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长期资金注入绿色保险 服务碳中和目标未来可期

2021-04-29 13:55:01    来源:

最近,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新闻焦点,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这两个内容包括两个时间点和两个概念。2030年“碳峰值”和2060年“碳中和”。前者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达到峰值后将不会增加;后者意味着温室气体的零排放。但是,“零排放”并不是不排放,而是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回收材料,提高能源效率,以及绿化,碳捕捉和其他方法来“吸收”自己的碳排放以实现相对“净零排放”,整体互相抵消。当前,世界以“碳基能源”为主导,使用后会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因此,中国对“碳高峰”和“碳中和”的承诺首先要承担一个大国的责任。

“我是地球,已不停歇地转动了45亿多年。你们自诞生之日起,就习惯了我的富饶慷慨,却忽视了我的脆弱。温室气体汇集、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地球,已伤痕累累。”在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第52个世界地球日,来自地球母亲的3分钟告白令人为之动容。

近年来,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的绿色发展议题尤为引人关注。联合国多次召开气候变化大会督促共同应对环境问题,全球各国陆续承诺在2040年到206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我国也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随着上述目标的设立,由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三大价值支柱构成的ESG发展理念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后,促使更多企业反思,该如何与环境及整个社会更好地连接。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保险业,正逐渐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将在ESG理念下助力我国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气候变化激发风险管理需求

如今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持续发酵,造成如热浪、洪水、山火、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灾害损失增多,全球环境治理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全球GDP损失约18%。

据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核保官兼瑞士再保险研究院主席李恩哲介绍,气候风险是一种系统性风险,影响着社会、公司和个人。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可能增加到约 100亿人,尤其是在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采取缓解气候变化的行动并且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迫在眉睫。而缓解气候变化需要一整套措施,制定更多有关碳定价的政策,结合对基于自然和碳抵消解决方案的激励措施,同时,在分类标准方面实现国际趋同,以便进行绿色和可持续投资。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金融业是主力军。“金融体系可以在支持绿色转型、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金融支持碳中和”圆桌会议时表示,中国宣布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较欧美发达地区要短得多,碳中和曲线斜率更陡峭。因此,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挑战,要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风险因素。在金融机构层面,他表示,将鼓励金融机构早做准备,积极应对气候挑战。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保险业也在积极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为减少因极端天气,如台风、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不断完善保险风险管理服务。

近年来,包括深圳、宁波、广东、黑龙江、上海等地相继开展了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巨灾保险风险管理内容包括暴雨等与极端天气有关的自然灾害事件。

许多险企尝试建立了气候风险应对预案和培训机制,深耕巨灾保险和指数保险。比如,中国太保加强对气候变化及巨灾风险的研究和投入,开发“风险雷达”系统对接气象台、地震局等机构,可以提供当天实况及未来10天全国范围内降雨、台风、雷暴、地质灾害以及城市内涝的自然灾害信息及量化评估。中国人寿为投保的森林、草原提供前期预警、中期定损、后期支付赔款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并在全国首创赤潮指数保险、茶叶低温指数保险。

绿色保险保障独具优势

绿色金融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而“碳中和”又为ESG提供了明确落脚点。目前,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都在ESG理念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不断探索实践,那么,保险业ESG又有哪些优势和特色呢?

在业内人士看来,ESG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和决策过程应高度结合,且保险产品在负债端独具优势。随着行业险种不断丰富,产品服务种类和保障范围也不断增加,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分摊、减少客户及社会的风险。

我国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突破点之一正在于发展绿色保险。中投协咨询委产融平台绿创中心郭海飞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对于ESG的关注和应用符合其经营和投资理念,因为绿色保险本身就是保险的一大细分种类,也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大自然灾害保险等,都属于绿色保险的范畴。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一是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二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三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这应该也是未来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主要方向。”郭海飞说。

谈及保险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优势,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保险存在的意义就是分摊风险,给予投保人一定的风险保障,这种属性在银行和资管行业中是没有的。在负债端,保险公司可以用承保标的的选择或费率的差异来鼓励和引导被保险人发展绿色环保项目,促进碳中和目标达成。

拿绿色保险中的环境污染责任险来说,企业投保后,可在突发污染事故时寻求保险赔付,减少损失。保险公司出于风控考虑,会密切关注投保企业的污染风险,对该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该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确定差异化的保险费率。这会大大降低污染事故发生概率,创造社会价值。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认为,作为负债端的延伸,保险机构不仅可以提供风险保障,还可以推动一些绿色标准的制定,也就是说,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可以选择不承保,以此倒逼这些企业向绿色化转型。

同时,朱俊生告诉记者,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与重点。在2020年9月开始实施的车险综合改革中,银保监会就正式提出支持保险业制定新能源汽车保险示范条款,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UBI)等创新产品。

从保险机构发展绿色保险情况来看,成果十分显著。例如,2020年,中国人寿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1830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30亿元,为1.3万家绿色产业企业提供财产风险保障近万亿元。中国人保在浙江省湖州市首创的绿色建筑性能保险,通过“保险+服务+科技+信贷”模式,发挥财政补贴、信贷优惠、保费杠杆等机制作用,为建筑企业提供事前信用增进、事中风控服务、事后损失补偿的全方位保障。

