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世界播报:黑龙江集采暴雷,集采之路仍漫漫

2022-08-04 09:36:29    来源:

黑龙江省基础输液集采暴雷事件看似偶然,但陌生的中标企业、极低的限价、极高的价格占比、极低的中标价格及多个流标的药品规格似乎都在为我们发现真相明灯指路。高价是消费者的负担,但罔顾质量的低价是否可取?

sdfsdgs


(资料图片)

近日,黑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然发布《关于对黑龙江省七台河制药厂生产的大容量注射剂产品立即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通知》,通知显示,黑龙江省七台河制药厂生产的250毫升葡萄糖注射液产品在医疗机构临床使用时发现有可见异物。

随后,监管部门立即启动全省药品突发事件四级应急响应,要求该企业停产,并下架已上市大输液产品,全面启动统计、溯源、召回工作,对同类产品生产过程开展隐患排查,全力控制质量风险蔓延。

虽然此次黑龙江省对于中选注射液质量问题的反应很是及时,却也掩盖不了集采中存在的问题。高价是消费者的负担,但罔顾质量的低价是否可取?

1

暴雷并非意外

今年2月,黑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发布《黑龙江省基础输液集中带量采购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宣布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3个基础输液大品种共49个品规进行集中带量采购。采购主体为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公立医疗机构、部队医疗机构。

本次集采拟中选规则相对简单,采取综合评分制,分为价格得分和供应保障及社会责任得分,最高分值分别为70分、20分、10分,拟中选企业综合得分最高为拟中选条件。

从黑龙江此前公布的集采限价来看,大输液品种的价格已经处于低位。例如包材为塑料瓶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0.9%)最高限价仅为0.63元,限价最高的是包材为直立式软袋的葡萄糖注射液100ml(10%),也仅为3.92元。

限价如此之低,价格标的占比如此之高,可以看出,此次集采拟中选规则给企业带来的降价压力不小,从其流标情况便可见一斑。

《公告》显示,有四批不同规格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0.9%)玻璃瓶;250ml(0.9%)玻璃瓶;50ml(0.9%)直立式软袋;500ml(0.9%)玻璃瓶)无拟中选企业;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规格:50ml(葡萄糖12.5g与氯化钠2.25g)玻璃瓶)无拟中选企业;五批不同规格的葡萄糖注射液(100ml(5%)玻璃瓶;250ml(10%)玻璃瓶;250ml(5%)玻璃瓶;500ml(5%)玻璃瓶;50ml(5%)直立式软袋)无拟中选企业。

对此, 北京百思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恒 表示此处的“价格因素”应涵盖价格与质量双重指标。 “价格因素占70%”若是唯价格论,可能就会出现黑龙江“暴雷”这样的质量偏差,将来或许还会出现供应问题。

王恒 进一步解释道, 比价只是其一,但降价不应该是无止限的。 在采购时,内部应有一个价格核算小组,估算出药品的最低价作为底线,不是越低越好;其二,质量标准评判亦有许多可供参考的维度。国家一再鼓励企业高于国家标准生产,如何体现?通过国际认证,良好的飞行检查记录,较低的不良反应率等都是药企药品质量过硬的证明。

如此看来,其实黑龙江此次的“暴雷事件”并非偶然。 除价格因素外,从中选企业上也可以看到些许痕迹。

2

价格低到“为爱发电”

3月29日,黑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网公布中选结果。此次中选企业共有8家,但几乎都是新面孔,包括黑龙江省七台河制药厂、华仁药业(日照)有限公司、广西裕源药业有限公司、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博宇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都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华仁药业、广西裕源药业原本在黑龙江的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含科伦药业等在内的本土大药企的市场份额,几乎被外地小药企蚕食。这完全出乎黑龙江省医保局意料,纠结了2个月之后,集采结果才最终落地执行。

