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谁手术做得好,只有手术室护士和麻醉科医生知道” | 医生专栏

2022-03-11 13:40:08    来源:

本文是一个希望做医工交叉、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的医生,在参与Lab to Market之后的感受。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知道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而希望做好一件事时,如何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个问题。

本文从医生视角,分析医生、教授、投资人的不同认知。供读者参考。

01

医生严谨,但缺乏知识整合能力

医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大部分知识都需要死记硬背。

我们需要背诵解剖,记忆各种化验正常值,这些会增加医生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但有时会限制医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医学专业性更强,以至于在医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少接触到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也没有时间精力再去学习这些知识。

这也导致了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不足。

02

工科教授逻辑性强、

善于思考,但缺乏临床实践

相对于医生,我觉得工科教授有着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可能是我们教育模式不同导致的。

工科教授擅长发现某一现象,善于思考。这有助于他们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逻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工科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数学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数学的方法逻辑推算物理学原理,从而解决问题。

同时,工科教授还有着很强的知识整合能力,能综合运用自身领域各方面知识,甚至其他领域知识,这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大学里的工科教授都是“老板”,需要给实验室找项目、找资金、需要养学生,之后养自己团队的其他小老板,这使得他们一定程度上比医生更有经营头脑。

03

投资人更关注经济范畴的问题,

关注市场

在Lab to Market中,有熊老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手术机器人,为什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比骨科手术机器人取得了更大的商业上的成功?

这个问题深深的吸引了我,作为医生,我之前就从来没想到过这个问题。我没想过自己在使用的医疗器械,其背后的公司是不是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甚至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更没从临床实际机器人使用者的角度,仔细分析过这个问题。

在课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一直在脑海里思考这个问题,利用课程中学到的理工科知识和资本市场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医学知识和实际应用体会,理性、综合地分析这个问题,逐渐形成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形成一个逻辑上讲的通的闭环,并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成了文章,发表在了思宇医械公众号上。

深度 | 为何骨科机器人与大外科机器人几乎同时起步,但商业上大外科机器人更成功呢?三甲医院医生亲述感受

回头看整个过程,我觉得我的发现问题、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增强,能形成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专业知识/经济头脑的提升和视野拓展的结果,这些都是我作为学员参加L2M课程得到的收获。

04

在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的各方合作过程中,

我能提供什么呢?

对于医工交叉的科技成果转化来说,单纯的临床知识是不够的。对于研发、投资人、市场等角色,作为一名医生,我能提供的是:临床医生对手术机器人的观察,包括临床应用场景、使用体验、效果分析,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在其中掺入一些骨科临床知识,包括脊柱疾患相关解剖、病理基础、术式简介、疗效观察指标等,帮助大家获得基本的分析判断的能力。

临床医生的视角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能感受的到。

医院内谁手术做得好,只有手术室护士麻醉科医生知道。

创新医疗器械好不好用,临床医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在参与Lab to Market过程中,我客观分析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设计的优缺点,比较不同科室手术机器人的异同,提出临床尚未解决的痛点,启发未来可能存在的发展前景。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参加创业者和投资人补全临床视角,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可以有助于他们更全面的分析当前手术机器人市场,把握未来手术机器人发展方向。

最后借用赵清在L2M课程中的一段话,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CEO,要时常反思我的“遗愿清单和墓志铭”,我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做,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做好(遗愿清单);我目前的工作、产品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贡献,社会会怎样评价我的工作和产品(墓志铭),这样才能不断使我进步。共勉之!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