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23岁,胃疼2周,确诊胃癌”:人生下半场,挥霍不起的是健康

2022-03-21 10:07:31    来源:

作者:Quasimodo

“23岁,胃疼2周,确诊胃癌”

有没有想过,胃癌离我们有多近?

就在之前,一则#23 岁姑娘胃疼2周确诊胃癌#的新闻冲上了热搜。

据了解,23岁的小左平日工作忙碌,经常三餐不定时。

去年11月中旬,小左开始胃疼,胃疼持续了两周,以为只是身体小毛病,忍一忍就过去了。

直到某次餐后,小左出现了呕血症状,她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到医院后,小左被确诊为胃癌进展期,由于病灶很大,需全胃切除,且癌症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高。

图源:人民网微博

这个新闻瞬间牵动了不少网友的神经,也引起了大家对饮食习惯的重新审视。

据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数据报告》,中国已成为成为世界第一胃癌大国,就2018年,约有45.6万中国人确诊胃癌;同年,还有约39万中国人死于胃癌。

但其实我们也有一个有效的预防方式:检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

2021年11月,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确诊的胃癌人数约占全球的一半,其中近一半胃癌和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感染相关。

同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中,首次被列为明确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作为近半年上热搜最多的病症,是时候要谈谈了。

“一人中招,全家感染”

宁波一个16岁的男生王韬,在和家人吃完火锅后,突然呕吐腹泻不止,而且带血。

家里人马上把他送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他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且胃溃疡很严重。

就在这时,王韬的父亲才想起来两年前单位体检时,自己的报告显示有幽门螺杆菌,但因为身体没有太大不适所以并不在意。

于是,医生也让家里的其他人做了测试,结果都显示已感染。

他们全家只能听从医嘱,进入四联治疗,在一段时间内不吃辛辣不饮酒,还要使用公筷公勺。

王韬以为胃疼已经很难受了,没想到四联疗法才是痛苦的开始。

“吃药之前医生提醒我可能会嘴巴里泛苦,可我没想到竟然这么苦。半夜上厕所苦得干呕,一觉睡醒后更是苦得让人焦躁,让人害怕。”

而这样的痛苦,需要持续7-14天。治疗结束后,肠胃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不适感。

经过这一役,他不止一次地向朋友强调:肠胃不适,一定要去看医生。

图源:电影《喜宴》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在胃酸环境里生存又高感染率的细菌,主要通过唾液传播。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超过了58.07%。

宁波市某医院主任医师任辉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共餐制”的就餐习惯,大大增加了患幽门螺杆菌的患病概率。

“成年人感染,主要与喜欢在餐馆吃饭有关。而家里一旦有人感染,家属往往也会受传染。”

另外,解放军总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根据2005到2011五年间的体检数据,30岁到60岁之间的男性占据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高峰,退休后的老人反而不容易感染。

研究者推断,中年男性社交应酬多、聚餐多,是感染的因素之一。

“幽门螺杆菌”和“幽门螺旋杆菌”两者是一样的,准确的叫法是幽门螺杆菌,因为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形状是螺旋状的,所以有些人习惯叫幽门螺旋杆菌

近几年,许多医院的体检项目中都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且不少人存在着严重超标的迹象。

但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感染了它,不一定会发展成胃癌。

幽门杆菌容易引起慢性活动胃炎,但除了少部分人会消化不良、溃疡、患恶性肿瘤,约有70%的患者都没有症状。

除了炎症,它在其他与胃癌相关的病症中,也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小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会沿着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这条路走到终点:胃癌。

明星胡兵曾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治疗幽门螺杆菌的vlog

说到底,幽门螺杆菌只是胃癌的始因之一,还有其他不良的饮食习惯在同步“毁”了我们的胃。

“我只吃亿点点”

梁文道曾说:近三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越来越重口味。

有位网友是这样描述了当代年轻人嗜辣如命的状态:

菊花已经冒血,香锅依旧不停。

哪怕明早腚痛,今夜还要再来。

世界越来越丰富,我们喜欢的口味却越来越贫瘠。

除了口味越来越重外,年轻人对奶茶、炸鸡、烧烤等“热量炸弹”更是毫无抵抗力。

含糖量高、重油重盐重辣,这些食物刺激着味觉,也让我们在片刻中感到舒适解压,但过度的糖和盐可以直接损伤胃粘膜,加速胃病的进展。

甚至高盐分还会和幽门螺杆菌“合谋”,促进胃癌的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人每天摄入盐分不应该超过5g,大概是一个盛满啤酒盖的量

