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保险业开门迎外资 “急流勇进”的外资股东

2018-12-29 15:00:04    来源:华夏时报|0

2018年在时间维度上逃跑的“开门红”,在空间维度上得到弥补。G20峰会开幕前,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正式获批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成为我国保险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新标志。

“逆全球化”风声不断,虽然“习特会”后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得到了三个月的“缓冲期”,但谈判仍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秉持金融行业的推进对外开放和合作成为时代趋势和国际诉求,也成为谈判的重要砝码和判据。其中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相匹配的数量与市场份额

自改革开放起,我国保险行业就在尝试向世界敞开大门。从上世纪80年代的“机遇论”,后来随着友邦保险的进入在90年代流行的“接轨论”探索,我国在20世纪初迎来一波外资险企的入驻热潮。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保险也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由过去有限范围和领域的开放,逐渐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但在当时国内的保险行业仍属弱势,决策者同样面临保护国内市场的迫切需求。最终坚持“审慎论”的我国虽然逐步放松了准入限制,但也守住了一些重要关口,在开放的大原则下具体行动和策略较为谨慎,控制了开放的实际进程。

“中国入世谈判最艰难的部分是保险,而且中国入世谈判最后的一个堡垒也是在保险的领域里面完成的。”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在2006年9月在北京CBD国际论坛上如是说。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陆续引入外资保险企业50家,占我国保险企业总数的28%,其中财险公司22家,寿险公司28家。然而第三季度以及之前相关披露数据显示,2018年前9个月外资产险公司总收入163亿元,寿险收入为1579亿元,分别仅占同期我国保险公司原保费总收入的1.9%和7.2%,业内人士称,这与外资险企所面临的各种“隐性限制”密切相关。例如分支机构获批等待时间更长,关系到国计民生领域的险种难以获得经营资质等。在国内保险行业加速开放的政策趋势下,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去股权限制”时间表:

5年变3年

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监管层以及其他监督机构对外资在华经营保险业务正持续松绑,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已被提速。去年11月,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宣布保险业对外开放新政策,更新了开放“时间表”:3年后,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将放宽至51%,5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投资比例的限制在2018年提速放宽。正如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所言,“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金融领域的开放措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落实,具体措施包括,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以及全面取消了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的要求等。

相应的,在6月末,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其中同样提道,2018年将寿险公司外资股比由50%放宽至51%,并将在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中华保险研究所总经理郝联峰向本报记者表示,我国保险市场在2018年加速推动对外开放的做法最重要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增长逐渐减速,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二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率先垂范,加速推动对外开放。

“急流勇进”的外资股东

企业作为最终的市场参与单位,对于需求变化与政策红利总是非常敏感。11月,银保监会赶在G20峰会前批准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安联(中国)保险将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公司的成立将允许该公司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允许外资保险企业在华成立全资保险股份公司表明中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一位大型保险公司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成立保险控股公司将有利于外资险企进行更完整的资产布局,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新选择。

安联旗下安联投资的首席执行官及全球首席投资官文焯彦曾表示,安联在中国将进行进一步扩展,可能的领域包括MRF(基金互认)、拥有在岸投资能力的PFM(私募基金管理团队)等。

法国安盛紧随其后,在11月26日,与安盛天平的五家中资股东签订协议,收购中资所持其合计50%股份,总对价达到46亿元人民币。此次收购完成后,原已持有安盛天平50%股权的法国安盛将实现全资控股,安盛集团将成为首家拥有中国排名前20财险公司100%股权的外资保险公司。

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的国外(境外)险企远不止上述两家,在2018年采取行动的也不在少数。如早在5月份,香港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向银保监会提交了筹建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9月,大韩再保险公司获批在华筹建分公司,法国教育健康相互保险公司获批设立北京代表处;全资控股安达财险的美国安达保险集团则在2018年中两次收购华泰保险股权,如交易获批,其在华泰保险集团的持股比例将达到26.17%,华泰保险集团将成为国内首家合资保险集团。

另外,保诚集团(英国)和永明金融集团(加拿大)已经表明控股中国保险公司的强烈兴趣,他们认为,在中国仍有扩张的巨大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有一种观念认为,扩大开放,会造成保费收入更多地流向外资保险机构,从而造成保费外流,会有损中国的国家利益。事实上,保费收入是风险的对价,对应的是保险机构在风险事故发生时承担的赔偿或给付责任。只要存在市场竞争,定价基本合理,保费收入的多少就反映了其承担风险责任的大小。不能只看到保费收入,而无视其背后的保险责任。

郝联峰亦表示,从此前获批的外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看,它们难以对中国金融市场形成大的挑战,相反,是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内险企欢迎符合条件的外资险企参与公平竞争,并通过产权、治理结构、管理方面的改革和技术提升,迎接新竞争者的挑战。

他还表示,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在保险机构、保险产品、保险人才、保险监管等各方面与国际成熟保险市场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这必将促进中国保险市场更加成熟规范,风险防范能力更强,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虽然需求和政策都在加速支持外资险企在中国的进一步深耕,部分外资险企对于市场基础和渠道薄弱等固有缺陷有着清醒的认知,并在不断尝试改进。如部分外资险企已经开始与我国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加速融合发展,如安联财险吸纳京东为重要股东,蚂蚁金服将国泰财险收入麾下等等。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