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报 >

“现代新国企”是怎样炼成的 世界快看点

2023-05-11 07:40:54    来源:中证网新闻

在宁波,上千只白鹭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下称“镇海炼化”)厂区炼塔间的小树林栖息繁衍,与炼塔油罐相映成趣;在嘉兴,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巨石”)“未来工厂”内的生产线上玻纤快速集丝成卷,工业机器人、一排排自动化机械手臂,日夜无休的在生产线上轮转腾挪;在上海,洋山港码头货船云集,岸桥林立,码头作业繁忙有序……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采访镇海炼化、中国巨石、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海控”),切身感受国资央企奋力打造“现代新国企”的铿锵步伐。


【资料图】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未曾想,在镇海炼化厂区就有着这样一片世外桃源之地——“白鹭园”。

走进“白鹭园”,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在这片15000平方米的树林中,树木葱茏,花草盛开,鹭鸟或三五翩然、或立于树梢,树上布满了鸟巢,成群的鹭鸟在这里筑巢安家、繁衍生息,呈现出一幅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美景。

这片“白鹭园”已成为镇海炼化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名片。“绿色已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镇海炼化公司代表、党委书记莫鼎革告诉记者。

近年来,镇海炼化泼墨生态新图景:着力打造“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即将建成浙江省最大的加氢中心;建成全天候24小时、全年365天全球白鹭慢直播平台;“地沟油”飞上蓝天成为现实……作为中国石化首批绿色企业的镇海炼化,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面向未来,莫鼎革胸有丘壑:公司将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战略牵引,努力实现“十四五”末全面建成“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石化新篇章。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国石化镇海基地将形成3000亿元年产值的产业格局,实现“再造一个更高质量的镇海炼化”的目标。

绿色,同样也是中国巨石的最美底色。调研中,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巨石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研发、生产、物流、客户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清洁生产,奋力打造绿色工厂样板。

2022年公司自主发起节能减排减废项目,累计节约的标煤相当于23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1万吨,相当于一年植树约600万棵。今年2月,公司在江苏淮安开启了打造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的新征程。

得益于全员低碳环保的氛围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中国巨石实现了“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发力数智化转型

来到嘉兴桐乡,记者置身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六分厂,一种科幻大片的即视感扑面而来。

在占地2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里,人员寥寥无几,生产线上玻纤快速集丝成卷,矩阵排列的自动化机械手臂日夜无休地在生产线上轮转腾挪,工业机器人如行云流水般完成产品分检、自动包装、AI视觉质检等步骤,并通过下沉式电梯隧道进入无人立体库,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把整车的玻纤产品送到智能仓储中心,智能控制中心硕大的屏幕上密集的数据图表正实时显示着全域追踪、实时更新的数据……

在这里,每天生产的玻纤纱能绕地球450圈,工厂自动化率超98.5%,大大提升人均生产效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巨石推动‘数字技术+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实施‘1个平台、2个统一、N个集成’的数字化战略,运用了一系列‘高精尖’智能装备和控制系统,赋能智能制造,引领玻纤工业数字化变革。”中国巨石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巨石集团总裁杨国明表示。

据了解,中国巨石以“制造数智化”战略为引领,凭借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公司荣获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荣誉称号。此外,公司不断扩大“未来工厂”建设,智能制造等先进玻纤生产技术已从桐乡总部推广至成都、九江、埃及苏伊士以及美国南卡罗来纳州。

“目前,公司玻纤纱年产能超260万吨,产品种类有3000多个规格品种,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超全球四分之一。”杨国明说。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镇海炼化也正发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奋力绘制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据了解,镇海炼化已全面建成投用浙江省最大5G企业专网,率先建成以“生产运行智能化、设备管理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业互联平台化”为主要特征的炼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自主研发国内首个石化装置仪表健康管理平台,着力打造“企业大脑”和“未来工厂”。

“去年建成投产的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占地14万平方米,现场只需16人操作。”莫鼎革说,原来作业环境相对较差的焦化装置,如今操作人员应用全自动无线智能行车系统,实现了“人工变智能、现场变远程、灰领变白领”。

机器换“人”、工艺换“智”、管理换“脑”,央企生产车间里的这些变化,正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体现。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港口货物吞吐量被视为外贸的“晴雨表”。来到上海洋山港码头,记者看到,这里货船云集,岸桥林立。一辆辆印着“COSCO”的集卡往来穿梭,中远欧洲轮等多艘大型集装箱货船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码头作业繁忙有序。

“今年一季度,中远海控所属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总吞吐量为3030.54万标准箱,同比上升,体现了我国外贸回暖的趋势。”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集装箱板块码头重箱和空箱堆存比例总体维持在较为合理的状态,并通过旗下中远海运集运、东方海外用箱的统筹调配,不断提高用箱的成本管控能力。

做强海运企业,最佳的路径就是深化改革。“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作、业务创新,公司提质增效成果显著。”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说,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2020年、2021年、2022年中远海控归母净利润分别达99亿元、893亿元、1096亿元,体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和潜力。

据介绍,去年以来,中远海控通过引入上汽总公司作为投资者,实现双方在汽车供应链、零部件进出口物流等领域的深度协同;通过收购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股权,加强集装箱航运与相关供应链服务之间的融合;通过认购中粮福临门股份,推动现代物流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保障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此外,通过直接持股上港集团及广州港部分股权、增持中远海运港口股份,为公司数字化供应链转型加速,有效平抑周期性风险,增强全链条服务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受益于持续释放的改革重组红利,中远海运集团这艘航运“巨轮”,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航道上乘风破浪、全速行驶。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作为混合所有制的典范———中国巨石也尝到了深化改革带来的巨大红利。

“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杨国明表示,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建材充分尊重中国巨石党委书记、总裁张毓强的经营管理作用,给予其允许范围内的最大自主权,而中国巨石也按章办事,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实现了混合,最终实现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市场化的、灵活的、信任的“混合”。

数据显示,1999年上市至2022年,公司总资产增长了44倍,玻纤产量增长了83倍,营业收入增长了55倍,利润总额增长了171倍,合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217倍。

“中国巨石与中国建材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证明,央企与民企的混改完全能够混出活力,混出合力,混出竞争力。”杨国明说。

从生态环境,到工厂车间,再到港口货运,国资央企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主体、重要力量,正着力打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现代新国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