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关注 >

5家上市险企净利普降 保险科技投入空间待提升

2021-04-19 14:20:59    来源:

科技赋能保险业的成效究竟如何?这一疑问或许可以通过已在A股上市险企所披露的财报数据探知一二。

记者梳理中国人保(601319)、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601601)和新华保险(601336)发布的2020年年报发现,5家保险公司均将数字化转型放在重要位置。此外,不论是寿险还是产险公司,其业务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转型,均可看出科技已成为重要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保险行业仍处于数字化发展初期。根据艾瑞咨询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科技投入仍将保持近15%的增长速度。得益于保险数字化升级服务市场需求的驱动,保险IT解决方案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20%,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7.9亿元。

5家上市险企净利普降

上市险企2020年年报显示,5家险企归母净利润共2523亿元,同比下降7.4%。

具体而言,中国人保净利润为200.69亿元,同比下降10.4%;中国人寿净利润为502.68亿元,同比下降13.8%;中国平安净利润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中国太保净利润为245.84亿元,同比下降11.44%;新华保险净利润为142.94亿元,同比下降1.8%,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为负增长。

对此,一位保险行业人士分析称,5家上市险企净利普降的原因,主要是受2019年发布的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影响。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5家上市险企2020年的净利润仍同比增长4.25%。

尽管2020年净利润增速下降,不过,保险公司在科技投入上却一点不含糊。随着头部险企相继进入数字化转型赛道,科技赋能主业成为绕不开的一环。

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主要集中体现在公司内部业务效能及外部产业生态均需依托数字化能力实现创新升级,以及通过数字化升级实现成本结构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中国人保2020年财报中指出,公司继续坚持科技赋能一线,以基层的体感、客户的感受为标准,优先开发直接能够拉动生产力、服务基层的运营系统、交易系统和销售支持工具,为一线提供管用好用的“保险+科技”应用。

在线上化建设全面提速的基础上,中国人保2020年车险理赔线上化率达93.2%,家庭自用车客户线上化率达89%,有效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激增的线上化需求。

此外,中国人保还表示,未来将加大智能技术应用,进一步引入智能机器人、声纹识别、空中签名、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应用“车险管家”、理赔“七大平台”等管理新工具,深化建设面向客户、内勤和外勤的移动互联平台。

中国人寿在2019年启动“科技国寿”建设三年行动,重赋能、重创新,以数字化转型助力“科技驱动型”企业的构建。根据2020年年报中披露的相关数据,中国人寿投保环节应用智能模型审核、质检,助力出单和双录时效同比分别提速40%和25%。同时,在联络服务上,中国人寿加速智能应用,智能在线服务、智能外呼服务量同比提升158%,新单电子化回访替代率达92%。此外,中国人寿通过智能模型处理核保、保全业务,核保智能审核通过率达92.7%,保全自动审核通过率达99%。

数字化转型成效几何?

较早布局科技的中国平安,近些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仅2020年投入就超百亿元。

科技赋能保险行业的目的在于降本、增效、提升风控识别能力,其成效又如何呢?

在2020年的年报中,中国平安表示,平安寿险积极运用科技抵御疫情影响,建立线上化经营模式,2020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936.66亿元,同比增长5.3%。此外,平安产险深度推进数字化转型,2020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5%,综合成本率为99.1%。

此外,平安还利用AI赋能人工坐席,2020年AI坐席服务量达到19.3亿次,覆盖了平安82%的客服总量;平安寿险全年累计服务客户2.2亿多人次,其中通过线上渠道办理的保全、理赔、服务咨询等业务占比近99%。

在中国太保转型2.0的规划中,“数字”是五大关键词之一。中国太保2020年年报中表示,转型2.0期间,中国太保在全力推动“科技赋能”,加强顶层规划布局,推进科技基础能力升级,让数字技术真正为业务前端服务,为一线赋能。

科技投入方面,中国太保投建了“太保云”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上海罗泾数据中心,形成“两地三中心”的科技支撑体系;与头部科技企业及著名高校多方位战略合作,推进建设数据中台与AI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太保金科正式启动。对此,中国太保表示将构建新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加快业务转型。

2020年,新华保险自主开发了“新时代”APP移动展业平台,为代理人队伍进行保单销售、服务客户及日常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2020年,“新时代”APP为数十万新华代理人提供全天候销售支持,为484万客户投保。

据财报显示,目前新华保险的AI智能理赔自动化率接近50%,2020年申请至结案件均时效0.46天,5000元以下小额医疗险理赔申请至结案件均时效仅0.19天,部分赔案已实现“秒赔”。

保险科技投入空间待提升

近年来,大型险企加大科技投入、中小型险企借用技术服务商,赋能保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这也带动中国保险科技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保险+科技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共识,但实际上保险数字化升级仍处于初期阶段,全面深入发展仍需较长时间。以渠道应用场景为例,当前保险业务仍主要依赖于传统线下渠道,近年来线上化渗透率只维持在6~9%左右,且增速较慢。

此外,据艾瑞咨询测算,尽管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科技投入319.5亿,然而从投入比例来看,中国保险行业科技投入仅占保费收入的0.75%,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但在相关政策的出台、用户线上购买习惯的逐步转化、以及疫情影响用户对健康保障重视性提高等多重因素的催化下,渠道线上化发展程度将会不断提高。”艾瑞咨询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科技投入仍将保持近15%的增长速度。“险企的科技应用已成为带动整个行业服务升级、拉动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疫情期间,凭借科技赋能,2020年上市险企的保险理赔金额、理赔时效等明显提升。”沪上一家大型保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险企势必要在销售服务、运营管理以及风险防控等保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科技的深度赋能。

科技赋能保险的愿景是美好的,不过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在制定自家公司的科技赋能战略时,仍需充分认识到科技赋能的难点和限制条件,毕竟不是所有公司都有头部险企的财力。

在科技赋能中,首先面对的就是成本约束问题。比如 IT系统、财务系统、合规系统、精算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都会有很大的改变,而随着整个科技力量的投入,所有的变化就会以成本的形式展现出来。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王国军认为,在空间维度上,保险公司需要弄清公司是要做全产业链的科技赋能,还是仅仅在渠道、产品、理赔等重点环节进行科技赋能。而在时间维度上,保险公司需要考虑是做超前战略的科技赋能还是跟随战略的科技赋能。“比如,大公司可以实现超前的科技赋能,中小公司则采取跟随战略。但跟随战略的问题是每年都要拿出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资金来打补丁,可怎么打这个补丁都补不全,信息孤岛和系统冲突照样存在。”王国军认为,中小险企寻求与头部险企或科技公司的合作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 5家上市险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