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调查 >

湖北巴东:围龙坝村“丰景”美 幸福花开清江岸

2023-05-30 10:30:00    来源:学习强国

“对面的原生村落就像世外桃源,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站在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海拔880米的香浓寨观景台远眺,清江似一条蛟龙盘旋山脚,水布垭大坝横卧其间,岸上的茶园梯田、民俗村寨、山峦田野相映成画。


(相关资料图)

巴东县水布垭镇围龙坝村茶园与远山、村居相映成画。付瑞勇 摄

视野所见的民俗村寨是水布垭镇围龙坝村。近年来,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等“国字号”招牌下,围龙坝村的“丰景”越来越美。

产业梯田“种”出甜日子

“采摘鲜叶1050公斤,收入2.1万元,今年又是个丰收年!”5月4日,围龙坝村茶园春茶采完最后一茬,转入夏茶采摘季,村民杨彩艳翻开账本、汇总数据,高兴地说:“在家门口的茶厂打工,顾家挣钱两不误”。

围龙坝村茶农采摘鲜叶。付瑞勇 摄

以前,打工是围龙坝村民主要收入来源,200余名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如今,茶山成了200余户农户的新“靠山”。20世纪70年代,青砂土壤遍布的围龙坝村发展40余亩集体茶园,村民将干茶背到集镇交易,用来交换肥料、种子。

有着19年党龄的村支书邓贵爱当了15年村干部,2003年带头种茶,创办巴东泌水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借助“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将农户和茶产业链联结起来。2010年,该村茶叶种植面积增至500亩,茶叶专业村初长成;脱贫攻坚期间,集中种茶300亩,800亩茶园成了致富田。

在茶叶加工车间,村干部、驻村干部现场听取问题,探讨解决措施。付瑞勇 摄

“不施用一粒化肥、不喷洒一滴农药,富硒、有机是我们的生命线。”邓贵爱介绍,海拔700米至800米的地区已形成茶叶带,成功注册“围龙坝”商标,由公司统一标准加工、销售,农户只负责管护、采摘,还可在抖音等平台吆喝、叫卖。

茶园一侧的木瓜基地,村民张发寸忙着施肥、疏果,树上绿叶、嫩果和树下玉米幼苗一派生机。“5亩木瓜大部分已挂果,明年可陆续丰产。”张发寸说。目前,该村400亩木瓜基地与茶叶带平行分布,100余户农户种“瓜”得“金”。

“清江沿线气温稳定,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适宜,是柑橘生长的天然宝地。”2017年,创业青年刘英三创办巴东小溪沟柑橘专业合作社,采取流转土地形式,在清江岸边成片栽种柑橘70亩。据介绍,该村引进3家市场主体,累计建成450亩柑橘基地。

打开围龙坝村的产业版图,从清江岸线到半山腰,柑橘、木瓜、茶叶产业带阶梯式布局,一面坡上的千亩产业田,正“种”出甜蜜好日子。

民生直通车“开”到家门口

“下地种田不再担心走路滑倒、芒刺挂衣了,要感谢老支书。”一条1公里的产业路连接农家和田地,村民感叹:40亩荒地可翻耕种上庄稼,老茶园复活了。

村民称赞的老支书名叫郑中洋。郑中洋曾是原鱼洞湾村党支部支书,为人正直、谦和,心中始终装着百姓大小事。邻里乡亲盼着修通产业路,郑中洋主动带头开屋场院子会,号召群众募捐9700元,产业断头路接上了,群众致富增收的奔头更足了。

巧解群众千千结,党员穿针引线,将民生直通车“开”到家门口。镇党委组织委员陈涛介绍,围龙坝村将9个小组长、27名党员组成“有事找我”跑腿团,和群众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坐一条板凳上,听心声、解难题、化干戈,用先锋代表“优服务”解决群众“忧心事”。

2.7公里长的南水线公路(南潭河至水布垭集镇)扩建工程仅开工3个月,目前已完工近80%。“加速度”背后,是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下足项目协调服务的“慢功夫”。公路加宽1.5米需占用15户村民的山林、农田,群众却没要一分钱补偿,他们说:“国家工程大家受益,大家也要出力!”

从推开门窗到打开心窗,围龙坝村干群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推动民声落地为“民生”。2022年夏季,一场高温干旱极端天气来袭,围龙坝村供水中断,300余户农户用水告急。

围龙坝村虽和清江一衣带水,岸上却无水源,仅靠村组蓄水池、农家水窖,难以抗大旱、保供水。村干部、驻村干部攀岩壁、钻密林,不顾寻水路途艰险,在一个小地名叫“螃蟹洞”的地方发现一处水源。

驻围龙坝村工作队员寻找水源,为百姓引来一管清水。付瑞勇 摄

巴东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派驻围龙坝村第一书记谭再荣回忆,干部、群众顶着烈日酷暑和时间赛跑,修建二级泵站、200立方米中转蓄水池,铺设总里程1.5万米的供水管网,一管清泉进了农家,“用水难”彻底退出历史。

民生大小事,点滴润民心。围龙坝村党员干部、先锋代表还牵头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文艺演出队、文明宣传队等,在人居环境整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传播文明新风等实践中,发挥“头雁领飞、雁阵齐飞”效应,让民生“直通车”跑得更稳、更快。

农旅融合“融”出好风光

以航拍视角俯瞰围龙坝村,以清江岸线为卷轴,一幅“富美村居图”在岸坡上铺开,缀满白墙黛瓦的特色民居、线条感十足的绿色茶梯、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每一个画面都是一道风景。

村庄变景观、茶区变景区,围龙坝村奏响农旅融合新乐章。

20年前,清江水布垭电站开工建设,围龙坝村成为清江库区的移民村。该村借助清江画廊、世界高坝两张名片,对180栋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在茶园核心区修建游步道、阁楼,并在庭院、空白地带栽花卉、种果树,建好农家花园、乡村果园,打造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餐饮民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走进围龙坝村,清江风光尽收眼底,阵阵茶香扑面而来,“山上有林、茶在林中,林中有村、村在景中”的乡村印象清新、质朴。

驻围龙坝村干部指导果农管护木瓜。付瑞勇 摄

邓贵爱介绍,该村坐拥恩施清江风景旅游区,紧邻水布垭旅游码头,立足“畅游大清江、吃住围龙坝”旅游定位,通过完善旅游设施配套,丰富旅游消费供给,打造清江旅游线上的休憩驿站。

亮出“清江牌”,围龙坝村吃上“茶叶饭”“旅游饭”,碗碗吃出甜滋味。目前,该村已陆续开办18家农家乐。

“入选‘全国文明村镇’的围龙坝村,背后离不开乡村振兴加持,从茶叶、木瓜、柑橘三级阶梯产业绿色打底,到办实事、惠民生构建幸福圈,再到农旅融合提升小康成色,乡村在‘颜值+气质’双升中有面子、有里子,涵养文明的土壤更深厚、富饶,文明大树才能茁壮丰茂。”镇党委书记贺齐政说。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