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调查 >

惠民保为普惠保险发展探路 切实提高人民医疗保障水平

2021-04-28 13:23:20    来源:

从2020年开始,惠及全国各地人民的惠民保迎来一波热潮。没有健康告知,没有年龄限制,每年保费几十块钱,最高报销数百万的治疗费用。真是造福于民。为什么这么好?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政府配合更有实力的保险公司为大家寻求一份福利保险。惠民保险是一种政策性保险,它的存在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理解保障不足的穷人,弥补医疗保险的不足。如今,惠民保险已经燎原,在各大城市都有兴起。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如果家里有人患了癌症等严重疾病,首先压垮人的无疑是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政府希望保险公司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开发相应的产品。这就产生了惠民保险。

2020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惠民保,在2021年并未偃旗息鼓。

近日,上海市医保局宣布,上海版惠民保——“沪惠保”即将上线。据介绍,沪惠保由上海医保局指导,上海银保监局监督,太平洋人寿为首席承保公司,中国人寿、平安养老、泰康养老、太平养老、新华人寿、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建信人寿联合承保。另外,青岛版惠民保——“琴岛e保”也将于5月上旬发布。

惠民保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从今年以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惠民保市场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近日,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善诊海唯发布的《惠民保前世、今生、未来——“惠民保”2020总结与2021展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显示,在2020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全国已上市10余款惠民保产品。

与2020年相比,2021年惠民保市场将如何发展?《研究报告》做出如下判断。

一是增长趋势仍为“横向铺开”。当前,惠民保产品覆盖23省82地区179地市,呈现出一二线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的趋势。《研究报告》认为,2021年将继续延续这一趋势,覆盖范围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二是惠民保产品形态趋于一般健康险产品。随着惠民保市场发展,部分城市及省份出现多款惠民保产品,或是一款惠民保产品有多个可选择类型,而这部分产品则呈现出一定的价格梯度和保障责任差异,产品责任已不再局限于惠民保的基本形态。《研究报告》预测,惠民保产品将逐渐成为保险公司触达客户、实现多元化保费收入的方式。

三是特定普惠健康险增加。惠民保发展至今已经出现“惠民重疾”“惠民特药”等细分产品,对于特定需求的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障。

比如,在最早探索惠民保的深圳,今年又率先推出了惠民版重疾险产品。这款深圳专属的惠民版重疾险产品,按照重疾新定义开发,在保障28种常见重大疾病的同时,保费仍然走普惠路线。以一名深圳男性为例,如果投保10万元保额,30岁购买1年期、5年期、10年期产品保费分别为65.5元、540.5元、1317.3元;50岁购买1年期、5年期、10年期产品保费分别512.3元、4206.5元、9312.1元。

保障能否持续受消费者关注

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从东部城市到西部城市,随着惠民保全面铺开,市场各方也站在各自的角度透露出不同的担心。

一是担心消费者是否是明明白白消费?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迎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管理”分论坛上表示,惠民保能解决医疗费用支付中“金字塔尖”部分,但如果消费者预期和实际理赔出现很大落差,势必会造成消费者的不满。要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就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一开始就要透明地把惠民保的保障内容,清清楚楚地告诉消费者。同时,惠民保是一年期产品,但很多人预期每年都可以续保。消费者一定要认识到它是1年期产品,第二年、第三年不保证续保,要明明白白消费。”商敬国如是说。

二是担心消费者保障是否可持续?

江西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原处长蔡海清近日撰文称,惠民保毕竟只是一款短期健康医疗险,产品推广之初,受低保费、高保额的宣传鼓动,许多市民会满腔热忱地为自己、为家人购买。但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用户享受不到或者享受的只是不高的待遇保障,续保率就会大大下降。接下来的结果,只可能是健康体陆续离开,留下来的都是一些高风险、高赔额的非健康体,导致赔付率越来越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正常的运营将难以为继。

对于这一问题,海通证券孙婷认为,保险公司发力布局惠民保,并非看重其营利性,其主要目的,一方面,通过微利业务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变相实现低成本获取新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与当地政府以及医保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当地资源。因此,预计惠民保长期仍将保持承保亏损的状态,但各险企或将采取多重手段控制承保风险。此外,惠民保作为1年期产品,保险公司可以针对实际赔付情况、综合市场对于价格调整的舆情风险,将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盈亏范围之内,保证惠民保的可持续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60家财险公司、人身险公司、专业养老险公司、专业健康险公司参与到各地的惠民保项目中。

为普惠保险发展探路

惠民保作为普惠保险在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探索,能够填补“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门槛、高保障”的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空白,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保险保障,对于切实提高人民医疗保障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宁波“甬惠保”近日公布的理赔情况显示,单笔最高赔付金额再创新高。71岁的蔡奶奶于2020年8月参保,保费59元,2020年9月1日保障生效。蔡奶奶因头晕不适入院治疗,住院期间诊断为左大脑中动脉瘤,共计花费11.3万元,医保统筹报销3.8万元,个人负担医疗费7.5万元,医保内自付6.5万元,出院后于2021年3月15日递交理赔资料。“甬惠保”在三天内就完成理赔流程,减去两万元免赔额后,蔡奶奶共收到报销金额4.5万元。

“惠民保的发展模式是普惠保险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普惠保险发展探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表示。

普惠保险的重要价值在于更普惠的价格和更广泛的覆盖面,普惠健康保险应着力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惠民保产品自2015年起开始在深圳试点至今,呈现出由一二线城市试点,并逐步下沉至其他城市的特点。同时,借助互联网等渠道更广泛、便捷地触达用户,扩大覆盖人群。

基于此,《研究报告》提出,普惠保险应着力于开拓下沉市场,提高人群覆盖面,切实降低居民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居民医疗水平。

《研究报告》还提出,普惠保险发展应依托保险科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产品设计、营销、理赔等各个环节,加强医疗监管,帮助保险公司降本增效,识别保险欺诈,有效控制风险,从而保证普惠保险可持续发展。

在健康管理方面,《研究报告》建议,普惠保险应联合相关公司发挥医药服务及健康管理的作用,拓展重大疾病、慢性病等相关的增值服务,实现保险保障、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的多维度发展,全面解决居民健康管理与看病就医难题。与此同时,注重参保群体风险控制,由事后治疗向事前预防转变,实现重大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发病率,从而实现事前健康管理。

“搭建惠民医保方案,分层次解决医疗民生问题,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进程中重要且必要的探索,符合国家关于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要求。但建立协同联动管理机制,进行统一监督指导将面临重重困难。惠民保要真正实现全国统筹,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许闲表示。

其实在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可以接受,职业和年龄的情况下,建议买百万的医保;惠民保险只能作为次佳选择。惠民更多的是经济条件、健康条件等无法全面保障的人的选择。我们常说越穷越需要买保险。但现实是越穷越不愿意买保险。因为大病,我们看了太多卖铁的新闻。我们在想,政府也在想,能有什么改变?于是,惠民保险出现了。惠民保险的存在不是普通中产家庭的福利,而是社会和政府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关键词: 惠民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