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调查 >

个别城市“惠民保”业务赔付率较高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21-11-01 11:58:19    来源:

“当前,保险在普惠金融中的认知度还不够高,与其他普惠金融的匹配度以及合作意愿需要进一步培育。”近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于泽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在制度层面深化保险与其他金融服务的联动合作,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合作建立银保一体化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通过有效降低风险参与普惠金融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保险业认真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普惠性进一步增强,涌现出很多典型模式和代表实践。

中国人保探索的“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便是其中之一。于泽表示,小微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贷款难,因为他们缺乏抵押物。而保险机构网点多,多年来一直为小微企业提供企财险、雇主责任险、团意险等保险服务,对这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情况比较了解。

“因此,保险可以成为连接政府、银行、小微企业的桥梁,在无抵押物的情况下,通过贷款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增信,这就解决了他们贷款难的问题。而银行对小微企业大多都有一些贷款利率方面的优惠政策,贷款贵的问题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截至2021年7月,中国人保通过“政银保”等模式累计支持4.4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498亿元的融资,通过银保互动合作机制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也为普惠贷款产品的推广提供了有效支持。

在于泽看来,保险面向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独特的风险管理行业特征,推动保险机制成为连接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农户、低收入群体的桥梁,通过有效降低普惠金融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成本,便利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助力普惠金融深入推广。应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制度建设,在普惠金融中广泛引入保险机制,打通普惠“最后一公里”。

做普惠保险更注重的是二次开发

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型保险产品是保险业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一大亮点。凭借保费低、保障高、连社保等特色,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惠民保”项目快速发展、多点开花。

于泽介绍,人保财险自2020年5月首次承保“惠民保”业务以来,截至9月底,已累计开办79个项目,覆盖20个省、108个地市,累计承保人数突破三千万人,大多数项目的人均保费都在百元以内。

近期,个别城市“惠民保”业务赔付率较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项业务从第一个层面来看,要提高参保率,同时压缩销售成本。”于泽分析称,以北京普惠健康保为例,参与承保的各公司主要是自己在做销售,降低了中介代理费用。再如,深圳的“惠民保”项目缴费可以从社保账户里扣款,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中间环节的费用。同时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参保率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再制定较好的再保险策略,那么这个项目大概率不会“赔穿”。

于泽进一步表示,从第二个层面来看,保险公司更关注对“惠民保”项目的二次开发。例如,为带病体提供专属保险、特药保险等产品,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加以及数据的积累,保险业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法则”的优势,有效分散风险。“所以,这项业务初期有一定的亏损对公司而言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进行二次开发,让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

“而且,我认为‘惠民保’是社会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提高全民医疗保障水平,我们不能简单地只看短期的商业利益,要把‘惠民保’当成一项事业来做,通过推动‘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为共同富裕贡献保险力量。”于泽补充说。

致力于投资居家养老项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保险业参与养老服务产业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特别是,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泰康保险等大型险企均已投资兴建高端养老社区项目。

对此,于泽表示,当前,中国养老呈“9073”格局,即90%老人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中国人保希望投资普惠型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项目,满足更大范围的消费者的养老服务需求。

具体来看,中国人保正在与分布于东西南北的四所知名高校探讨健康管理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健康医疗方面的专业人才,致力于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健康管理和普惠养老服务。“如果能把普惠型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做起来,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而且可以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商业化养老服务之路。”于泽说。(朱艳霞)

关键词: 中国人保 惠民保业务 赔付率 投资居家养老项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