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关注 >

依托优势 各类险企推进健康险业务各有“偏好”

2018-12-12 15:31:20    来源:圈中人|0

近日,由上市公司诚志股份、小商品城拟共同发起设立的诚志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志健康保险”),发起方案生变,尽管有股东退出,但诚志健康保险设立计划仍在积极推进。蓝鲸保险梳理发现,在当前健康险“蓝海”中,包括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传统寿险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在内,均依托于自身优势,进行产品创新与转型,在健康险市场分羹。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健康保障机制仍存后置性,在医保力度不足时,多重产品协同发展的健康保障生态闭环,正成为社会的刚性需求。不可避免,保险产品存在同质化趋势,对此,业内专家建议,保险机构可进行健康保险与服务的协同,在产品端、投资端同步发力,拓宽健康产业空间。但这一模式的推进,也亟需政策鼓励与限制破除。

拟设诚志健康保险股东生变,健康险公司原保费占比仅约13%

近日,上市公司诚志股份发布设立健康保险公司的进展公告,对此前拟设方案进行调整。原投资人之一北京海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淀科技”)退出此次投资,原对应出资额由诚志股份、福州投资分别认购。

对于发起设立健康保险公司,诚志股份表示是在健康险迈入快车道的背景下,其医疗健康产业链的延伸。其拟通过搭建保险与医疗融合服务的平台,推动形成以管理医疗模式为核心的健康保险业。

在诚志健康保险“准备”期间,银保监会在2018年5月批复同意瑞华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成为获批展业的第七家健康保险公司。那么其余六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目前展业情况如何呢?

数据显示,2018年前3季度,6家健康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呈现明显分化。在2017年原保费收入“一骑绝尘”的和谐健康、人保健康,均在前3季度出现下滑,分别同比缩减99.44%、30.19%;复星联合健康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逾8倍,在2018年前3季度实现3.17亿元;太保安联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原保费收入也分别呈现82%、72%、37%的增幅。

整体来看,虽然逾半数专业健康保险公司2018年原保费收入同比上行,但合计占行业健康险业务比仅为约13%,整体来说,专业健康险公司目前抢滩的市场空间有限。因此,除面对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竞争外,拟新加入的诚志健康保险,还需面对行业的角逐。

“诚志健康保险拟入局,面临着不小的市场竞争压力”,经济学家宋清辉直言道。

依托优势,各类险企推进健康险业务各有“偏好”

《国民健康大数据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仅有10%,且据预测,到2020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将达1.3万亿元。正是基于对健康险这一“蓝海”的看好,行业对健康险布局脚步未停。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保险公司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备案产品5792款,其中健康类保险占52%。

聚焦到保险公司,不难发现,各类险企均在2018年走出各自的健康险业务发展道路。“传统寿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布局健康险各有优势,也各有侧重”,轻松e保相关负责人向蓝鲸保险分析称。

分别来看,首先,对于传统寿险公司,安心保险销售总监陈国正向蓝鲸保险分析称,“基于其线下代理人渠道作为销售主力的特性,目前传统寿险公司主要推进中长期健康险产品,且力度正加大”。确实,近日,新华保险即公开表示,2019年开门红业务将以健康险为主导,以逐步打造成以健康险为主的首年期缴保费结构。

政策也在加持,2018年10月,银保监会下发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即表示,除长期护理保险和报销型医疗保险外的健康险等产品,新增至互联网保险销售范围内,不受分支机构开设限制。这意味着,对于传统保险公司而言,健康险业务线上销售范围扩大,给其对健康险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大的可操作空间。

与传统寿险公司布局产品不同的是,据陈国正介绍,互联网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集中于中短期产品,“这主要是考量到产品与销售渠道的贴合度”。

正是基于这一贴合度,各互联网险企近期均在加大对健康险的创新、优化力度。如泰康在线近期推出的“泰心享 E齿康” 齿科保险产品,涵盖保健医疗、意外齿科治疗等服务,为保险增值;11月,众安保险推出“尊享e生爸妈版”,向61-65周岁老年人开放投保,同时推出赴日医疗、术后家庭护理等服务;安心保险也在近期向蓝鲸保险表示,2019年将主要聚焦于健康险,预计业务规模占比将达到60%-70%。

“针对于健康险业务,互联网险企可发挥渠道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渠道成本”,轻松e保相关负责人向蓝鲸保险分析称,在此前提下,进行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贴合互联网消费者需求。

与此同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主要在“产品设计偏差调整、创新健康保险发展模式有所动作”,宋清辉分析称。2018年6月,银保监会针对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费问题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防范保障中断风险。对此,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险企均对产品进行完善,为产品设定保证续保期,期间当保险期届满,产品按照续保时年龄对应的费率收取保险费。

“保险+服务”或打开突围之路,专家呼吁破除政策限制

回归行业角度来看健康险业务,2013年-2016年,国内健康险业务走上“快车道”,2016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4042.50亿元,同比增长67.71%。2017年,健康险业务放缓步调,原保费同比增幅仅有8.58%,2018年以来,健康险业务逐步回暖,前9月,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达到4337.01亿元,同比增长约2成。

“2017年,互联网保险监管加强,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规模收缩,导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缩减”,陈国正向蓝鲸保险分析称,“但保障型健康险业务一直在走上坡路,近几年增速平均约为40%”。

健康险蓝海可见,但在经历初期的市场抢占后,消费者对于健康险的态度,不再是“买个新鲜”,而是更加理性、审慎的选择产品。基于此,陈国正分析称,“在健康险市场中,产品创新是必然路径,在创新过程中,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设计产品,依托于互联网销售渠道进行发力,也是险企的常见选择”。

然而,不乏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强化、企业同步发力的背景下,健康险产品正趋于同质化、标准化。基于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院副主任朱俊生指出,“保险产品或同质性较高,但是服务的异质性较大”,由此,其认为,将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相结合,在服务上发挥竞争优势,也是保险公司借以在市场中突围的路径之一。

“目前,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正在深度合作”,朱俊生介绍称,“不乏险企加强与医疗体检、护理机构的合作,在产品中加入健康服务,试图对医疗服务的行为、费用进行规范和控制”。

但更进一步,朱俊生建议道,险企可以将保险资金与健康产业的资本投资进行融合,使资产端与负债端结合。如搭建大健康产业链、服务链和生态圈,同时拓宽健康险服务的空间与投资的空间。

然而这也并非万全之策,一方面,部分险企不具备资金优势,而另一方面,朱俊生指出,当前保险机构对于健康服务业的投资存在较多政策限制,如在保险公司产品定价中,对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分摊的保费比例,存在较为严格的限制;同时,在医疗服务市场投资领域,还存在一定的不当管制与较为繁琐的审批流程。

“凡是商业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产业融合得较好的国家,必然是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在整个医疗保障体系中、在资源配置当中的作用”,朱俊生指出,因此,在当前社保体系中打破行政垄断、放宽医疗机构的限制,同时对资产配置进行政策性支持,尤为重要。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