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关注 >

大童保险李晓婧:建立顾客视角 不能以产品导向来设计产品

2020-03-18 17:41:2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0

3月16日,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晓婧坐客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云论坛——“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何选择医疗、健康保险?”,给广大保险消费者答疑解惑。

《21世纪》:新冠肺炎疫情刺激了民众对医疗、健康保险的需求,现有的医疗、健康保险是否涵盖新冠肺炎责任?

李晓婧: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现有的医疗保险主要类型包括哪些?第二,医疗保险需要对新冠肺炎承担哪些责任?

首先,从比较流行的医疗保险来说,它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百万医疗类,百万医疗这个品类,是可以单独购买的以住院医疗保障为主的医疗险,一般是住院和重大疾病的住院医疗,也有涵盖特殊医疗责任的产品,它可以承担数百万的保障额度,还可以扩展到社保外用药,是一种国民医疗保险,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受欢迎程度比较高。

第二种是被称为万元保的小医疗,小医疗一般是和百万医疗做搭配的,因为百万医疗保险产品会涉及免赔的额度,我们可以用小医疗去补充这部分。这两个是比较好的组合,基本将住院类的医疗全部覆盖,而且搭配起来基本还涵盖了自费药的部分。

第三种是中端医疗,既含门诊,又含住院医疗,通常也会涵盖特需和部分自费药。这种一般保费上,比百万医疗和小医疗加起来要贵一些。当然,它的覆盖面也更广。

第四种是高端医疗保险,这类是现在高净值客户,购买比较多的一个品类。高端医疗保险也涵盖的面很宽,从门诊、急诊,再到住院医疗,基本都包括。而且还覆盖相对较为昂贵的医院、私立医院的医疗费用,很多高端医疗还包括了全球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但是它的保费也比较贵,一年可能会达到数万元。

大的品类上基本是这四种,还有一些小品类的医疗险主要是保障一些细分领域和项目的。

那么这四类医疗险加起来能不能满足现在我们新冠肺炎的责任呢?我认为应该是满足的。

首先就是如果由于新冠肺炎需要住院治疗,那么有住院医疗责任的保险产品就可以涵盖到,涉及到自费药的部分,产品中涵盖自费责任的便可以承担。

如果没有门诊部分责任的产品,有可能会面临一点点挑战,但是门诊部分的风险,其实对于大部分患者是可以自留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其实是一旦要住院医疗,费用上有可能自身是承担不了的。而含有住院医疗责任的,因为有百万的住院医疗额度,此类风险覆盖上是足够的。因此如果客户是中产收入较高的,配置了中端医疗和高端医疗保险的话,应对此类风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第二个在考虑新冠肺炎是否能够满足的话,还要看能不能够及时进行赔偿。这段时间,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了保险行业的很多医疗保险,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推出零免赔额和零等待期的产品,能够即时购买,即时生效,让客户能够用到。既往一般产品都还是会有一个等待期的,以免一些客户带病投保,但是对于新冠肺炎,大多保险公司都进行了“双零”责任上的扩展,满足当下客户需求。

同时,我们还看到了,最近很多保险公司不断地从客户的视角来扩展新的保险责任。比如说像大童合作的一款百万医疗保险产品,不仅在医疗方面覆盖了新冠肺炎的责任,同时还提供了一旦一年内因新冠身故,给予30万保额的身故责任金。其实这也是我觉得医疗险现在人性化的一些责任扩展。所以,在满足新冠肺炎的需要上,我认为所有的品类加起来,责任和额度,包括及时赔付上应该都是没问题的。

《21世纪》:目前,市场上的医疗、健康保险以短期保险为主,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长期保障需求?

李晓婧:我们之所以说它短期为主,主要就是考虑到产品的稳定性。产品的稳定性,其实跟产品的价格有很大关系,如果定价过低,不能够应对未来的一些医疗成本或是通货膨胀的风险,甚至于可能本身的定价就是低于了这种疾病的发生率和费用额度,那产品的稳定性肯定会有问题。因此要保证长期的稳定,应该从几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行业应该给予短期医疗保险一个客观、标准的定价。过于激进,以市场竞争为目的,把价格定得过低,实际上已经突破了风险定价的底线,这样肯定是难以为继的。因此,行业在医疗保险的定价方面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范畴。

第二,国际上许多国家在高端医疗保险领域非常有经验。每年都会在九月份左右有一个正常的涨价,涨幅一般10%左右,这就很好的规避了医疗通胀带来的产品不稳定性。但是国内现在的百万医疗类的保险,还没有一种逐年根据医疗通胀来逐年涨价的机制,我个人认为这个机制未来需要慢慢建起来,保证产品稳定性的同时,客户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可以设计一些中长期的医疗保险,现在市场上有五年、六年的中长期的医疗保险,相对而言可以满足客户的长期需要。但是,研发这类产品的前提,其实还是要先解决定价机制的问题。

《21世纪》:对消费者选择医疗、健康保险有何建议?如何避坑?

