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调查 >

头部险企加速布局养老产业 满足客户“养老健康+养老储蓄”需求

2021-09-09 17:29:07    来源:

目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日俱增。近两年,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压力的影响,人们对健康保护的态度普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一直在不断变化,因此,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变革,产品快速升级,产品升级迭代,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产品升级。但是,保险行业的产品升级不仅仅发生在保险公司内部,保险公司也会不断模仿对方的产品,不断完善和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不断的产品升级最终将使保险市场实现充分竞争,从品牌和渠道向价格和服务的转变。

“想买重疾险,有什么好的产品推荐吗?”最近一段时间,保险从业人员王先生总是收到朋友类似的询问。然而,由于今年市场上的重疾险产品状况变化较大,他一时难以给出确切的答案。

这是今年以来保险产品升级迭代的一个缩影。监管政策齐发之下,重疾险、健康险、养老险等险种迎来重大变革,监管部门从乱象整治到规则调整一气呵成,保险公司从被迫应对到主动求变,保险行业正合力推动保险产品供给侧改革向保障型进发。

大小公司重疾险策略“倒挂”

与前几年贯穿保险公司全年主阵地不同,时至9月,今年市场上的重疾险产品依然不多。这一变化的背后,是监管政策调整带来的产品切换,对保险公司的产品策略进行的一次重塑。

今年2月1日起,重疾险新规开始实施,几千款旧重疾险产品全部停售,保险公司需根据新规要求重新开发产品。由于重疾险新规对保险责任进行了大扩容,同时新版重疾表对各年龄段重疾发生率进行了调整,多方面影响下,不同保险公司新产品开发策略出现分歧,大小公司呈现倒挂态势。

近年来,重疾险市场频打价格战。申万宏源非银金融分析师葛玉翔分析认为,2016年以后,中小险企的产品设计更符合互联网渠道销售的特征,如将身故责任作为可选方案,产品费率下降约30%;2018年以后,在银保渠道保费贡献能力出现下降的背景下,中小险企通过增加保障范围提升产品竞争力;2019年以后,互联网平台与中小险企合作开发“爆款”重疾险产品。

也就是说,近年来,重疾险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体现为:中小险企通过降低价格、拓宽保障范围、提高赔付力度等方式提升产品性价比;大型险企虽然亦紧跟类似产品形态上的创新,但定价上相对坚挺。然而,重疾险新规让这一竞争趋势出现倒挂——原本打到“地板价”的中小险企难以承受新规带来的保险责任扩大,开始提价;而原本利润空间相对较高的大型险企开始降价,促进销售。

葛玉翔介绍说,2月以来,上市寿险公司新产品陆续上架,价格小幅下降;中小险企却因偿付能力、再保压力和股东利润考核影响,新产品整体出现小幅涨价。以30岁男性、20年期缴产品为例进行测算,头部险企与中小险企的主力重疾险产品价差将由约23%收窄至14.5%。

除了价格策略不同,大小险企在产品创新上亦体现出差异性。中小险企主要通过加入医疗责任或增加特定阶段赔付来提升产品吸引力,如复星联合健康推出的“康乐一生2021版”首次创新增加了医疗津贴保险金。而头部大型险企在产品设计上则增加了健康管理服务,如太平人寿近日首次将健康管理服务写入“太平福禄娃终身重大疾病保险”条款中。

规范与创新的全新阶段

去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时明确指出,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包括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覆盖群众生命周期、满足不同收入群体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作为丰富社会民生领域金融产品供给的重要手段之一,健康险市场随后迎来了规范与创新的全新发展阶段。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网红”产品频出,以百万医疗险为主的短期健康险近年来发展迅速,暴露出的问题亦不少。如,部分产品缺乏定价基础,保额虚高;部分公司销售行为不规范,短险长卖,随意停售;部分产品通过“承诺续保”等条款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等。

市场乱象之下,消费者投诉频发。为整顿市场乱象,今年银保监会连追两文,直指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中的多种问题,要求保险公司规范短期健康险定价、健康告知、续保条款及销售方式等各个环节。受此影响,一些保险公司陆续停售问题产品,据统计,已有超过100家险企停售了近2000款短期健康险产品。

与此同时,一类城市定制型补充医疗险产品“惠民保”填补了市场缺口。复旦大学保险创新与投资研究中心发布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共推出140款惠民保产品,已覆盖26个省份。

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恶意压价竞争、夸大宣传等行为,6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全面规范惠民保业务。“现在保险公司不能再自主发布惠民保了,必须经过监管备案批准,产品定价也需基于基本医保等数据,模式上也最好与当地医保部门合作。”一位惠民保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可能不会再看到“一个城市多个惠民保产品”等混乱的局面。

长期以来,医疗保障领域最大的空白在于长期医疗险,由于医疗费用难以管控,保险公司很少推出长期医疗险。为了帮助老百姓应对医疗费用上涨压力,去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长期医疗险费率调整细则,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长期医疗险。

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数年期间保证续保的长期医疗险。海通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婷判断,30年、40年乃至终身等更长期的保障还存在缺口,市场还在等待新的保险产品出现,长期医疗险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齐探养老险发展路径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养老险迎来历史重大发展机遇。银保监会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专业化的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探索养老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决定自6月1日起由6家人身险公司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已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太平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除了推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头部险企还在加速布局养老产业。近期,多家险企释放出深入布局养老产业的信号,以满足客户“养老健康+养老储蓄”需求。如中国平安采用轻重结合模式,提出高端客户养老计划与大众客户居家养老方案;中国太保则采用重资产模式,推出养老投资第二个100亿计划。

新华保险副总裁于志刚表示,相较于其他机构,保险公司经营养老业务有三个比较优势:一是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有保证利率;二是寿险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定价技术、风险管理技术;三是寿险公司的长期资产管理能力。

回顾整个保险市场,保险产品一直升级迭代。只是成熟市场的产品升级更多是在保险、承保、理赔、配套服务等环节。国内产品升级更侧重于产品价格和覆盖范围。当然,大多数升级对消费者都是有利的。此外,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产品升级节奏。大公司受限于原有的产品体系和渠道,难以快速翻身。小公司利用自身的灵活性快速升级产品,在某一地区或产品方向形成领先优势。最后,作为普通消费者,无论产品如何升级,只要按需购买,合理使用,利用好保险的杠杆效应,都可以通过小投入获得很大的保障。

关键词: 头部险企 养老产业 养老健康 养老储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