除了饮食因素外,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节奏正在胃病的雷区边缘疯狂试探。

比如,怕迟到就不吃早饭的打工人比比皆是,自己做早餐更成了“千年等一回”的奇观。

到了中午,工作太忙,就随便点个外卖糊弄过去,有些人甚至会拖到下午两三点才吃饭。

下班被叫去开会,晚饭随时就成了宵夜。

人人都喜欢从黑夜找回自己的自由,熬夜成了习惯……

打破生物钟的后果,是对你的消化系统施加压力。

胃痛、胃胀、反酸、嗳气,这些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体验,其实就是你的身体向你发出警告。

前不久,年仅28岁的舞蹈家苏日曼胃癌离世,距离被确诊住院只有短短8个月时间,病情发展如此之快,让人心惊。

在生前,苏尔曼说,之前自己工作特别忙,经常全国各地满天飞,常常忙到忘记吃饭,生活很不规律。

“或许正是因为太忙,长期的饮食不规律才为胃癌埋下了祸根。”

后来躺在病床上的日子,她才终于明白,“没有一个好身体,所有的成就都是虚无。”

一条条年轻生命的逝去,无不是对我们的警告:胃癌,其实离我们不远。

现如今,胃病不仅高发,且逐渐趋于年轻化

日本癌症研究基金会的一项小规模研究证实,40岁以下的胃癌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而且生存率比60-69岁年龄段低。

另外,可能是年轻人对自己的状况并不太上心,没有尽早去医院检查,年轻患者中患Ⅲ期和Ⅳ期的晚期胃癌比例也要高于其他年龄段。

或许你和从前一样,有着一颗吃货的心,但你的胃会残忍地告诉你,它已经不再是吃货的胃了。

“好好吃饭,按时吃饭”

“今天吃什么好?”是个永恒的话题。

孔子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饭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头等大事,毕竟美食和爱不可辜负。

为了让自己做回一只快乐的吃货,给大家总结了4大法则,一起吃出健康!

1.肉奶豆菜果,主食是主角

膳食均衡很重要,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要尽量多样化,当我们吃的食物种类越多,摄取的养分也就越全面。

想要减肥的小伙伴,或许正在尝试戒断主食。

短期来看,体重确实快速降下来,但长期看,会丢失我们的肌肉,并会导致口臭、便秘、脱发、情绪不稳定以及大脑迟钝等问题。

甚至一旦坚持不住,回到从前的饮食习惯,就会马上复胖回去,并且可能比之前更胖。

因此,主食真的是餐桌的必需品。为了减肥,其实可以选择粗杂粮代替部分精致碳水。

精制碳水指的是白米饭、面条、馒头、面包这类精细加工的粮食

2.饮食七分饱,运动不可少

“吃得多,动得少”是不少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但长期下来会造成能量在体内累积,慢慢把自己吃成胖子,容易变成“三高”人群。

因此,每顿只吃七分饱,不要只是当做口号,而是要努力实践起来。

还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车等,在增强心肺功能之余,还能提高骨密度。

3.三餐要按时,更要细嚼慢咽

胃病高发,很大程度上与三餐不按时吃有关。

大家平时尽量按点吃饭,这样消化系统会形成与饮食行为相适应的规律,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和胃肠健康。

4.合理“抗幽”,定时检查

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贩卖起所谓“抗幽”的漱口水、牙膏、药膏等产品。

但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胃里面,因此这些没有确切的作用,基本可以判定为智商税。

真正的“抗幽”更应该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定时更换毛巾牙刷、聚餐多使用公筷公勺、少在外聚餐、餐前洗手以及饭后漱口。

40岁之后进行必要的胃癌筛查(胃镜联合胃蛋白酶等检查)

胃癌作为一种非常隐蔽的癌症,八成以上的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就算有也只是胃胀、消化不良之类的。

正因为这种隐蔽性,我国九成患者的胃癌被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机会。

戒掉“忍一忍就过去了”这样无所谓的态度吧,当胃部长时间出现不舒服的状态,理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不要等我们吃不动了,才想起与家人、与朋友共享美食的快乐。

资料来源:

槽值,《全球胃癌一半在中国,这4种人离胃癌最近》

浪潮工作室,《全球一半胃癌都在中国,秘密藏在饮食习惯里》

作者:我是Quasimodo,人称小Q,寻些人,讲他们的故事。图源:网络,侵删。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