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调查 >

气象指数保险打造“气象+保险”合作模式 优化资源配置

2021-12-21 13:41:12    来源:

成本降低、理赔周期缩短的气象指数保险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保障农业生产,让农户摆脱“靠天吃饭”。12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可以承保天气变化的气象指数保险不断落地,为农户“雪中送炭”。不过,需注意的是,通过打造“气象+保险”合作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给气象上保险也面临承保工作量大且难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过点即赔”的气象指数保险可以为传统农业保险形成有效的补充,可能会在一些地区成为主流产品,筑牢气象防灾减灾防线。

“首单”不断落地,延伸农险服务领域

今年秋冬以来,多地气象指数保险“首单”相继落地,柚子、草莓、对虾等农产品(000061)在收获季节有了保障。

气象指数保险,是指以一个或者几个气象要素为触发条件,如风速、降雨量、温度等,当达到触发条件后,无论受保者是否受灾,保险公司都将根据气象要素指数向保户支付保险金。而指数保险,是年来新兴起的一种保险类型,也包括价格指数保险等。

“胡柚冻害每3-5年便有一次,受一次冻害需要3-5年才能恢复,对柚农增收的影响较大。”常山县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而如今胡柚冻坏了有保险来赔,12月7日,浙江省首单胡柚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落地,这张保单为常山县某农业公司200亩的胡柚苗,提供了最高50万元的风险保障。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王国军看来,此前农户并非“欣然接受”气象指数保险,因为有的农户承保区域没有受灾,却因为气象影响达到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赔点;有的承保区域受灾了,却未获得理赔。因为不论是雨水霜冻,只要达到一定级别,气象指数保险就会赔付,这一理赔触发点,此前“有悖于”农户的观念,但随着投保、理赔简单,保费相对低,农户观念也在发生转变。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随着多地进入养殖、棚户种植“丰收季”,给气象上保险也在各地相继展开,多地的气象指数保险“首单”纷纷出现。11月23日,全国首单大棚草莓气象指数保险在商丘梁园区成功落地;11月25日,汕尾首单对虾养殖气象指数保险落地。王国军表示,气象指数保险各地相继开展是大趋势,可能在一些地区成为主流农险产品。

此外,毕节、辽源、阳江等市县今年以来通过气象局和保险公司合作,来打造“气象+保险”模式。辽源市政府网站显示,“气象+保险”模式将推动保险气象服务技术创新,探索推进气象灾害指数在产品中的应用,开发适用于不同群体的相关产品,形成防灾减灾合力。

王国军认为,“气象+保险”是非常好的合作模式,气象的服务功能很大程度上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这与农业保险有很大的契合度。气象部门可以为农业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保险公司用这些气象信息把灾害减到最低,并对雹灾等进行提前预防。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建筑堤坝,防洪灌溉等设施也可以提前准备。

大面积承保待各方“使招”

河南暴雨、台风“花”、山西秋汛等由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事件给当地经济发展及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极端天气之下,如何充分发挥气象灾害保险的“兜底”作用,成为亟待探索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而气象指数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有效补充,“活跃”在养殖业、农牧业领域,根据遭遇的天气种类不同,气象指数保险也形成了不同种类的保险业务。如“37°高温险”“茶叶低温气象险”“蜂业气象指数保险”“藏系羊牦牛降雪量气象指数保险”“蔬菜种植气象指数保险”等。

对于气象指数保险的“走俏”,王国军表示,因为该保险从投保到理赔相对简便,而且各方成本较低,承保区域受灾情况也很容易进行确定。此外,保险公司查勘定损成本较低也是一大因素。

业内人士表示,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赔判定比较直观透明,也可以免去在核灾过程中保险公司和保户的争议,以及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不过,作为一种农业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曾发文指出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知识的普及面较窄等挑战。由于农村土地碎片化严重,农户数量多,承保工作量大且难。

下一步,气象指数保险的落地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王国军表示,气象保险承保的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比如全国、跨省、跨区进行大范围承保。另外他建议,承保的风险要尽量多,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比较大的范围损失都可以纳入保障范围。

“在气象方面目前通过科学的散点计算,但由于气象采集装置、设备,是分散在各个地方的,这就造成有的地方达到了理赔点,有的还没达到,使得怎么赔成了问题。另外,对损失的确定也相对较难。”王国军表示道。

因此,王国军建议理赔触发机制要更科学,尽量能够既有效又公,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认同要更高,包括各方政策制度、法律制度都要跟得上;关于气象的数据的使用,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商业化运营;在气象科学应用方面尽量做的精准。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探索开发气象指数保险成为农险“扩面”的新要求。今年4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要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通知》显示,要探索开发气象指数保险等新型险种。

一面是监管在喊话推动,另一面,农户对气象指数保险的潜在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知识的普及面较窄,但是潜在需求较大。受访样本中,仅35%的农户听说过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当调研人员向受访农户详细解释气象指数产品的具体内容时,5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这种保险产品,仅8%的农户表示不愿意购买。

王国军表示,气象保险更适合大范围区域承保,如果有部分农户不投保,那么承保工作难以展开,所以在让农户集体参与方面,需要政府的手段和技巧,比如可以通过补贴等方式,另外,地方政府也需要提高保险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好地配置资源,通过保险解决更多的防灾减灾问题。(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

关键词: 资源配置 气象+保险 气象指数保险 传统农业保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