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关注 >

报道:岷江村一群阿姨的笔记本:为大运学英语,想对世界说声“成都欢迎你!”

2023-03-16 13:01:30    来源:全关注

最近小编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岷江村一群阿姨的笔记本:为大运学英语,想对世界说声“成都欢迎你!”相关的事情,对此呢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那么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岷江村一群阿姨的笔记本:为大运学英语,想对世界说声“成都欢迎你!”事件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 大运会的故事,不只是拼搏的赛场,更是带给一座城市的希冀与盼望。


【资料图】

■ “大运会来了,我们村里会迎来很多外国游客,想用英语对游客们说声‘成都欢迎你’。”这个朴素的想法,鼓舞着成都市温江区岷江村一群农村妇女聚到一起学习英语——听老师讲课,合唱英文歌、打卡手机背单词,4年来从未间断。

■ 白天,她们是在村里民宿上班的阿姨、在家里带孙儿的奶奶、在地里劳作的农人,而晚上的教室里,她们是最认真勤奋的学生,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单词,课后的讨论往往持续到深夜。

■ 不少人是零基础,又年近花甲,“讲英语确实吃力。”但她们不愿依赖翻译软件,她们说,面对面沟通才会有真正的交流。语言也为她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这些农村阿姨们所触摸到的那个世界,日益变得更深刻、更广阔。

▲成都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村民正在集中学习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

“I love you,到底能不能说?”

第一堂英语课开始于2019年的夏夜,吃过夜饭,十几位妇女在村委会的召集下聚到办公室,呼啦啦围了一桌。老师是村里的返乡大学生,老师把词句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抄下来,再跟读两遍。

跟读容易,自己念却有些难。阿姨们便在抄录的单词边“发明”了汉语谐音——“Thanks 旦可斯”“Have Fun嘿雾放”,针对民宿场景,有“noodles 努豆是”“chicken 切可”“pear 拍儿”,还有“Go straight 沟是最得”“left 来佛特”等指路场景,几乎把外国人来村的吃喝玩乐都“排练”了一遍。

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交融。把“吃了没”换成“Good morning”相对容易,而当“I love you”第一次从阿姨们嘴里念出来的时候,造成了一点小小的骚动。老师解释,这是老外表达亲切的方式,通俗来说就是“你人真好”。互相练习时,阿姨们捂着脸一边笑一边念,念完赶紧别过头去。

这晚下课后,她们围在桌边讨论起来:“I love you,到底能不能说?”大家一致同意,虽然听着别扭,心里还是蛮高兴。但这是小年轻谈恋爱的话,难免叫人胡思乱想。除非,外国人主动先讲了,为了礼貌可以回一句“I love you,too”。

大家找到了一个满意的解释——“不用难为情,我们是代表村子爱他们,代表成都爱他们。”

村民自制熊猫玩偶

传递“指尖的爱”

“武装头脑”的同时,伴手礼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岷江村盛产桂花制品,而村民们最终敲定,带着温度的手工玩偶最能表达心意。

只要一有空闲,村里的妇女们就会聚在居家灵活就业实训基地里钩织玩偶。从这里出发,60多位妇女的手工编织作品已经出口了10余个国家。

最有四川特色的一款熊猫玩偶“凫猫”,名字取自温江别称“鱼凫之乡”,造型既有大熊猫的憨态,也融入了川人独有的“骄傲”——一只耳朵趴下去,代表“火巴耳朵”;一边眼睛闭起来,这是一种悠然的态度。

“送给外国友人,凫猫就是四川和谐家庭文化的代言人。”岷江村村两委委员陈密媛介绍,当初妇女们听说要为大运会准备礼品,纷纷加班加点赶制,目前数量已接近目标。

如果礼品是一句问候,手工礼品更像一封书信。村民杨冬华说,只有心情宁静、愉悦时才能钩出栩栩如生的玩偶,因此作品是对个人心灵的证明。她常常会想,玩偶送到素不相识的外国人手里,那人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是否也渴望交流。

▲村民杨冬华学习英语的笔记本,用中文标注英文读音

从“尾巴村”到“模范村”

一路破旧立新

如果深入了解岷江村的历史,大概就会明白为何一个小村里,人们对大运会怀有如此热情。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产业结构单一的“尾巴村”,传统的苗木产业面临停滞。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全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浪潮中,一些村民却“前怕狼后怕虎”,对新事物没有信心。

要想富,先修路,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上任后的第一步是拓宽村路,需要向村民融资。村里的文化骨干自编自导排成话剧《岷江轶事》,浓缩了修路中的波折和喜悦,让村民们有所触动,钱款顺利到位。

利用“三权分置”,陶勋花开始推动打造九坊宿墅民宿项目,包含九个特色匠人工坊,村民从施工到装修全程参与。游客纷至沓来,村民看到了希望。此后,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项目拔地而起,村民通过培训变身为民宿管家、服务员、咖啡师,不必为生计远行。

同时,村里“紧盯城里人的阳台”,把苗木产业转变为更受欢迎、利润更高的盆景业;“以花为媒”,利用村中桂花繁多的优势,开发桂花糕、桂花茶、桂花编艺等“天府伴手礼”以及桂花旅游。

在一次次破旧立新中,村民们找到了信心,也养成了一种进取心。“不主动融入到发展中来,政策再好也落不到地。”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中,村民们在每一个十字路口尽己所能握紧了手中的方向盘,不断驶向新的机遇。振兴家园是如此,迎接大运亦如是。

在英语学习中

看见更广阔的人生

学习英语的时候,杨冬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刻。为了田地、生意和家庭,她操劳了大半辈子,而翻开书本,一个新世界徐徐展开。

4年来,杨冬华随身带着课堂用的笔记本,得空就拿出来翻一翻。通过笔记本里记录的英语表达和英文歌曲,她看到了未曾见过的生活和风光。孙女放学回来,她也要缠着孙女问,“学了什么新单词没有?”“学了要教家婆。”

年近花甲的她盼望以英语搭桥,和小辈们共同成长,“这样能多和他们说说话,代沟小一点。”她喜欢和孙女飙两句英语,小朋友也觉得有趣:家婆还挺幽默嘛。

这些学英语的农村女性们常面对的误解是,所学没有用武之地。良田屋舍和儿孙绕膝,似乎如此就可以度过一生。但杨冬华说,总有一天要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只要是向前走,生命的每分每秒都值得。

英语老师徐艳观察到,阿姨们从不吝惜力气,也不惧怕困难,在哪怕吃力的练习中,一次次以新的思维表达自身、理解自身。

这是大运会带给城市的财富,渴望前行的人会得到馈赠。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张芷旖 摄影记者 王效

来源:红星网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