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汇中保险注销三家分公司 公估机构破局自救也需他救

2018-11-20 08:58:36    来源:蓝鲸保险|0

近日,蓝鲸保险注意到,新三板挂牌公司汇中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中保险”,871113)拟注销3家分公司。事实上,就在3个月前,汇中保险也刚将主营业务由“保险公估”变更为“保险经纪”。虽然汇中保险揽入保险经纪牌照仅有两年,但其经纪业务迅速发展,营收占比激增至约8成,形成对比的,是汇中保险经营多年的公估业务始终难有起色。蓝鲸保险采访多位保险公估业内人士得知,目前公估市场发展并不景气,且寡头现象明显,公估机构难以秉持独立性与专业性。对此,专家建议,公估机构首先应强化自身实力、延展产业链,同时需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呼吁监管层对公估机构提供政策扶持。

汇中保险主业由公估迁移至经纪,注销三家分公司

近日,汇中保险公告表示,为“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决议注销浙江、河北、四川分公司。

汇中保险虽然在公告中强调,分公司注销不会对其整体业务发展和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但对于公估公司而言,“砍”去部分分支机构,对于其线下推进业务,难免有所影响。而汇中保险的这一动作,或也与其在近期变更主营业务有关。

2018年8月,汇中保险公告称,按照新三板《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规定,“挂牌公司某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大于或等于50%,将其归入该项业务所属行业类别”,基于汇中保险2017年经纪佣金收入占其营收比重约8成的现状,汇中保险将主营业务由“保险公估”,变更为“保险经纪”。

蓝鲸保险了解到,汇中保险的经纪业务由其全资子公司汇中经纪独立运营,事实上,汇中保险揽入这张经纪牌照的时间并不久。2016年年中,汇中保险全资收购汇中经纪,表示此举是其在保险中介产业链的重要布局,旨在发挥品牌影响力,将业务延伸至保险经纪,实现协同。

一年发展后,据汇中保险2017年年报显示,其营收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约255%,净利润也从2016年的-436万元转为盈利205.1万元,主要是因经纪业务快速增长,2017年实现收入9986万元,目前,保险经纪业务已超越保险公估业务,成为汇中保险最主要收入来源。

“保险公估机构利润非常薄”,一位公估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分析称,“目前多数理赔服务掌握在险企手中,只有比较难‘啃’,以及节假日期间的案子,险企会交给公估机构,且险企会衡量在理赔环节中使用自身团队以及委托公估机构的成本”。

“趋利性使然”,该人士对于保险公估机构转移主业并不意外。

公估机构桎梏重重难起舞,独立性、专业性优势难秉

保险公估市场是否真的如此不景气?

汇中保险的表现可见一斑。据公开资料显示,汇中保险公估业务收入在2015年实现3040万元,随后两年逐年递减,2017年,公估业务收入约为2460.6万元。2018年上半年情况有所好转,实现994.6万元营收,同比增长26.43%;而汇中保险的保险经纪业务在2018年上半年实现1.14亿元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达到377.2%,比较之下,汇中保险的公估业务暂难追上经纪业务步调。

事实上,在保险业务中,公估机构作为独立于投保人与险企外的第三方,独具意义。据了解,在国外相对成熟的保险市场中,险企的作用主要发挥于产品设计、销售服务等方面,而核保公估与理赔公估环节,多由保险公估机构负责。保险公估机构与公估人在对保险标的的勘验、估损、理算等多环节均具不可取代的作用,其中,专业性与公正性是重要招牌。

“目前国内保险公估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专业性、公正性均存不足”,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直言道。

分别来看,在独立性方面,业内公估人士向蓝鲸保险分析称,公估机构最佳的运营模式是同时承接险企与投保人的委托,但目前超过9成的公估业务来源于与险企的合作,“这严重影响了公估机构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收入来源的单一,使得投保人对公估机构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本该属于公估机构的最大优势——专业性,或正在丧失。“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主要问题,保险公估公司注册资本偏低,且盈利空间狭窄,使得大量专业人才流失,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公估从业人员表示担忧。

同时,据蓝鲸保险了解,目前的公估业务主要是针对于车险理赔,在各险企均在发力科技赋能,优化理赔环节的前提下,公估公司的专业性进一步被动摇。

公估机构内部管理也存在不少疏漏,据蓝鲸保险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0月末,保险公估机构已收到各地保监局共计51张罚单,处罚原因包括“委托未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从事保险公估业务”、“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等,在一定程度上给公估机构的专业性打上了质疑的问号。

此外,从市场角度而言,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坦言,“存明显寡头效应”。部分全国性大型公估机构实力较强,通过与大型险企合作抢滩了大部分市场,这使得区域性小型公估机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事实上,不仅公估机构自身发展存桎梏,投保人缺乏公估意识、对公估机构了解有限,也是限制国内公估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位公估员向蓝鲸保险分析称,“投保人在出险时,往往首先联系险企,只有在部分存在较大争议的案例中,才会启动公估流程”。

公估机构破局自救也需他救,专家:亟需引战增资、政策扶持

如何破局?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宋清辉建议称,“保险公估机构首先需加强对人才的招揽与培养,提升技术水平;完善公估机构的内部管理结构也是当务之急,公估机构须‘强化筋骨’”,在释放出专业性、公正性的信号后,保险公估机构的价值才能进一步凸显。

从企业角度而言,拓宽盈利渠道对于其保持独立性影响明显,那么对于公估机构而言,如何实现盈利?“打通保险中介产业链,形成闭环,有利于为保险公估公司提供额外的盈利空间”,宋清辉指出。

事实上,如汇中保险,在保险中介全链条上发力的机构不再少数,如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旗下已兼备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保险公估牌照,其中在整合3家保险公估公司后,推出集团化发展的泛华保险公估。

“拓展保险中介产业链也有助于给保险公估公司与险企搭建合作平台,公估机构可首先通过经纪业务与险企触达,进一步促成公估业务方面的合作”,某公估业内人士同样对这一模式表示看好。

除打造中介闭环外,围绕公估业务丰富服务也是破局之举。据了解,民太安财产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主营业务除保险公估外,还包括鉴证服务行业、灾后修复行业,协同之下可增加客户覆盖率,拓宽发展渠道。

聚焦到公估机构服务的保险业务,目前,公估服务主要针对于财险业务,基于车险占比超七成的现状,公估机构多针对于合作险企的车险业务进行服务,但在当前险企车险业务链条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公估机构发力企财险不失为一条出路。

“目前险企对于企财险的理赔环节还未有完善的理赔服务,这给公估机构提供了深耕的领域”,多位业内人士建议道。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人才招募,还是延展产业链,提升资本实力是重要前提,“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公估机构的当务之急,但不能忽视的是,在营收、盈利困难的背景下,投资者鲜有投资公估机构的强烈意愿”,多位公估人士表示担忧,但这也是当前公估机构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在保险业务的全链条中,公估机构的公正性、独立性不可或缺,但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并不乐观,“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进行扶持,比如要求险企的理赔服务,分摊一定比例给公估机构;对投资公估机构的投资者提供优惠条件等”,多位业内人士强调道,“但这首先是要在公估机构自身秉持公正、独立性的前提下”。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