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环球要闻:食之有度,吃太饱也会心“痛”,这种习惯要改掉!

2022-09-09 15:27:53    来源:

食物就是个神奇的存在,心情好多吃点庆祝一下,心情不好也多吃点缓解一下,就像快乐源泉,吃完能开心一整天。每天都离不开吃,吃饱才有动力,但是吃要有个度,很多人明明有饱腹感了,还习惯往嘴里多吃几口。长期吃太饱对心脏不好,特别是对心血管患者来说,甚至可能诱发心梗。


(相关资料图)

吃太饱,可能会诱发心梗、心绞痛。心绞痛的诱因除了劳累、寒冷、情绪激动外,过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本来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进食后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量相应减少,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和心脏负担。此外,如果吃了大量高油高脂的食物,血脂水平就会突然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诱发血栓形成,造成心肌梗死。所以,吃还是要有个度的,不要每次都吃得太撑,心脏受不了。

除了上面说的吃太饱会引发心梗、心绞痛外,还会有以下这些问题:

1. 肥胖。长期吃得太饱,人体无法完全消化,多余的物质和热量就会堆积在体内,最后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一系列疾病诱因,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

2. 胃病。吃得太饱就会让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胃得不到休息,胃粘膜也很难有修复的机会。由于胃内长期存在滞留的食物,为了帮助自身消化,胃被迫分泌大量的胃液,而大量的胃液又会破坏原本就无法修复的胃粘膜。时间长了,人体就极易产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3. 肾病。长期吃得太饱,体内废物和有害物质增多,增加肾脏排泄的负担,破坏肾脏的健康,引起肾炎、肾结石等疾病。

4. 肠道疾病。吃得太饱也会让肠道长期滞留废物,造成肠阻塞,导致大便黑色、带血,一旦肠道有问题,就会引起消化吸收障碍,以及一系列相关症状。

5. 伤血管。每日饱餐,摄入的热量过多,会增加胆固醇,影响循环系统,导致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关于吃,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食量:每餐七八分饱,三餐规律,对心血管患者来说,最好能少食多餐。

2. 清淡饮食:尽量少食或避免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乳酪、黄油等。平日做菜尽可能用植物油,少油少糖少盐,多吃低钠富钾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3. 饭后不宜立刻躺着和运动:最好是休息半小时后再进行。

4. 餐后不宜马上沐浴或桑拿:否则会让血液大量流向体表,血管扩张,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加重心脑缺血缺氧,甚至可能诱发猝死。

5. 发现不适要警惕:饱餐后如果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心跳加速等不适,这可能是心脏在报警,须及时去医院就诊,排除心脏问题。

对心血管患者来说,平时可以少食多餐,另外,定时体检也不能少,及时发现异常,一般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脏异常情况,预防危险发生。提前发现心电异常和及时记录到异常心电波段是极其重要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一种便携式的心电设备来做日常的监测,目前市场上的便携式心电手环就有记录心电心率的功能,随时随地、随身佩带,在睡眠中也可以检测到变化。

在心电图里,有一种叫做心室晚电位的心电信号,它能更早的预警心脏病变情况,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1-4周内若出现晚电位,则预示在6-24个月中,发生心源性猝死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

心室晚电位是发生在心电图上QRS波末端并延伸到ST段内的心电活动,其强度远远弱于常规心电信号,常规心电图并不能很好地捕捉,加上常规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筛查阳性率只有50%,而高频心电图却可以达到80-97%,说明高频心电更加敏感有效,适合冠心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一旦被检查出心室晚电位,一定要预防可能会产生的疾病并及时就医,避免悲剧发生。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曼森伯格的PSD滤波技术将应用于高频心电领域,更能准确的识别心室晚电位信号,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信号,降低危险系数,此技术将应用到便携式设备中,对有此需求的人士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