因果AI的实战经验:创新为保险...
保险行业正掀起转型的浪潮。人工智能已对保险行业的各个方面产生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