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调查 >

还有几道“坎”?非车险崛起路上 风口真的来了吗?

2019-01-23 13:58:02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0

财险行业正在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作为财险第一大险种的车险业务,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仍显挣扎。在监管推进商车费改及“报行合一”、新车销量负增长的背景之下,车险保费增速在未来或将继续承压。但将镜头对准财险业的另一面则会发现,无论从保费增速还是盈利状况来看,非车险都在释放着巨大潜力,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把非车险业务作为新的发展着力点。那么,果真如业界所云,财险行业将迎来非车险业务的崛起了吗?

风口真的来了吗?

如果从数据来看,非车险业务确实正在呈现崛起之势。2018年上半年,车险业务保费增速继续走低,仅为5.55%,而非车险则以32.65%的增速拉动财险业务整体保费增速小幅提升。以中国平安(601318,诊股)为例,2018年1月至12月,中国平安非车险业务累计保费增速为44.39%,全年基本维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从保费占比来看,与车险保费占比下滑相反的是,截至2018年6月,非车险保费在财险保费中的占比已上升至37%。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非车险业务受到如此青睐,离不开车险的被动“助攻”。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减少6.0%,为逾20年来首次年度下跌。新车销量拐点来临,再加上商车费改深入推进,车险保费未来增速预期并不乐观。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在车险市场拼得“头破血流”又承受亏损之苦的保险公司便把目光移向了非车险业务领域。

与此同时,非车险业务的发展环境也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一方面,投保意识的提升,使得非车险特别是其中的责任险日益成为各行各业及社会大众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也为非车险业务发展提供了动力。例如,国家税务总局此前发布的《关于责任保险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公告》就明确企业参加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等责任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仍显漫长。非车险地位日益提升的趋势无需置疑,但现在说非车险业务迎来起飞的风口恐怕还为时过早。一方面,非车险业务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例如,受到近期外部经济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非车险业务中的货物运输保险业务就易受到波及。另一方面,虽然目前非车险业务的发展环境已得到优化,但仍有许多限制因素。有专家对记者表示,外部环境因素对于非车险发展有很大影响,例如责任险的发展就需要一个更加成熟的法制环境。

打铁能否自身硬?

近日,银保监会向长安责任险下发监管函,该监管函显示,长安责任险因其2018年第3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而被采取多项监管措施。

记者查询长安责任险2018年第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现,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去年第2季度尚且分别为76.1%和152.3%,但在去年第3季度,两项指标却均降至-41.5%。造成长安责任险偿付能力大“变脸”的原因正是其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触雷”。近年来,非车险中的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业务发展速度较快,但此次长安责任险“踩雷”,再联想浙商财险此前卷入的“侨兴债”事件,保险公司推进非车险业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能力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非车险业务的风险状况同车险业务的风险状况迥异,而且保险公司开展非车险所应对的风险往往更大。曾有业内人士打趣说,在车险业务上冒险栽了跟头,可能只是带来一段时间的亏损,而如果在非车险业务上触了雷,那可能会赔个一干二净。因此,在保险公司看到非车险业务机遇的同时,更需要清醒地扪心自问,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能否跟得上?

太平洋(601099,诊股)产险董事长顾越此前表示,财产险行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特别是经营方向从车险转向非车险的环境变化背景下,风险管理是考验财产险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核心。从财险公司的角度来讲,最大的难题并不在销售端,而是来自于后端的风险转移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部分非车险业务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比如信用保证风险业务,随着信用风险增加,违约率上升,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证保险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保险公司在开展非车险业务时,不能只看重保费增长,而去做一些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匹配的业务。如果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保险公司需要审慎地开展非车险业务。”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因为想摆脱竞争惨烈的车险市场而把目光投向非车险业务的时候,更应当加以注意的是,如何使非车险领域的发展避免重蹈车险业务的“覆辙”。

车险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马太效应显著。平安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2017年,车险行业中“老三家”的承保利润为138亿元,而除“老三家”外其余公司车险承保利润总亏损额达64亿元。同时车险行业集中度持续保持了较高水平,中小公司在保费增速、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等指标方面均缺乏竞争力。如果说正是这种情况造成中小险企急于“逃离”车险红海的话,那么值得注意的是,财险“老三家”或“老八家”在非车险业务上攫取市场份额的动作也在加快,留给中小险企的“蛋糕”或许有限。中小险企要想在非车险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在战略方向上找到精准的突破口。

此外,也需要注意避免重复车险市场上的竞争失序,例如在去年保费增长较快的农险领域。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39.83亿元,同比增长19.30%。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正有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发力农险业务。但此前也有专家提示,农险领域有其特殊性,需要比较独特的经营技术,也容纳不了太多的经营主体。若不加以限制,很容易造成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大幅上涨,从而重蹈车险的覆辙。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非车险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便不能够再重现此前车险市场出现的恶性竞争,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应该重视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朱俊生也对记者表示:“发展非车险业务对于中小险企来说是一个机会,但在挖掘这个机遇的同时,要注意非车险业务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中小保险公司如何提高专业经营水平非常关键。”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