李晓婧:我给出的建议:

我们的消费者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需求,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医疗保险的选择。这就要考虑这几个要素,第一,是否有社保?第二,自己的生活水准和经济实力如何?第三,未来希望拥有什么样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第四,认为什么样的风险是可以自留的,什么样的风险是必须要进行转移的?

首先以需求为导向,把自己的真实状况搞清楚,比如你是没有社保的,那么你选择的范畴就一定是对社保以外的医疗有充足保障的产品。比如你的生活水平要求比较高,而且很有经济实力,那你有可能就是希望在将来看病的时候能够到私立医院、特需门诊就医,甚至希望能够到跨国的医疗机构去寻求医疗服务,那你就在这方面找适合的产品,当然费用也会高一些。如果你觉得自己能承担一些风险,比如门诊看病等风险是可以自留的,那这个部分就不要去考虑了,主要考虑承担不了的方面,然后将这些风险转移出去。

对于避坑的问题,其实我个人在工作当中不太愿意去谈避坑这个词,首先我并不认为产品本身有坑,我也不认为保险公司会给我们的客户去挖坑。所谓的“坑”,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中间销售环节出了问题,比如销售的人员不够专业,最终匹配的产品与客户的真实诉求有出入。所以在销售的过程中,还是要做到足够的信息对称,根据客户的状况帮他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这一点是避坑最重要的原则。因需定制,充分的了解客户实际需求,就不会有坑出现了。

《21世纪》:保险公司将会如何开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医疗、健康保险?

李晓婧:首先需要建立顾客视角。不能以产品导向来设计产品,而是以顾客的视角来设计产品,充分理解市场、充分理解客户。这个需要去广泛地做大量客户需求调研,然后将有健康医疗保险需求的客户进行分类、分群和分层,整理他们的需求点,从中找到不同的客户画像。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客户需要的产品形态是什么样的,然后找到这种形态。

有些客户真的对价格是不敏感的,但是他对保障的项目和服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还有些客户要求价格极致的便宜,麻烦一点没关系。

所以将客户进行分类、分群,把他们的痛点、痒点、需求点全部都找到之后,再去匹配产品责任,定制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最好是在客户做选择时给予一些选项,能让我们的客户在购买医疗保险时,提供一种点单的购买形式,针对每一项责任进行单项的报价,客户选择之后,我们将些所有被选择的责任组合起来,形成专属的责任包,再去计算保费。

目前比较多的就是捆绑式的产品给到客户,导致了客户有时候会不得不买了一些并不太需要的责任。如果能够做成点单式、组合式的服务,可以更好的去应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21世纪》:未来,保险是否会配套更多的健康管理服务?

李晓婧:这是一定的,健康管理服务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而且是行业必然的方向。现在我们的客户在医疗方面,最担心的就是两个问题,第一个,一旦发生健康风险,钱够不够。第二个,我有钱,能不能找到好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

实际上我们也看到很多有钱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很多人会在最急需某一种医疗服务时,拿着钱却找不到门路。不知道最适合的医生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这样一位医生,更不知道找到之后,如何与他进行联系。甚至有一些客户需要知道全球治疗某种疾病最好的医院、医生在哪里,应该怎么样去找到他。这些其实都是未来在医疗健康保险当中需要解决的。我觉得在这个部分有非常多的文章可作,也有会非常多的服务项目可以提供。

其实现在许多保险公司提供的绿色通道、门诊专家、住院安排等服务是非常好的。当然还有一些有国际医疗资源合作关系的、跨国视频专家二次会诊、海外就医,这些其实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新冠疫情期间,不少人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医疗途径,这也许是比医疗费用不足还要严重的问题。未来可能还会扩展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务,让客户不仅仅是获得了医疗费用的补偿,而是正确的给予客户健康管理方面支持,这应该是保险行业未来必须提供的价值,这方面是广大客户的需求,也是行业应该去做的事情。

关键词: 大童保险 李晓婧 顾客视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