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调查 >

人民日报 | 山城巨变展新颜——鹤峰县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23-08-19 16:34:21    来源:云上恩施

茶农采茶。( 黄国枫 摄)

走马镇千金坪水稻丰收。( 杨顺丕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鹤峰县城。

鹤峰县位于鄂西南边陲、恩施州东南部,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辖5镇4乡1个经济开发区,205个行政村12个社区共22.4万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73%。

鹤峰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全国‘互联网+农业’十大最具特色县域奖”“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县”等多项荣誉,荣登“中国十佳诗意休闲小城榜”和“全国康养五十强县(市)榜单”。

这里是中国革命的红土。鹤峰是贺龙元帅战斗过的地方,是恩施州唯一国家一类苏区县,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苏区革命根据地中心,段德昌、王炳南、贺英及3000多名鹤峰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

这里是民族文化的厚土。容美土司在此雄踞930年,“土司文化”源远流长,雍正皇帝曾称“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先后有4位本土作家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项“骏马奖”。

这里是生态完好的净土。地处东经110°和北纬30°神秘交叉点上,森林覆盖率80.11%,林木绿化率88.66%,位居全州第一、全省前列。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稳居全省前列。

这里是资源富集的沃土。全县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达163.94万亩(农民人均8.2亩),其中茶叶面积达39.5万亩(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达10.9万亩,居全国之最)。具有5A级品质的旅游资源5处、4A级品质的13处、3A级品质的20处,是全国唯一的葛仙米产区和中国南方薇菜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箬叶产区和出口基地。

这里是正在开发的热土。宣鹤高速建成通车,宜来高速鹤峰东段全面开建,沿江高铁确定在鹤设站,巴张高速有望纳入“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并开工建设,茶、旅、水、药、葛等优势资源搭乘交通“大动脉”正掀起开发热潮。

40年砥砺奋进,40年沧桑巨变。40年来,鹤峰县这座小县城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时代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揭开这座小城的面纱,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开发建设场景让人振奋,一幅幅靓丽的城乡画卷使人惊叹,一组组显示丰硕成果的数字令人欣喜……曾经落后的山城鹤峰,已成了一颗璀璨明珠。

声名渐起天下知

新路旧貌换新颜,为鹤峰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打通了鹤峰发展致富的“任督二脉”。路的建设让大山里的人走出去,也让山外的人走了进来。

河面清澈如镜面,行船犹如飘浮空中。一张照片,让美如仙境的屏山大峡谷名声大噪,一度被誉为中国的“仙本那”,“养在深闺”的鹤峰成为各地游客竞相打卡的“诗和远方”。

初春时节,木耳山的茶海同样吸引了众多游人观光,曾经的荒山,如今因茶而兴。30多年前,木耳山是不毛之地,方圆十里无人烟。湖北省鹤峰鑫农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吉然招募农民工,肩挑背扛,苦战3年,将万亩荒山变成了具有经济价值和观光价值的茶园,打造成闻名遐迩的“最美茶谷”,每年可接待游客约8万人次,这座茶山成为当地茶农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木耳山茶园的变迁是鹤峰茶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岁月的沉淀,鹤峰茶已是全县最重要的产业名片,更是群众增收的主要财源。据统计,鹤峰全县茶园面积近40万亩,综合产值约65亿元,其中有机茶基地转换认证面积已达10.99万亩,农民人均8.2亩,全县22万人有14万人吃上“茶业饭”“生态饭”,茶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0%以上。

因为茶,鹤峰县先后获得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县”、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建示范县。“鹤峰茶”公用品牌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从“深闺人未识”到“成名天下知”, 鹤峰县靠一片“叶子”,蹚出了一条茶旅融合之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顶层设计到产业布局,全县紧抓茶旅融合的关键点,坚持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利用“茶+休闲旅游”“茶+民宿”融合发展的模式,打造“鹤峰世界茶谷·国际慢城生态观光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民宿度假等新业态,闯出一片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天地。

“每逢假期,我们的房间供不应求,不仅向客人介绍鹤峰美景,也邀请他们品尝鹤峰茶。”金龙村锦婉小筑民宿主人张言琼介绍,遇上远道而来的客人,他都会由衷地推介鹤峰的好景好茶。

“茶旅融合”之路,坚持茶、旅并重,形成“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良性循环,推动鹤峰茶乡生态与旅游的结合,造福一方百姓。

