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保险 >

世界最资讯丨以运动医学新材料为爆破点,运医之星突围运动医学上游“卡脖子”难题

2022-11-18 09:51:59    来源:商业新知

运动医学风起云涌,众多竞技者纷纷入局。然而在火热的运动医学纵深处、运动医学的上游,还隐藏着一条隐秘的黄金赛道——运动医学新材料。

运动医学市场持续扩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游原材料遭“卡脖子”

随着国内运动人群增长及老龄化加重,运动医学学科相关的创伤性和退行性疾病治疗需求快速增长,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云湖咨询《国内运动医学市场方兴未艾本土企业加速国产替代》报告数据,2021年全球运动医学市场规模预计在70亿美金左右,整体市场稳健增长,相比起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4.8%。而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虽然发展较晚,规模小,但市场增速迅猛。2021年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约为40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超过23%。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原料的市场需求也随之相应快速扩容。

由于行业技术壁垒高、材料革新难度大、专利技术封锁,以及难以保证稳定性、安全性等问题,国内虽涌现出一批创新企业,但尚未出现成熟的企业。并且部分企业是跟随国外器械厂商的研发方向研发,故而在技术积累、创新性方面较为欠缺,也导致了国产运动医学的核心关键材料仍以进口为主,市场主要仍旧被VICTREX、Arthrex、Smith&Nephew、Dupey Mitek等外企垄断。

疫情的持续爆发使运动医学上游原材料受限于国外这一短板更加凸显,国际市场居高不下的原材料和成品价格都给国内生产企业打响了发令枪。而作为集采“免疫区”的运动医学也加速上游原料国产替代。

多方共振下,运动医学上游原料企业乘势而起。 运医之星(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后称“运医之星”) 便是其中之一。

以原材料为抓手布局手术植入物、有源器械、辅助工具,提供运动医学整体解决方案

运医之星成立于2019年,位于上海松江G60科创云廊漕河泾开发区。公司致力于领先运动医学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成立之初,便将“创新”视为企业的立身之本。较之单纯聚焦在上中下游某一环节的企业而言,运医之星将上游和中游紧密融合,从源头进行创新。

在产品管线上 形成以 “外科植入物 + 有源器械 + 辅助工具” 的完整布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医患搭建涵盖运动医学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平台,为创新科研项目的转换提供快速通道。

与此同时,运医之星还在积极推进原材料的改性研究,公司以锚钉常用的聚醚醚酮、聚乳酸类植入高分子材料为突破口,推动实现运动医学植入材料的国产化。运医之星创始人林海永表示,上述材料在国内外医学领域的应用成熟,市场接受度高、需求量大,应用广泛且成熟,能快速帮助运医之星打开市场,蓄积技术资金进入自主造血的良性发展。

另外,由运医之星开发的可用于骨钉、锚钉的 非聚乳酸类可吸收材料为全球首创 。新材料预计2024年完成产品转化,并开展临床试验,2026年获批并投入市场。

打造六边形战士团队,

贯通研产销一体化产业链

商业化是企业实现自主造血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运医之星核心市场销售团队均是在医疗器械领域拥有超过十年经验的资深销售人士组成。自此,运医之星彻底打通 研发-生产-注册-上市-销售全链的能力 ,不仅可以将产学研成果深度融合、落地还能进行商业化并最终推向市场。

目前,公司已获证的产品已全面开始布局销售渠道, 预计2023年底完成常规运动医学产品的取证工作后全面铺开市场。2024年将全面铺开市场实现自我造血。 成熟管线产品的盈利将助推新型非聚乳酸类原材料的研发与商业化,运医之星也将凭借前沿的技术材料卡位上游成为头雁企业。

运医之星研发进展迅速,产品矩阵丰富,与人才队伍与创新理念密不可分。

在队伍建设方面,深耕医疗器械领域数十年的林海永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基于长久以来的行业经验和团队的积累,运医之星锻炼出一支肯打硬仗的生产后勤军、能打胜仗的研发先锋队。“我们团队的核心能力是‘SINOAR X’力量。这是一种永远不止步于人有我有,而是要成为六边形战士,在国内乃至世界市场中立足的信念。”运医之星创始人林海永称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X-Man”。

关键词: 运动医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