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全球热门:OK镜卷入集采漩涡,消费医疗也逃不掉

2022-10-28 09:48:38    来源:

导语

小小一副OK镜,背后是一个千亿市场。


【资料图】

文丨肖伞伞

编辑丨刘 聪

10月27日,眼科板块表演了一场集体跳水:欧普康视20%跌停,爱尔眼科、爱博医疗陪跌超10%,何氏眼科、光正眼科均有不同程度跌幅……

曾被美誉为“金眼”的赛道为何突然不香了?10月26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赫然在列。

名字可能有点拗口,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OK镜,是一种通过与眼球直接接触,改变角膜形态来矫治屈光不正的医疗器械,在儿童近视防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集采的产品适用于眼睛延缓近视和散光度数增长,近视控制范围至少为0至600度之间,散光控制范围至少为-75至-350度之间。仅限于夜戴型。

由于具有消费属性,且以自费为主,OK镜曾被投资者视为“集采避风港”,如今其也卷入集采漩涡,市场情绪恐惧蔓延。

01

消费医疗不再是安全区

小小一副OK镜,背后是一个千亿市场。

东兴证券曾在2020年指出,2019年我国角膜塑形镜产值约为87.1亿元。全国范围内5——19岁学龄段的近视患者数量达到1.4亿人,按2030年规划要求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率分别控制在38%、60%、70%以下,假设OK镜渗透率在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16.5%、13.5%,合计使用人数为1702万人,假设单副OK镜费用与后期维护费用为1万元,OK镜市场空间有望达到约1702亿元。

真正让OK镜走入众多家长视野的还是官方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都将角膜塑形镜列为近视防控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为目前市场上非手术近视矫正器械之一,OK镜的市场想象力与官方背书足以让企业携重金闯入。

目前在国内共有11款OK镜产品上市,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爱博医疗、欧普康视和昊海生科,还有一家未上市的国产公司天津视达佳。其余7款来自美国欧几里德、C&E、Paragon、日本Alpha、韩国Lucid、荷兰Procornea等公司。

2005年,欧普康视的梦戴维获批上市,成为首款获批的国产OK镜产品。此后多年,OK镜几乎撑起了欧普康视营收的半壁江山。2022年的半年报显示,欧普康视实现收入6.84亿元,硬性角膜接触镜收入就达到了3.46亿元,业务销售毛利率高达89.30%。

爱博医疗也不遑多让,今年上半年收入2.73亿元,其中角膜塑形镜收入为7593万元,毛利率达到83.95%。

高景气度也让各家企业尝足了甜头,如今一朝集采,市场难免着急。不过各大企业也紧急回应,送来“安心丸”。

欧普康视回复投资者问答时表示,公立医院医保集采后,可能出现产品价格降低,但各项服务单独收取的情况,总费用变化幅度有待观察。而非公立眼科和视光服务机构则可能走高端产品加优质服务的差异化经营路线,形成补充和完善。

“从创新药、种植体的情况看,优质优价、差别定价,相关部门已经不是唯低价是取,保护创新蕴藏后劲的意图越来越清晰。” 爱尔眼科的回应颇有代表性,其指出OK镜不是太阳镜,验配高度个性化,产品和相应的医疗服务多元化,包含了初检、试戴、调整、定制、每月复查、镜片维护以及万一出现并发症后的及时诊治处理,在集采和竞争中收费模式必然会趋于更合理,目前是打包收费,以后会不会分开定价?都不清楚,但无论如何,肯定让医患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合理维护,因为只有合理的模式才能可持续。

其他省份是否继续跟进OK镜集采,当下尚未可知。不过显而易见的,消费医疗再也不是“医保安全区”。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