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关注 >

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从专业化到综合化

2018-10-23 10:30:45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0

目前来看,数字普惠金融是个热门的概念,特别是有些科技金融公司讲得最多的是技术赋能、科技赋能,通过科学技术来开发传统的持牌金融机构没有顾及的长尾市场。那么,Fintech如何赋能金融机构?未来数字普惠金融何去何从?

Fintech如何服务银行

说到Fintech可能更多的会和银行联系起来,随着金融互联网化进程日益提速,银行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在朗迪峰会上,亿欧副总裁由天宇曾说道:“金融科技领域过去大半年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尤其是以借贷为主的核心模式受到了很多挑战。大家越来越多地去重视如何输出Fintech的能力到金融领域里面去。”他指出,中国的商业银行,不包含下面的政策性银行,客户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差异,五大行、股份制银行,他们自身的实力更强,有很多自研的能力,也有很多金融科技的子公司。对于更多数的农商行、城商行来说,自身能力会比较薄弱一点,所以很多的Fintech公司已经开始给他们提供比较深入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场景。

由天宇介绍,Fintech公司和银行的关系,从态度上是很开放的,但是具体面临几大问题:第一,国内银行本身的经营开始出现一些挑战,比如,银行本身的经营。传统的存贷汇业务的下滑,利差收入的减小。客户的需求,通过根据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其实大家越来越不愿意去银行,尤其是越年轻的用户越来越不愿意去银行,所以银行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政策层面,监管层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使得很多传统松散的粗放业务受到了经营层面的限制。技术的发展已经准备好了在金融行业的一些能力的赋予和一些能力的增长,如我们常说的“ABCD”,即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

而对于银行本身如何去使用金融科技或者引进金融科技,由天宇认为,一是研发更多的技术能力。二是更好的跟Fintech公司合作,有很多银行通过自己的全资基金投资了不少的Fintech公司。三是更广泛的商业合作。

普惠金融的未来

谈及普惠金融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认为,科技赋能一定是有效的,但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科技赋能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即便它和持牌金融机构有一个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金融科技是利用工具,有效降低我们在拓展金融业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以及由于面对的是长尾客户,他的经营成本有可能是多少倍的放大,通过技术可以降低这个经营成本。”

张承惠指出,所谓的有限性,并不是否定金融科技公司,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为什么说是有限的?“第一,我们目前的科技金融公司即便是和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基本上都是一对一单项的合作,只是具有单项业务,而不是就一个金融机构的整体业务把它所有的业务流程全部打开,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只是就某一项业务进行合作。第二,大环境决定,现在我们的征信体系还不完善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第三,现在持牌金融机构和各级公司的合作是有不稳定性的,一般来看,金融机构会选择将事情外包给科技公司来做。第四,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机制有欠缺、金融服务不到位等等,导致了很多的金融服务空白。第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在网络上购物,在网上消费,我们电商的发展速度在全球也是排在前列的。”

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目前的趋势,张承惠指出,首先,数字普惠金融正在走向平台化,这个平台的背后是场景化。可以从一些案例,比如说蚂蚁金服,他们的数字合作基金公司是一百多家,合作保险公司也有几十家,做了如旺农贷、旺农富、旺农宝等等项目,这些其实都是利用蚂蚁金服的平台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

其次,另外数字普惠金融也在延伸到服务链,从支付到贷款,到征信,到信用资产连用,这个价值链条正在延长。

再次,还有一点就是数字普惠金融在综合化,很多的服务是综合性的服务,特别是在平台上。比如说利用农业保险,利用小额信用保证保险,为农户、农民企业、农村合作社给予担保,在担保的基础上给贷款,但是这个贷款是和整个的供应链相关,和整个生产流通的环节密切相关,最后这几个平台,金融、电商,包括一些保险机构和其他机构,可能是非持牌的一些服务机构都会建立合作。

对于未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张承惠认为,未来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一定是在专业化基础上进行综合化。但是这个综合化的内涵还是比较单薄,未来应该是在整个价值链条,把价值链条的每一个环节打开,然后各种相关的市场机构、市场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非科技公司,各自寻找每一个环节上自己最擅长的、最能够实现专业化的一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关键词: 普惠 数字 金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