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金融、保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 催生大量配套保险产品

2021-06-02 15:22:02    来源: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香港限制跨境人流措施持续。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数据显示,受此影响,导致2020年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从2019年的434亿港元收缩至2020年的68亿港元,大幅下跌84.3%。

事实上,自2019年6月,内地赴港游客数量开始骤降。2020年2月起,受疫情影响,香港与内地往来隔离14天的“封关”政策导致内地赴香港游客数量降至“冰点”,也让内地赴港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大打折扣。

友邦保险2020年财报显示,源自内地访港游客的新业务销售自2020年2月起实际已暂停,香港地区新业务价值下跌66%至5.5亿美元。对于不少香港代理人来说,没有底薪,新增保费提成是唯一收入,生存压力骤增。

因此,不少香港保险代理人离职、转型,期待疫情过后的“重启”。一位在香港从事保险销售业务的内地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我在疫情前回到了内地探望家人,疫情暴发后再也没回到香港,那边的工作也就断了。我认识的不少代理人工作都不得不停摆。这几年,背靠着内地的强大消费市场,香港一部分保险代理人赚得盆满钵满,突然‘封关’让不少人被动失业,要怎么选择出路是许多人都要考虑的问题。”

这种被动失业的情况不是少数,超过一年的“封关”使内地客户无法到香港现场签单,部分长期向内地客户销售产品的香港保险人全年没有收入。不愿离开保险圈的人为谋求生计自然要盯紧周围可利用资源,而大湾区正是他们的新选择。因大湾区可以充分发挥跨境的优势,相应的险种创新及合作互通的尝试,也让未来大湾区保险业发展更加可期。

澳门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20年,澳门人寿保险业务毛保费达到262.6亿澳元,相比2019年同期逆势增长2.7%。友邦保险2020年财报透露,澳门去年9月底重启内地旅客个人游计划,促使内地访客销售在第四季度大幅回升,占友邦保险澳门分公司的年化新保费超过三分之一。

毕马威官网去年6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调查报告》更表明,从保费规模上看,大湾区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数据看,截至2019年年末,珠三角九市的平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5.46%和0.74万元/人,大湾区平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8.8%和1.4万元/人。但由于大湾区内部发展不均衡,个别珠三角城市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不少地区至今仍是一片“蓝海”,大湾区内部就有庞大的保险需求等待释放。

有需求就要有相应的供给。2020年5月,《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其中,提出不少保险业相关条款,可以让行业在大湾区有所作为。具体来看,《意见》提出,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保险集团、再保险机构、保险代理和保险公估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对符合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和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保险业务,进一步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为已购买港澳地区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等。

《意见》还提出,研究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框架下支持香港、澳门保险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有专业人士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不仅可以解决许多人购买香港保单的后顾之忧,使得续保、理赔、保全等保险服务变得更加便捷,也会刺激港澳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推动金融保险人才与金融监管互联互通。

从大湾区建立开始,政策层面出台的一系列金融、保险相关制度都在推进着大湾区一体化的进程,也让粤港澳三地之间的人员往来、企业之间合作更为密切,催生了大量配套保险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对于香港保险代理人而言,在粤港澳大湾区做“保代”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机遇。

关键词: 金融 保险 粤港澳大湾区 保险产品

相关阅读