无须扬鞭自奋蹄

40年前,鹤峰县城是一座偏远落后的小山城。武陵山深处的鹤峰,崇岭绵延,河谷纵横,交通十分闭塞,境内仅有两条简易公路,当地山民出山大多靠肩挑背驮。

那个时候的鹤峰人出门要“翻山越岭”,在县城工作的乡镇籍工作人员或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不回家,来回两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交通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因素。

“直到自治州诞生,鹤峰县才开始重点发展交通基础设施。”鹤峰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闵斌说。

“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道路,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取代了泥巴路,再也没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烦恼了。”谈起这些年的道路变化,邬阳乡小园村二组村民黄正云感触颇深。

一路通,百业兴。办好大交通、服务全社会一直是鹤峰交通人秉承的理念和宗旨。建州40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一直致力于解决交通难题,方便群众出行。

近年来,鹤峰县抢乘国省道改造升级的东风,先后完成了464省道杨叶线大典河至铁炉段、341省道南鹤线、351国道瓦窖坪至跳鱼坎段、245省道下坪老官桥至两河口段改扩建任务;实施了351国道腊树垭至长岭、479省道茅坝至梳背溪、339省道田祥寺至二岔口等改造工程,实现了宣鹤高速公路“圆梦工程”,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通道、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支脉的交通网络,构筑起了内联外接、布局合理的交通格局。

自治州大发展的40年,也是鹤峰交通大发展的40年。在这段时间里,鹤峰完成了从交通闭塞到连接世界的蝶变。

2020年7月16日,随着宣鹤高速通车,鹤峰县正式摘下湖北省最后一个不通高速公路县的帽子。

2022年11月28日,在宜来高速公路鹤峰东段溇水河特大桥工地,大型缆索吊机完成最后一节拱肋吊装,溇水河特大桥成功合龙,标志着宜来高速离建成又近了一步。宜来高速建成通车后,鹤峰至恩施、宜昌、张家界行车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形成一个以鹤峰为中心的1.5小时城市圈。

鹤峰群众因这一条条充满希望的路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

一颗明珠耀深山

路通则盛,路阻则衰,连通的是道路,畅通的是贸易,传承的是文化。随着山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在鹤峰人的心里,山不再高、路不再远。

漫步在溇水河畔,错落有致的游步道映入眼帘,富有土家族特色的风雨桥与清澈的湖水、蓝天白云融为一体,不少市民在此处游玩。八峰公园、亲水走廊、麂子峡公园、九龙广场、生资广场等……一个个公园、广场建成开放,是鹤峰全力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成果,见证了鹤峰从荒芜到繁华的历程。

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荣。鹤峰县在推进城镇发展中,坚持“产、城、景”融合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项目规划与环境改善、设施配套、功能提升、产业发展相结合,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民生公共设施,增添百姓幸福账单里的“小确幸”。

“晚饭后带着孩子在亲水走廊走一圈,真舒服!”居住在鹤峰县容美镇杨柳湾社区的王女士看着鹤峰的变化,喜不自禁。

亲水走廊水天一色,溇水两岸高楼林立,景观长廊花团锦簇,道路两旁花香四溢,沿途铺面明亮洁净。横幅、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一盔一带”、礼让行人已成为市民共识。保洁人员、志愿者、居民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从最初的低矮平房,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从又黑又脏的溇水河,到一河清净碧水向东流,从几条泥泞的小道,到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鹤峰县交出了一个个亮眼的成绩单。

2022年,鹤峰县当年消费帮扶“832”平台销售额达3.76亿元,居全国首位;同年12月22日,湖北省首例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在鹤峰县中心医院完成;2023年春节期间,鹤峰县接待游客4万余人……

经济盘活了、道路变宽了、房子长高了、生活更好了!生活在这座小城的每个人都是这场历史变革的经历者和见证人。40年的乘风破浪、40年的砥砺奋进、40年的蜕蛹化蝶,城市发展中的每一次蝶变,无不彰显着鹤峰人民逐梦前行的坚定信心!

忆往昔,成就斐然;思未来,前程似锦。回望自治州成立以来的40年,鹤峰沐浴着发展的春风,踏着开放的步伐,一步步让昔日的荒山穷沟变成了群众增收的“聚宝盆”,坑坑洼洼的乡间小道拓宽成了宽阔笔直的硬化道路……留在记忆里的不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更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切身变化。

如今展望未来,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一个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鹤峰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以昂首阔步,乘风破浪的崭新姿态,为恩施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作出鹤峰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