6月27日,黑龙江省开始执行基础输液集采结果,但只短短19天时间,黑龙江省七台河制药厂的输液产品就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此次,“暴雷”的七台河制药厂以1.18元/袋的价格中标规格为250ml(5%)非直立式软袋葡萄糖注射液,相比于1.21元/袋的该品种最高有效申报价(限价)下降2.47%;以1.15元/袋的价格中标250ml(0.9%)非直立式软袋氯化钠注射液,比该品种1.2元/袋的限价下降4.17%。有业内人士笑称:这比矿泉水还便宜。

“ 它给出的限价远远低于我们的纯车间成本,甚至连配送成本都无法覆盖。 ”一位头部药企相关负责人透露, 由于限价太低,科伦、双鹤、石家庄石药、丰原制药厂等头部企业,都放弃了投标。

“ 若完全用‘唯价格论’来运行集采,慢慢地路子难免会走偏。 ” 王恒 解释道,药品的价格构成包括成本、品控、研发与改进、营销网络、售后服务及企业内部运营。若我们单以成本计算药品价格,那么后面几项是无法保障的,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限价低、价格标的占比高、中选企业中有诸多外地小药企、中选价格低,怎么看,这偶然的质量“暴雷”事件中都潜藏着诸多必然因素。

集采规则让人疑惑的,当然不止此次黑龙江基础输液集采。 今年4月26日,广西对基础输液、腹膜透析液等品种的限价和暂停挂网要求也曾引发行业质疑。7月14日,广西发布结果显示,100ml氯化钠注射液软袋的最高限价是每一瓶5.31元,250ml的最高限价仅0.6元/瓶,高于0.6元的所有外省企业均需退出广西市场,仅剩广西省内的2家本土企业。

250ml的氯化钠注射液最高限价0.6元/瓶,难以想象企业如何“为爱发电”。

3

集采应赏罚分明

回顾我国以往的集采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此次中选产品质量问题并非首例。就在黑龙江省集采“暴雷”前,上海市和贵州省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2022年1月,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药品生产监督检查结果通报》,依法暂停圣济堂制药格列美脲片的生产、销售,该产品为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产品。根据贵州省药监局公开发布的信息,圣济堂制药被取消集采中选资格源于飞行检查发现其在厂房维护、设备清洁、稳定性考察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6月29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公告称,第五批国采中选药品——印度太阳公司的比卡鲁胺片部分批次产品“干燥失重”项目不符合进口药品注册标准,被勒令停售、停用和召回。随后,联合采购办公室决定取消其国采中选资格,由其他具备资质的中选企业替补供应。

而此次,距离黑龙江省开始执行集采结果不过短短19天,就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对此, 王恒 表示, 首先要肯定集采,集采挤出药品价格的水分,让老百姓享受到货真价实的药物,但是集采的目的并不是降价的同时降质、降服务。 集采进行到现在,应该要从唯价格是取逐渐转向综合评价,包括质量、服务、社会责任、研发等等。

他接着说道, 与其冒着断供和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对微利产品举起“杀价大刀”,集采的关注重点不如放在诸如刚过专利保护期的非专利药、竞争不激烈的药品、销售行为不合规的产品、网上销售远低于集采价格的药品这样有利润水分的产品上。

当前,第七批集采中标结果刚公布,就已经有相关媒体分析哪些品种能拿到第八批集采入场券了。不论是国家集采还是地方性集采,都接连不断登场,涵盖的品种范围也越来越广。各方集采进行到现在,可谓是将中国药品市场翻了个“底朝天”,药价的水分含量越挤越低,甚至开始触及成本。 诚然,唯低价是取早已不适用于目前的集采,但要向综合评价转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集采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下一步集采应该更科学、更完善、更规范。 ” 王恒 建议道,集采应赏罚分明,对优秀的参与企业应给予更多的市场份额奖励,鼓励企业积极向上;与此同时,也要建立更全面的黑名单,将劣质药品清除出集采之外。

内容来源 | 医药慧(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