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调查 >

坚持回归本源人身险市场转型进行时

2019-02-27 13:38:52    来源:金融时报|0

自2017年原保监会“134号”文发布后,人身险市场就进入了回归保障本源的转型期,寿险公司从规模效益逐步转向以价值引导为主的发展之路。近日,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以及中国太平公布了今年1月保费数据,正式交上了“开门红”首月的“答卷”。1月份,6家上市险企共实现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33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4%、2.9%、7.6%、6.9%、3.6%以及9.6%。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增长率遥遥领先,一方面,得益于2018年同期较低的保费基数;另一方面,得益于“开门红”产品所设定的预期利率较高,有效推动了保费规模大幅上升。中国平安受新单增速下滑的拖累,同比增速未达预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开数据中,该公司业务结构调整成果显著,原保费收入中74.5%来自续期保费,同比增长18.6个百分点。太保、新华等险企在“开门红”阶段主动降低高利率产品销售力度,以此弱化“开门红”效应与考核,同时寻求产品转型,尽管保费同比增幅暂时缩窄,但未来转型成果或将陆续体现。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多家险企有意淡化“开门红”效应,更加追求全年价值均衡增长。

近两年,人身险市场一直处于转型阵痛中,市场主体从渠道结构、保费结构、代理人结构、业务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着调整。近日,中国人寿公开了近年来转型成效和未来发展战略与展望,其中提到,该公司将着力推动实现的三大转型。一是从销售主导向销售与服务并重转型;二是从人力驱动向人力与科技双轮驱动转型;三是从规模取向向价值与规模有机统一转型。

事实上,寿险销售完全依靠“人海战术”的时代已难以为继,单纯依靠扩招代理人拉动保费提升不再可行。因此,寿险公司开始追求“提质、扩量”,提升员工准入门槛、加大培训力度,在提升员工质素方面下足“血本”,而这一培训成效也在逐步显现。同时,多家寿险公司正在进行较为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方向培育新型销售队伍。但是,想要真正为客户解决“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仍需要多方努力。从监管层面来说,近几年,对于销售误导等行为绝不姑息,抓到就是重罚,足以体现监管层试图纠错、想要重塑保险业形象的决心;从险企自身而言,除加强培训、提高员工质素外,优化代理人考核制度,为代理人解决后顾之忧是提升有效人力、解决行业顽疾的另一条道路。

除了人力资源备受重视外,科技浪潮也席卷保险业,引入科技无疑成为保险市场转型发展的新突破口。近日,中再寿险发布的《2018寿险业健康险保险科技应用发展年报》显示,当前人身险公司运用区块链技术、自动化承包、自动化理赔、个性健康管理服务等高新技术,正在构建完整保险生态链,加强企业服务能力,提升客户体验感。同时,综合多家寿险公司2018年度理赔报告来看,大部分都在利用科技解决自身问题。例如,依靠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智能定损、快速处理,解决被人诟病的理赔难问题,真正实现短至1秒的理赔速度,大大提升客户满意度;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差异化定价与精准营销,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利用移动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寿险公司实现多渠道销售和服务的整合,帮助中后台部门提升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科技为保险业带来的加成效果难以估计,只要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科技之于保险业有无限可能,也许会为保险业的发展掀起一波高潮。

客观来看,以上两方面的转变均基于坚持以价值为导向的转型理念,而不再是盲目追求“量”。在保险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业界对于寿险在社会经济与民生体系中的定位与功能出现过不同的认识。监管机构及时进行正本清源,明确了保险业的保障职能,强调“保险姓保”,回归保险本源,加大社会风险保障力度成为保险业转型的出发点。从优化渠道结构、保费结构、业务结构、调整代理人占比等方面进行调整,群益证券研报显示,通过改善以上多方面结构,今年可以看到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率继续提高。

日前,麦肯锡发布了《中国寿险市场下一个五年的增长引擎:产品保障升级与创新》报告,对于我国寿险市场,麦肯锡十分看好。报告显示,我国寿险市场仍在高速增长期,严监管导致保障性产品成为主流,新科技应用,人性化服务等因素均为我国寿险市场带来重要机会。下一步,坚持价值导向进行转型,将数字化转化成为生产力,更加注重客户服务体验,将保障产品、服务与科技应用结合起来,将为保险业今后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