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今日热搜:“医生”直播带货,再被喊停

2022-07-01 09:48:09    来源:


(资料图片)

今年6月6日,国家卫健委、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发布《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

要点中,明确表示将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在医管局公告发出后,抖音紧随其后发布了《关于调整医疗健康类认证创作者商品分享功能的公告》,宣布平台将关闭医疗健康类认证创作者账号的商品分享功能,并禁止医疗健康类认证创作者新开通商品分享功能。
早前,抖音平台上不少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直播带货受到热捧,而后越来越多的医生、护士涉足短视频平台,成为网络红人。
然而,“网红经济”在医疗行业盛行后,在利益驱使下,短视频平台开始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假医生、伪专家横行,虚假科普满天飞。 据带货派了解,自“互联网+医生”模式出现后,不少MCN机构孵化了医学垂直类的创作者,借助医生等特殊职位吸取流量打造IP。带货派在抖音搜索“医生”相关账号,发现多位医疗类头部主播系MCN机构签约账号。 根据《2020年短视频平台医生KOL生态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两大短视频平台上,个人医生类KOL账号共计1643个,其中半数医生KOL有变现行为,15.1%的医生曾在直播中带过货。 对于医生直播带货的行为,不少消费者认为不应该。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医生职业具有天然的信任,认为其拥有专业知识,在其带货健康类相关产品时,大多会不假思索进行购买。

去年8月,据科技新发现报道,一位医生的抖音直播间里,售价不足百元的玻尿酸,一晚上的成交量就能达到200万元;在30天里,这款玻尿酸原液关联了2155个视频、5137场直播,众多医生自媒体都推荐了这款产品,使得销量野蛮生长。

一位抖音上的心血管医生曾经向记者透露:有玻璃酸的厂商向其承诺,直播卖货可以轻松月入70万,相当于他工资的100倍。

实际上,尽管是拥有正规资质的医生,一旦沾染上利益,产品的作用价值与医生的专业性之间就更难平衡了。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一旦产品没有解决消费者的难题,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则会引发消费纠纷,更可能引起社会面的医患矛盾。 更遑论那些打着“医生”“专家”的名号,实际上是江湖郎中的骗子,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是钱财上的损失,更是生命健康的危害。 6月22日,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制订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中(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了“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进一步约束了医药类主播的门槛。 近日,关于医生直播带货又起了新的争论。有消费者称在同样的条件下,医生所带货的产品更具备专业性,且医生在其视频中所教的科普知识、医学常识,帮助患者少走弯路的同时也拉近了医生与观众的距离。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呼声,也成为了支持医生职业进入直播带货行业不容忽视的理由。 从某种角度来说,医生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积累了许多粉丝,借助知识收取费用并无大碍,且医生化身大V直播,边科普便带货的模式本就符合直播行业垂类发展的趋势。 尽管目前法律并未对医生带货有明确规定,但受制于规范中对医生直播带货的管束,目前医生带货仍不被允许。

在未来,随着直播带货行业的成熟,这一争议或许有更大的讨论空间。利与弊的天平或许也会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摇摆向另一个方向。

关键词: 再被喊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