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银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下发《征求意见稿》 打击中间商不当得利

2021-04-14 16:23:45    来源:

每年人们都会发生很多意外事故,旅行时,汽车被刮伤;烹饪时,会不小心被热油烫伤;孩子们在嬉笑玩耍,意外摔倒;老人真的慢步走,遇坑崴脚等。意外事故真的很难防范,没人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使本来绚烂的日子变成了一片灰蒙蒙的阴影。因此,许多人会提前计划并为自己和家人购买意外保险。保证一年事故风险的事故保险仍然非常有价值。但是,事故保险的选择不应太随意,并且有许多细节要注意。意外保险主要包括意外死亡,意外伤残和意外医疗。 申请保险时的通知内容也比较简单。通常,只有年龄和职业限制,并且大多数不涉及健康通知。保费也很低。 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成人意外保险,可以购买不到300元的一百万个被保险人。但是,意外保险不能随便买。购买错误的产品不仅会浪费金钱,而且还会失去保护。

消费者买了100元保费的意外险产品,居然有95元是给中介机构的手续费?这样明显不合理的高手续费现象将画上句号。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银保监会已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了《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首次对产寿险公司的意外险业务进行了统一规范。针对高费、高价等各类市场顽疾,《征求意见稿》从精算要求、回溯管理、负面清单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

利好消费者:

价格虚高产品要“强制降价”

相对而言,意外险保费低、杠杆高,是老百姓应对各类意外风险时不可或缺的保障型产品,也是消费者应该优先考虑配置的保险产品。

然而,这种应该人手一份的基础保险产品,实际给到消费者的赔付却不高。业内人士透露,消费者缴纳的意外险保费,绝大部分并没有用于给消费者理赔,而是用在各类网络平台、中介渠道的销售费用上,这属于本末倒置,变相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征求意见稿》便要对这种市场现状说不!对定价过高的意外险产品明确“强制降价”机制。《征求意见稿》显示,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综合赔付率进行定价调整,对年度累计规模保费收入超过100万元的短期意外险产品,如过往三个年度再保后的平均综合赔付率低于50%,保险公司应及时调整定价,并持续跟踪产品赔付情况。调整定价后的产品应按相关要求重新报送审批或备案。

也就是说,新规实施以后,保险公司必须对意外险经营进行回溯,如果三年平均综合赔付率低于50%,必须进行降价。这不仅可以引导保险公司提高意外险赔付率,也倒逼保险公司开发更多高性价的产品进行销售。

如果仍有保险公司顶风作案怎么办?停售!

《征求意见稿》明确,对于连续三年保费收入超过200万元且综合赔付率均低于30%的短期意外险产品,保险公司应及时停售,并在停售后10个工作日内向银保监会提交报告,说明停止使用的原因、后续服务的相关措施等情况。

打击中间商不当得利:

设置预定附加费用率上限

与低赔付率相伴而生的是高手续费问题。由于产品形态简单,差异化竞争性不强,保险公司在销售意外险时往往进行手续费恶性竞争。

“有些航意险给网络平台的手续费超过95%,部分汽车中介渠道的意外险手续费也超过50%。也就是说,消费者花了100元买航意险,可能其中95元都被网络平台赚走了,这显然不合理。这些中介渠道、网络平台属于不当得利。”上述业内人士坦言。

对此,《征求意见稿》通过明确各保单年度的预定附加费用率上限加以约束。以个人业务为例,短期意外险平均附加费用率上限不得超过35%,长期意外险中,期交产品不得超过35%,趸交产品不得超过18%。

同时,保险公司在报审意外险产品时,最高中介费用率超出平均附加费用率上限10个百分点以上的,需提供公司总经理签署的书面说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中介费用率水平的合理性分析等。

首次设置负面清单的形式

11条“禁止”行为不能碰

据了解,以前意外险业务相关要求散落在产寿险公司各类规范中,准备金管理也有差异,缺乏统一的制度安排。此次的《征求意见稿》是保险业首次对产寿险公司的意外险业务进行梳理整合,制定统一的制度规范。

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助于根治意外险市场长期存在的费用率畸高、赔付率过低、恶性竞争等各种乱象,规范意外险经营行为,保护意外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长期扰乱市场的顽疾,《征求意见稿》还首次以负面清单的形式,给保险公司划出11条“禁止”行为。

业内人士透露,除了下发《征求意见稿》外,意外险还有多项配套改革在路上。包括意外险发生率表的编制、意外险反欺诈“灰名单”的制定,都在推进过程中。

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希望新的一年会过得更好,更顺畅。但是生活总是充满事故,我们无法提前预测,最好提前预防。这里反映了事故保险的作用。 所谓事故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事件。我们只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事故伤害。目前,购买意外保险是预防意外风险的有效方法。但是,尽管事故保险产品的覆盖范围相对简单,但是产品很多,并且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这确实很难选择。消费者在申请保险时,仍需仔细研究担保责任和条款,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产品。保险信息的不对称非常严重。 十买九坑。 购买保险前请仔细阅读产品信息,可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关键词: 保险公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