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报 >

国家级制种大县建宁的“芯”征程_天天短讯

2023-04-25 10:43:5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水稻插秧 。(建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地处闽赣边界、武夷山麓中段,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良好的时空隔离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地农民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就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项目。


(资料图)

近年来,建宁制种面积不断扩大,制种技术日趋成熟,受益农户越来越多。如今,全国每十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来自于此,形成“北张掖、南建宁”两大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格局。

播下小种子 成就大产业

春分前后,正是春耕备灌的重要时节。在建宁县溪口镇高圳村,记者看到农户王绍明正用钉耙整理秧田。“耙平了田,才好播种。”53岁的王绍明说,从种业公司买来的种子,要先洗净,再包好保温,发芽后才能拿去播。

王绍明撒下的可不是普通的种子,而是杂交水稻种子。普通的水稻种植用的是杂交好的水稻种子,可以自花授粉,而制种用的“亲本”分为母本和父本,需要人工授粉。水稻制种每亩收入在35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是普通水稻的3倍。去年管理的50多亩制种田为他带来了超过10万元的利润。

王绍明忙着耙田播种,他的制种经纪人王继峰也没闲着。戴上遮阳帽,穿上雨靴,下到水田另一边帮忙给嫩绿的秧苗盖地膜。王继峰说,一期父本已经完成了育苗,因为早晚温差比较大,盖上地膜能保温,避免秧苗受冻,影响收成。

“刚刚播下的是二期父本,跟一期间隔差不多在10天左右。万一一期父本比母本开花更早的话,制种就失败了,我们还有二期父本可以跟母本花期相遇,同时开花。父本负责传授花粉,母本稻株结出的种子便是杂交稻种。”王继峰说。

在建宁,制种经纪人是联系农户与企业的纽带,除了为农户提供种植“亲本”,更重要的是提供每个品种的技术方案,同时指导农户播种、插秧、授粉和防虫害,把种子卖出个好价钱。

王继峰年收入在30万元上下,但作为种子经纪人,他也承担着风险。如果在授粉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授粉不利,严重影响产量,他就要向农户支付每亩大约2000元左右的保底价。

目前,建宁全县农业人口有12.91万人,总户数2.95万户,其中2.35万户、8万多人依靠制种增收,像王绍明这样的熟悉掌握制种技术的有9600余人。2022年,建宁县制种面积达15.5万亩,产量3550万公斤,约占全国10%,直接经济产值达6.09亿元。

技术赋能 种业发展插上“翅膀”

播完种,王绍明马不停蹄地赶到另一块旱地除草。不久后,这里将成为他的新制种地。由于接连几天没有下雨,地里缺水,这让他有些发愁。

记者了解到,农户们以往更多的是依靠燃油抽水泵来保证田间水源充足。现在,当地供电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工程,以电抽水泵替代燃油抽水泵。

“通过以电代油,每亩每天可为农户节约18元的成本。”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濉溪供电所所长余传富说。

改善基础设施,为稻种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信息化数字化运用,则为种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建宁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记者看到一块LED大屏幕显示着设备情况、气象信息、农作分析等实时数据。这是建宁县智慧种业基地的大数据展示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全产业链提供资源共享和数字化服务。

“原来制种经纪人都是在自己家里,或者租一些临时厂房,没有固定的场所收购、加工种子。”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曾明星说,自产业园投入使用后,集中的场所方便了老百姓和制种经纪人进行种子收购和加工。

据曾明星介绍,建宁县总共有9个乡镇,产业园覆盖了濉溪镇、均口镇、里心镇、黄坊乡、溪源乡、伊家乡等最具代表性的6个乡镇,总面积1250平方公里。去年,园区内水稻制种面积9.23万亩,总产量约225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约39.45亿元。

曾明星说,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建宁大力培育扶持和引入福建天力种业有限公司、福建华谷高科有限公司、福建华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企业建设种子加工、精选、仓储等设施设备。

据福建华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质检部负责人兰永贤介绍,该企业在建宁县大约有1.6万亩基地,剩余的2万亩在建宁的周边县。“我们向农户收购稻种的单价是6.8元/市斤,平均亩产大约在600斤,扣除成本,农户大概每亩能得到2000元的纯利润。”兰永贤说。

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从基地建设到产业发展,小小的种子,孕育着美好的未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也返乡加入到制种行业中来,“90后”胡宏便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是建宁第一代制种人,胡宏毕业后放弃了成为一名体育老师的机会,回到家乡继承父辈的事业。

胡宏坦言,一方面是心疼父亲上了年纪还要干农活,另一方面是制种行业不仅有钱赚,还有前景,年轻人愿意回来干。“父亲求稳,靠经验,而我就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想象,往机械化、高科技方向发展。”他说。

“有的农民并不愿意尝试农机,还是觉得自己的双手最靠谱。我们会耐心地跟农民讲道理,带他们去试验田里看看,对比一下用新的办法好,还是传统的手段优。”胡宏说,要用实际效果来慢慢改进老一辈的制种思路。

如今,胡宏所在团队每年至少为6000多名农民提供制种技术指导,管理制种稻田近2万亩,为农户带来亩均约3500元收入。

在胡宏这样一批批新农人的带领下,2013年至今,建宁县制种全程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机械化率从60.1%提升至82.5%,稻种烘干率从0提升至90%以上,信息化服务也有了质的提升,覆盖面从25%提升至87%。

凝聚共识 奋进“芯”征程

近年来,由于制种农户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减产原因复杂、合同订立不规范等原因,出现了虚报制种面积、减产责任争议、赔偿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同时,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售卖假劣农资,导致制种农户受骗减产甚至绝产现象时有发生。

2022年4月,建宁县人民法院成立了福建省首家种业巡回审判专庭。

“专业的法官来处理专门的事情,让老百姓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建宁县种业巡回审判专庭法官刘建宁说。

作为制种农户的后代,刘建宁为了调解、审判种业相关的案件,常常奔波于田间地头,和农户谈心,掌握种子生产的实际情况,了解原被告双方的心态。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户、制种经纪和相关企业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了。”刘建宁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守住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都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建宁发生的一切仅是三明市建设“中国稻种基地”的缩影。作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优势产区,三明市2022年制种面积31.8万亩,产量680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5和1/4。除了建宁,还培育出泰宁、宁化、尤溪三个国家级制种大县。

“十三五”以来,三明市累计选育295个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其中国家审定100个。优质稻新品种“明轮臻占”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野香优676、野香优699、明1优臻占、野香优臻占、更香优703等21个优质稻新品种在福建省优质稻品种品质鉴评会上获奖,获奖总数居全省首位。

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说,种子虽小但潜力很大,是三明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品牌、一大优势。一直以来,三明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种业振兴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专门研究制定了扶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下阶段,我们将以实施种业振兴为载体,扎实推进‘中国稻种基地建设’,持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上海农科院合作,努力在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提升机械化水平、促进产业融合以及强化种业科技人才赋能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推动种子全产业链发展,让良种更好造富于农、造福于民。”黄如欣说。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