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提升基金业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民生能力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25日在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暨中国基金业20周年纪念活动上表示,要不断提升基金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民生的能力,包括:扎实做好主动管理业务,着力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研究推出投资于不动产和基础设施类ABS的公募基金产品;推动基金行业与养老金长期融合,为养老金提供专业化投资工具;继续深化基金行业法治建设;制定出台行业机构“走出去”监管规则,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产管理机构。
回顾过去20年,中国基金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市场参与主体由最初的5家基金管理公司、2家托管银行发展到目前的13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43家基金托管人、403家基金代销机构、40家基金支付、10家基金评价等服务机构,多元包容、充分竞争的行业生态基本形成;公募基金规模超过12万亿元,公募基金产品、养老金组合及私募资管计划上万只,投资策略日益多元,投资品种有序拓宽,较好满足了社会大众、各类养老金、保险及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
李超表示,中国基金业发展20年,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不断改革发展创新的20年。作为改革开放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中国基金业是资本市场最有活力和效率的组成部分之一。
他指出,目前,基金行业仍然存在发展结构不均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在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关键时期,证监会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系列重要指示,做好监管这项本职工作,不断提升基金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民生的能力。
具体来说,首先,基金业要继续坚守资管业务本源,保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理念不改变,不断强化勤勉尽责义务,切实转变行业发展理念,从注重资产管理规模的短期增长转变到注重高质量可持续均衡性发展,扎实做好主动管理业务,着力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
同时,基金行业要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积极践行长期性、有价值、可增长的责任投资,提升基金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研究推出投资于不动产和基础设施类ABS的公募基金产品,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投资者可持续收益发挥有益、有效、有恒的作用。
李超说,要长期推动基金行业与养老金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将实体经济发展成果惠泽于民。稳步推进基金中基金(FOF)、养老目标公募基金产品发展,促进基金行业主动、积极发挥主动管理、组合投资能力,为养老金提供专业化投资工具。同时,积极推进个税递延商业养老制度落地,鼓励养老金以公募基金为主体开展大类资产配置。
要继续深化基金行业法治建设,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完善公私募法规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提升行业自律。主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配合,切实落实大资管新规,抓紧制定行业配套细则,促进行业稳步有序规范,同时,加强基金公司风险内控,标本兼治,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有效消除风险隐患。
“此外,还要积极稳妥推进基金业对外开放,持续提升行业国际化水平。”李超进一步表示,按照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及相关承诺,依法审慎推进合资基金公司设立审批,制定出台行业机构“走出去”监管规则,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产管理机构。
相关阅读
-
李超:提升基金业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民...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25日在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暨中国基金业20周... -
房企资金压力仍趋紧以价换量或将持续
受滞后、价格、预期三个因素影响,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 -
商业银行一季末MPA考核临近 同业存单余...
商业银行一季末MPA考核即将来临,同业存单余额快速反弹。《证券日报... -
养老金迎十四连涨 涨幅5%创近年新低
正如此前市场预期,今年养老金正式迎来十四连涨,涨幅5%左右。预计... -
不到3个月IPO排队大变化 500多家企业降...
证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393家... -
“注册70万,备案500万” P2P整改大限...
去年,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