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调查 >

政协委员谈保险 税优健康保险如何提高吸引力

2019-03-06 15:28:34    来源:金融时报|0

今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进行到第四天。在短短四天里,委员们是如何谈保险的呢?

税优健康保险如何提高吸引力

最热无疑是税优健康保险。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均表示,税优健康保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对我国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并对税优健康保险下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税优健康保险自2016年开展试点到2017年在全国推广,到2018年年底,保险行业共24家保险机构开展该业务,行业累计承保仅31.9万件,累计实收保费仅9.4亿元。保险机构中仅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人寿在进行大规模地业务推广,这项国家力推的税优政策业务发展远低于预期。

对于当前“叫好不叫座”的现状,综合两位委员的提案,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个人所得税优惠额度有限,对纳税人群吸引力不足。税优健康保险政策主要是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险,提供最高2400元/年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相当于个税征收点最多可提高200元/月。这一额度在总收入中占比较低,对纳税人群的吸引力有限。

“尤其是随着个税改革深入推进,个税征收点提高,税优政策覆盖的人群将进一步缩减,税收优惠的吸引力也将面临进一步下降的挑战。”王滨表示。

二是业务流程复杂,影响消费体验。当前,纳税群体投保税优健康保险时,需本人提供由当地税务机关或供职单位开具的相关纳税证明材料,承保后需由扣缴义务人协助办理个人所得税税前抵扣手续。即便与其他商业健康保险相比,税优健康保险的业务流程都更为繁琐。

三是重视投保人权益,但对保险机构激励措施还有待提升。税优健康保险要求保险机构遵循保本微利原则、不得因既往病史拒保、保证续保、无等待期、不得设置免赔额、简单赔付率不得低于80%、不得对个人账户收取管理费用等。这些规定虽然更好地保护了投保人权益,但对保险机构而言,风险大、成本高、利润低,不得不谨慎展业。

另外,王滨认为,税优健康保险产品较为单一,吸引力不足,难以满足投保人多元化的需求。税优健康保险采取万能险方式,包括医疗保险和个人账户两项责任。投保人在产品形态方面缺乏自主选择权,且产品主要是医疗费用保险,单一的产品结构难以满足投保人多元化的保险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两位委员一致认为,首先,要从政策层面提高税优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额度,探索建立税优额度的动态调节机制,定期调整税优健康保险税前抵扣额度,或将购买税优健康保险的支出一次性进行税前抵扣,提高税收优惠额度对纳税人群的吸引力。

其次,在产品供给方面,应完善税优健康保险的产品种类,逐步将给付型、津贴型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纳入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探索将护理险、健康管理等相关业务纳入税优健康保险产品范围。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投保人在退休前使用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以提高投保人的参保积极性,鼓励中青年群体投保。

另外,在投保流程方面,应尽快打通税务与保险系统的对接,将购买税优健康保险的支出列入个人所得税专项费用扣除项目。比如,参照“个人所得税APP”中针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申报流程,投保人可自行在手机上完成税优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抵扣流程。

长期护理保险如何充分发挥效应

对保险感兴趣的,不仅仅有“圈内人”,也有“圈外人”。对于养老问题尤为关注的三胞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袁亚非的提案就关于长期护理险。他在提案中指出,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虽鼓励发展社区居家护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巨大的需求,供给仍然不足,建议进一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与居家养老结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且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约4000万人。

袁亚非认为,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居家养老是首选的养老方式,老人及其家庭对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旺盛。从2016年开始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虽重视居家护理的地位,试点至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运营中,居家护理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老人旺盛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对此,袁亚非建议,加强民政部门与医保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一方面,对居家养老、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进行明确分类、建立标准,尽量避免重合并做好衔接;另一方面,对服务对象进行再评估,同时符合居家养老与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条件的老人,可同时享受这两类服务,以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护”。

另外,针对当前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主要以社保为主的情况,袁亚非建议,要引导市场资源,通过适时出台商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商业保险更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开发和推动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及服务形态创新。

我国保险业如何更好服务进博会

3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成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委会的通知,这意味着第二届进博会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据报道,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解冬今年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让国内保险业更好地服务进博会。

在首届进博会上,国内保险行业积极参与服务,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作为唯一财产保险支持企业,提供了总保额达350亿元的8张保单;中国人寿保险作为独家人身保险支持企业,提供了总保额达1500亿元的人身意外保险保障。

解冬表示,通过首届进博会的经验,他发现我国保险业在服务进博会和国外参展企业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服务国外参展企业机会较少。其次,较难参与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再次,保险需求缺乏统一汇总渠道。

针对上述问题,解冬建议,利用进博会平台宣传推介国内保险业。在每年进博会筹备策划、招商招展、推广等阶段,通过招展手册、报名通道、洽谈活动、网站推介等形式,嵌入我国保险业务,推介我国保险公司和保险服务,让保险公司主动、及时地与国外参展企业对接,加强我国保险服务的输出能力。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