长期资金注入绿色“活水”

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保险不仅可以发挥风险保障作用,险资优势更是不容忽视。碳中和本就属于ESG投资大范畴的一部分,也是ESG投资主题的应有之义。

妙盈科技产品经理李宛莹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部署提出以来,ESG投资逐渐成为国内各方关注的焦点。资管机构纷纷抢占ESG投资风口,相继推出相关投资产品。随着国家战略方向的指引、监管机构的关注及上市公司的积极回应,较为看好中国ESG投资的未来。

李文中同样认为,碳中和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会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条投资主线。保险资金注重安全稳健的长期投资收益,非常契合资本市场上碳中和项目的资金需求。因此,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投资标的选择来影响和鼓励相关企业或者项目在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上有所作为。

近年来,保险机构不断探索绿色投资新路径,创新具有保险特色的绿色投资方式。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曹德云介绍,险资一方面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信托计划、PPP项目等形式,直接参与能源、环保、水务、防污防治等领域的绿色项目投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间接投资方式特别是投资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参与绿色金融试验区等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研究部负责人吴锋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中和目标会形成长期的社会趋势和投资机遇,公司在保险资金投资分析框架里一直把ESG相关因素作为投资选择的基本门槛。

“比如,我们最先为新能源汽车等创新领域提供保险等金融服务,在光伏、风电、环保等领域有大量保险业务和投资安排。实际操作中,摒弃公司治理有问题及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前期已与很多碳中和领域企业开展了大量合作。从投资结果看,持仓中直接涉及环境保护、新能源以及传统行业改造项目还实现了非常好的收益。目前,人保集团高度重视保险与投资的协同发展,我们期望通过投保联动形成其他类型机构难以复制的优势。”吴锋说。

中国人寿日前也宣布,将气候变化与环境表现作为投资决策的核心考量因素之一,对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审慎投资,积极投资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相关领域,通过资金流向引导生产要素向绿色低碳产业集中;通过参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形式,重点支持低碳、循环、生态领域融资需求。

虽然ESG投资在中国一直不断成长,但李宛莹认为,相对于全球ESG投资的发展现状而言,国内ESG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ESG投资整体规模较小。真正把ESG管理与投资落到实处,还面临许多挑战。

“我们是国有企业,是公众公司,也是商业机构,投资项目选择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社会价值,也要充分考虑商业价值。从过往经验看,绿色保险投资最大的问题是部分地区唯GDP论英雄,在环保等领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问题,导致我们最大的困难是投资端兼顾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可选标的范围很小。”吴锋说。

从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的调研来看,国内绿色可持续投资领域的确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市场缺乏可靠的ESG投资数据;缺乏对保险资金参与绿色可持续投资的政策优惠配套机制;ESG理念及责任投资战略对具体业务的影响仍然有待评估等问题,这些仍需要在未来的实践探索中找到答案。

服务碳中和目标未来可期

政策层面的重视和支持,让业界对保险业服务绿色金融与碳中和目标充满期待。

早在2016年,央行就牵头制定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并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具体政策逐步落地,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由此初步建立。

2020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金融产品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银保监会亦表示将研究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规范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产业,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工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头部险企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并结合公司业务发展进行具体规划。中国平安日前宣布,将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和服务例如新能源汽车保险、绿色建筑保险及绿色增信保险、气候和绿色大宗商品指数保险等。在此指引下,绿色投资规模每年增速不低于20%,绿色保险保费每年增速不低于70%,绿色信贷余额每年增速不低于20%。到2025年,力争实现“绿色投资+信贷规模”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2500亿元。

新华保险总裁李全在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碳中和、ESG投资都是国家的新兴战略。公司将把ESG要求、环境责任保护纳入综合考核指标中。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将加入新标准,更多投向对环境友好、承担社会责任和好的公司治理的企业,还会考虑推出直接和ESG挂钩的保险资管产品。

展望未来,李文中就保险机构如何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上有更大作为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可以牵头开发设计更多的绿色保险产品。二是政府对于有保费补贴的政策性保险可以推广差别补贴政策,引导被保险人发展绿色环保项目。三是对于高污染行业推行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并通过费率、风险管理服务等措施引导企业减排。四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外部性内生化,提升投资绿色环保项目的收益水平及其对保险资金的吸引力。五是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为险资运用提供更多绿色金融产品与项目。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中心的绿色经济也将驶入快车道。可以预期,保险业将在支持改善环境质量上持续发力,在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发展上创造新价值、发挥更大作用。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只有环境发展良好,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只有环境良好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才能继续作出持续健康的后续努力。只有环境良好发展,才能将最宝贵的财富留给子孙后代。此外,“碳高峰”和“碳中和”对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能源结构可以概括为“更多的煤炭,更少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污染了环境,减少了碳排放量高的化石能源的使用,这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至关重要。开发和利用将产生重大影响。以碳排放为起点,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

关键词: 绿色保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